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您还没有 描写声音的作文 下雪了作文

邻居老头 揉捏我奶头

时间:2016-07-01 11:43:02    来源:
邻居老头 揉捏我奶头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传递着相互的尊重;你送我一个南瓜,我送你一个萝卜表达着相互想着;没事说说话,彼此交流交流,体现的是一种和谐。

我的街坊邻居

来源:勤俭节约的作文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话很有道理。早就萌生要写写我的街坊邻居们的念头,尽管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和丰厚的收入,但他们依旧活的有滋有味,成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中的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说到这些街坊邻居,不能不首先提到我的二弟和二弟媳。二弟和弟媳从参加工作起,就在森工所属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森工行业逐渐陷入“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二弟和弟媳相继被一次性安置其实就是下岗。为了生计,经过思考弟妹将对面的一家仓买店兑了下来,然后和二弟夫妻俩经营起来。虽然二弟夫妇没有经营商店的经历,但凭借接人待物真诚热情,居然也将小仓买商店经营得很红火,每月也有千余元的收入。小商店面积不大,里外两间,外面的做商场,里面的做仓库。平时街坊邻居无事也愿意来此逗留,或聊天、或打牌、或下棋,于是小商店就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茶余饭后,我也来小商店转转,感受这里的社情民意,于此领略到左邻右舍的街坊们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美。这种美如同一杯淡淡的醇酒,悄悄散发着幽香,让人窥见到这些平民百姓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心生敬意的精神境界。因而我想不吝笔墨将其中的几位有代表性的街坊邻居做一番粗浅的描绘。

骆大哥,中等个,转业军人出身,退休前是某商店的职工,目前的家境是:曾经做教师的老伴常年患病在床,唯一的女儿已经出嫁,照料老伴的重任就落在年近古稀的骆大哥身上。骆大哥本人也在几年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骆大哥心地善良、为人豪爽,十分重感情,多年精心照料老伴毫无怨言,深得邻里赞扬。骆大哥喜欢下象棋,棋艺也是远近闻名,为了以棋会友,骆大哥发挥了自己曾经做过木匠的专长,娴熟的运用锛凿斧锯制作了几副棋盘和多个板凳,供棋友们来此切磋。当有人问及骆大哥成熟网名状况时,骆大哥就会满足地说,尽管自己收入不高,但比起没收入的还强;尽管妻子多年患病在床,但比那些没有家的人还强;尽管自己心脏做过支架手术但比那些已经离世的还强。豁达洒脱于此可见一斑。骆大哥看似“温柔”,因为骆大哥年轻当过兵,所以身上还保持军人的刚烈侠气。一次,商店来了个客人酒气熏天,看见骆大哥在座,居然无端的对骆大哥口出不逊,骆大哥尽管十分生气,但硬是没有做声,谁知该人非但不收敛,还以为骆大哥软弱可欺,居然变本加厉,继续辱骂,气焰十分嚣张,大家都忿忿不平,那人又骂了几句,便扬长而去。看到此人这样无礼,骆大哥脸上青筋暴露,悄悄站起身来,从身边的啤酒箱子里抄起一瓶啤酒,等那个人再次踏进商店门口的时候,骆大哥扬起手将啤酒向他砸去,此人见状吓得撒腿就跑,此后再见到骆大哥就变得客客气气。事后,骆大哥说我一生的信条是不欺负别人,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负我,人活着就要有骨气,这才是立身之本。

豁牙子姓关。四十七八岁。因为说话口齿有些不清,被邻里戏称豁牙子。这样称呼他,他也不生气似乎感觉和大家很亲密。豁牙子职业为司机,就在距离我们大院不远的一家私人企业供职。这是一家经营物流的企业,豁牙子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为客户送货,经常往来于市各大商场。下班后闲暇时就来小商店转转,向大家讲述自己一天的见闻和感慨。别看豁牙子是个司机,但象棋技艺不俗,一旦遇到和自己对脾气的棋友,就会手谈一番。下棋的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棋艺差。豁牙子也是如此。我最喜欢看豁牙子和骆大哥对阵,俩人摆开阵势,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于楚河汉界之上,调兵遣将,垒壕布阵,车来马往,各呈豪强。果然楚河之上硝烟滚滚,汉界两岸战鼓咚咚,很是惊心动魄。仅此不算俩人嘴里也不闲着,你说我棋艺差,我说你欠功夫,一老一少,一如黄忠和赵云,各领风骚,难见高低。成为商店里的一景。为了比高低,有时俩人约定,谁若输棋,谁就负责买瓶矿泉水请客。遇到人多,大家也跟着沾光。豁牙子很热心,假如商店遇到顾客来电话要送啤酒、饮料之类,店主又不能脱身,他就甘愿为之代劳。我就几次看见他为商店送货,拎着装满啤酒的筐,爬六七楼,常常汗水浸透衣衫,但也毫无怨言,乐于助人于此可见。豁牙子给人的感觉为人很粗糙,其实那只是外表,据我观察他也很细腻。有个80多岁的老父亲多年卧病在床,需要他照顾,豁牙子总是乐呵呵地为老爹买烟买酒,照顾的也是无微不至。为邻里所称道。

小商店还有一个常客,人称小南方。真实名字叫李德福。之所以称之小南方,是因为其祖籍浙江台州。江浙自古为水陆码头,经济文化发达,人人熟谙擅长经商,小南方也不例外,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来哈尔滨做生意,主要去俄罗斯做服装生意,经过艰辛努力,据说赚了不少。有了第一桶金,小南方改变了打法,在哈尔滨南岗区政府斜对面的新吉商城租了个摊位经营眼镜,生意很红火。小南方的经营理念是以诚为本,不欺人、不骗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小南方经常来商店,自然和我二弟很熟。弟弟为了给女儿配眼镜,曾经找到小南方,小南方热情地答应了。一天小南方下班后来到店里,给二弟拿来眼镜,并将零钱足数退还,二弟看到眼镜十分满意,就连声道谢,小南方说都是街坊邻居谁还求不着谁?不用谢,只要你满意我就高兴了。若不满意可以随时去换,包你满意。闻听此言,我很受感动,为小南方的热情,也为他经商的职业道德。于是我想难怪南方人会经商,能赚钱,以诚相待就是一个重要前提,假如习惯坑蒙拐骗要不倒闭才怪,你说是吗?也许正是因为小南方即有经商的精明,也有做人的真诚,就赢得了一位北方姑娘的芳心,娶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哈尔滨姑娘为妻。一天晚上,小南方在店里和伙伴们玩“三打一”,也许天色已晚,从门外进来一位中年妇女,中等个头,面容秀气,进来看看南方正在和伙伴们玩得高兴,就悄悄地回去了,不一会打来电话要丈夫早点回家休息,明天还要工作,关怀之情由此可见。于此我想起有些见丈夫贪恋牌桌而不顾情面当众人之面严厉责难或出手推翻牌桌的女人,相形之下小南方的妻子堪称贤惠或聪慧,这样既给了丈夫面子,也让丈夫感到关怀,一举两得,值得效仿。别看小南方人长得清秀瘦肖,但也许在北方生活已久,也拥有了北方人的豪爽大气,每次与伙伴出去小酌,总是抢着埋单,有时也令北方汉子汗颜。所以敬佩之余,我就为他写了一首小诗:生于南国来北方,四海为家去经商,童叟无欺诚为本,留得美名在他乡。

再说说于老板。于老板也不是什么身家过亿的富翁,其实就是个开洗车行的业主。但因为家里有买卖,在邻居眼里是“大款”,大家就称之为老板,久而久之,他也就接受了。其实于老板原是司机,虽个子不高,但很精明,所以下岗后开了家洗车行。于老板原来在商店工作,后来商店倒闭,于老板也就随之下岗了。有道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于老板就是这样的“金子”。没了职业。就自己找职业,自己给自己铺设一条上岗之路。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到自家所在的住宅楼临街的优势,于是利用楼下的一间车库开起洗车行,还雇用了4、5个男女青年,也算是帮助他们就了业。由于经营的仔细周到,加之服务态度、质量都很上乘,活很多,效益自然很好。虽不算风生水起,也是顺风顺水,于老板也很高兴,闲暇也经常来小店和朋友们打扑克、下象棋。于老板有个宝贝女儿大学毕业后就业于杭州,在当地找到一如意郎君。结婚时我也给随了礼。于老板很是感激,每次见到我都是很客气。不久听说他女儿又前往广州发展,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都说隔辈人更亲。果真如此,当了姥爷的于老板和妻子经过仔细商量,决定前往广州帮助女儿看孩子,一来享受天伦之乐,二为女儿分忧。于是将自己的洗车行兑了出去,然后夫妻俩准备飞往广州。平时于老板和我二弟、小南方、还有个叫“眼镜”的邻居很要好,。四人可谓情同手足。于老板临走前,几个朋友轮流做东,请客送行,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轮到二弟做东请客,二弟邀请我出席,恭敬不如从命,我也就参加了他们小酌。席间我问于老板去南方生活习惯吗?酒酣耳热的于老板对我说,兄弟,我也知道广州那地方气温很高,而且潮湿难耐,但咱们当父母的看到孩子有难处不能坐视不管啊,我细细品味着与老板的话,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老话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几天后,于老板和老伴就飞赴广州,人在他乡,心系故土。在广州期间于老板也经常来电话问候邻里,并诚挚邀请二弟等朋友去广州旅游,还说一切费用由他承担,慷慨豪爽令人钦佩。一天二弟送给我一盒茶叶,说是于老板从广东寄来的。端起茶杯,浓郁香气扑鼻而来,我想起“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民谚。

时间就像悄悄流淌的水,静静地在春夏秋冬构成的河道里奔流,岁月的年轮就在时间的流淌里累积叠加,让人叹息光阴的迅速。转眼间弟弟的小仓买商店已开了7、8年,这些邻居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还不时来小商店聊天、下棋、打牌、买一些生活所需的油盐酱醋,小商店仍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接纳着他们。于是小商店就像一个小小的舞台,一幕幕上演的是终年生活在这条街道那些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

(小学生雷人作文姐妹情深)

亲爱的邻居,你好

来源:小团结友爱的作文

上午正在办公室认真收看十八大实况,一保险推销员又打来电话,接通后放在桌上,让他听了一段总书记报告。三分钟后,其小声说“你正在人民大会堂吗?”,我轻轻的说,“嗯!”“不好意思,首长,打扰了!”

先来一段狼国,为即将到来的愉快周末。

之前住的那个小区,对门儿是常年开门的,那时我和爸妈同住,我家也是房门大开。我们把两家之间的走廊也铺上乳白色的瓷砖,亮堂干净,好像两家之间间隔的只是一个入户花园。会走路开始儿子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邻居家,摇晃着小胖腿就走到对门儿去了,直奔阿姨家的糖罐罐,那个糖罐本是为他准备的。对门的耐心伯伯会讲故事、修理玩具,也是我儿子爱去他们家的原因之一。而我平日里做饭发现没了姜葱蒜什么的,马上会去对门儿寻点来用。夏日的晚上,两家人一同走到楼顶的天台乘凉说话,老人们还经常一同去逛公园。

那位邻居相处了多年,我以姐相称,和她再三约定再买房要买到一起啊,我们还要做邻居。可惜没能实现。

搬入新居后,有将近2年的时间,对门一直没有人住。我住得很安静,有点冷清。每每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想,对门是怎样的邻居呢?邻居终于现身,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妻,买的二手新房。原来的房主没来住过。至此,对于对门的好奇和小小的期盼得到满足。

然而邻居搬来了,我仍像是独住一层的感觉,与邻居见面说话的机会很少,不知道他们几时回家、几时出门。他家平日里很少有声音发出,楼梯间的垃圾桶也只有我的生活垃圾,他们好像不开伙呢。

有一回,我比平时提早15分钟出门,刚好遇到女主人。于是知道女主人出门早过我,所以见不到啦。周末的晚上,他们间或会有访客,走廊里有宾客的寒暄,男女主人在门口迎接男女客人。这少有的热闹让邻居家有了些生气。

渐渐的,对邻居的好奇也就消失了,我从开始的习惯到喜欢,喜欢了这种安静、不被打扰的的感觉。有点庆幸,他们是这么深居浅出的邻居,仿佛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这种(仿佛)不存在扩展了我的自由空间。

不仅仅是邻居。在等电梯时,我会放弃正在下行可以截住的那部,等它过去了再按键,让另一部电梯过来,为的是自己独乘。当然,如果另外一部没那么快的话,我会和人同乘,双方礼貌地打招呼,不知不问姓甚名谁。也确实,没有特殊意义的话,真的很难记住呢,住的是2201?还是1602?

曾几时,我那么享受于和邻居的友好相处,有如亲戚胜过朋友,与邻居的分离曾那么让我失落。可如今,自己由衷地喜爱关起房门享受独处的自由,当年的热闹也不再有留恋。是年纪带来的变化,还是自己本性如此呢?

也许是,对安静的感受,是有条件的。人本孤单,距离是一种美妙。

(狠狠撸俺去也网:姐妹情深)

邻里之间

来源:小故事网

半年前,同事打了一场和邻居的官司。我们作为旁听的人参加了庭审。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因为口角,双方出言不逊,进而矛盾升级,开始厮打,其中同事和婆婆被对方随身携带的剪刀刺伤,婆媳双双住进了医院。

派出所按照违反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给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罚款了事。同事咽不下这口气,起诉到法院。法院认定对方负全责,继而要求赔付医药费和赔礼道歉。可是对方不服,上诉到了中院,昨天中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我们再次旁听,时隔半年,当我们看见双方当事人,一个个精力憔悴,尤其是上诉方,精神好像很恍惚,讲话经常出错,据说,她精神压力很大,好像要崩溃了。

而我的同事,作为胜利的一方,也没有感觉到胜利的喜悦,倒是经常提起要搬家,为的是尽量避免少见同在一个小区的当事人。

看着这两家人,所有的人说,你们不能互相体谅一点,都退一步吗?我同事说,不行,这口气我一定要出,我一定要她赔礼道歉。

那一方说,光处理我,法律不公正,对方也有责任,凭什么就该我负全责,我咽不下这口气。

对簿公堂,双发唇枪舌剑。而在我们看来,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还要一审再审呢?法律也许能够给他们界定谁责任大谁责任小,但是,法律能够补救他们邻里之间的感情吗?能告诉他们邻里之间需要的是法律而不是其他吗?能告诉他们他们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如何面对对方?他们的孩子呢又将如何相处?

中国有一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想起了就发生在我们安徽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段关于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人字一撇一捺,本就是相互支撑,本就该相互包容。

邻里相处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有宽容心,古人都能做到“让一让,三尺巷”,如今的我们就要珍惜以和为贵,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更要知道:你对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谅解是一种美德!因为邻居家庭环境、性格脾气、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其显露的缺点或不当之处应加以宽容和谦让,这样才能保持邻居相处长久和睦!

愿同事早日和邻居握手言和!

(记者之歌学网:姐妹情深)

我的邻居们

来源:小故事网

楼上邻居:妇唱夫随

楼上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人主精瘦,全身上下除了骨头剔不下来多少肉,我都怀疑他的肉是不是长到骨头里面去了。而女主人则是五大三粗,体壮如牛,可能她也是生活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腰身也渐趋水桶化,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她还不合时宜地爱穿瘦身裤,于是,原本就圆滚滚的臀部就显得更加浑圆壮实了,有时真替男主人担心,他这小体格怎么禁得起老婆的无情蹂躏。

不过,女主人的这种体型也奠定了她在家的领导地位。

每次出去买菜,即便她也知道不会有周记大全300字者,但也会在嘴巴上一丝不苟地涂抹上鲜艳欲滴的口红,然后再洒上一些足以让大象都能熏倒的香水。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再被无情的涂上黑乎乎的眼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一个严重失眠的大熊猫。女主人都会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而男主人拎着菜篮子在后面尾随,当然,回来时,男主人就成了免费的挑夫了。

在菜市场里,如果遇到价格问题,也都是女主人当军师,男主人打头阵,哪怕是为了一毛钱他都要和卖菜的进行反复的“磋商”,我还真佩服他的那份耐心,每次都会把讨价进行得一丝不苟,当然过程更是没完没了,喋喋不休,像生锈的水龙头一样,拧不开,又关不严,滴滴答答。

而与楼上邻居唯一一次的“正面交锋”就是他们家装修时往楼下漏水。当时,我们和那家男主人协商的赔偿方案等最后要签字确认的时候,他还要再回家请求一下老婆大人,否则怕老婆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

对门邻居:和谐之家

相比楼上邻居,对门邻居显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和谐之家。

对门男主人白白净净的,像个公务员的样子,虽然个子不高,但肚子却和我有一拼。他们两口子看样子结婚有些年头了,但每次上班时都会拉着小手一起出门,而且目光里看对方的眼神都显得深情款款,极尽温柔。每当这时,我都对不禁对妞妈说:看看人家!于是,我也学着邻居那样拉着妞妈的小手,深情地看着她。不过得到得的却是妞妈颇具杀伤力的喝斥:歪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哎,抛过去的是绣球,她扔过来的却是抹布。

男主人的父亲看起来慈眉善目,鹤发童颜,一幅典型的谆谆老者,在普遍都是粘上毛比猴儿都精的上海滩有他这样的和蔼亲切的形象还真的显得尤为的稀少。所以,刚开始有好几次我都差点把他归到老太太的行列中去。

也因为他的这种亲民形象,所以刚搬到这里时,对对门的关注也就多一些。那段时间我一直纳闷他们家经常性地有两个老太太却只有一个老头出入,这样的搭配显然有些不合逻辑。难道老头也是老婆一正一负?难道……?我的小脑瓜替他想了N种可能性组合。

后来得知,其中的一个老太太是老头的亲家母,由于亲家公去世的比较早,她时常地来女儿家住些日子,并且两亲家相处的很是融洽。

一方亲家公和对方亲家母能融洽的相处倒是有很大的可能,但是能同时和自己老太婆健在的情况下,还能和亲家母相处得如此和睦,还真是一个技术活。不过事后听说,老头年轻时在一个纺织厂主持工会工作,纺织厂清一色的是女工,所以,老头的工会工作也基本上做妇女工作,因此两亲家母在亲家公的领导下团结得如此的国泰民安,其乐融融也就见怪不怪了。

楼下邻居:忘年之恋

刚搬来不久,我就从江湖传闻中得知,楼下邻居男人主老伴刚去世不久,老头为了老牛吃上嫩草,不惜和儿女们断绝往来。后来想想,女主人尸骨未寒,老头就梅开二度,说明在老伴没有那啥之前,老头已经找好了下家。

82 配28的只是流传于网络,听得多见得少,现在这对老少配的忘年恋就活生生的发生在自己的楼下邻居,我还是有种想一睹新上位的女主人芳容的冲动。于是,每次上班时,路过楼下邻居家门口时,都禁不住多看上几眼。但每次都是大家紧锁,别说是女主人芳容,就是男主人的脚丫子也见不着。

回去向妞妈求解这个问题,她一语点破梦中人:你哪天见到金屋藏娇的男主人领着自己的娇滴滴在大马路上溜达呢?说的也是,何况两个人都相互积蓄了那么久。

不过,在一个双休日,我还是亲眼目睹了女主人的庐山真面目。

那天,一个气质优雅的少妇挽着一个精瘦老头的胳膊,老头大包小包的拎着,少妇倒是显得悠然而淡定,看样子是去旅游的。而不远处,一群老太太在他们身后指指点点,鬼鬼祟祟地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老头们倒是没有说什么,可是他们的眼神里却是充满了嫉妒,羡慕,或许还有恨:嫉妒他破锅自有破锅盖,破人自有破人爱;羡慕他在夕阳快落山时又遇上这么一位让人眼馋的风韵少妇;而最后就是恨不得上去踹上他几脚才解恨了。那哀怨的眼神,看起来像丢了玩具的孩子。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晚上散步时也陆续见过他们几次,从老头面带羞涩而又掩饰不住的佛洛依德名言中感觉他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好女人。有人说,好女人像地里的西瓜一样,拽一个少一个,下手晚了就剩下瓜秧了,看来老头深谙此道,也下手的早。

夕阳下,那群老人显得很安详,但又无所事事。试想如果老人晚年能遇到一份情投意合的最好笑的笑话,何尝不是对晚安生活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呢,有道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哪个老年人不想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呢,所以,尊重老人的选择权利,毕竟鞋子穿在自己脚上,他可以闲庭信步,也可以大步流星。

从每个邻居来看,不排除他们都有各自的精彩与幸福,比如楼上的夫妻的妇唱夫随,对门三世同堂的和谐,楼下的甜蜜的老少恋,但邻里之间的交往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这也是老死不相往来,鸡犬不相闻的现代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逐个写邻居的原因所在。

有时在想,你关上门的同时,与其说是在防别人,倒不如说是为自己画地为牢,甚至固步自封。你家风景别人是看不到了,可是外面更好的风景你也给拒之门外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觉得他们也希望与别人进行交流,也渴望别人能走近他们,有的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助他们都会激动得像老大爷在筛糠,甚至若干天后还在为此事而感谢你。而大多时候,他们为了一点所谓的自尊而不愿意主动向别人迈出交流的第一步。

现代的都市人,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事业,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一人一城一天下,忽略了身边的人,也错过了身边的风景。我一直在想,与其囿于一个自家的小天地,何不推开窗子,也许转过身去,便是万家灯火。

(短见你一面网:姐妹情深)

邻居

作者:涵予

我的邻居是一个四川美女,举止优雅,穿着时尚,待人和气,说话慢声细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双深邃的大眼睛总会带有的几分羞涩的目光,谦虚,矜持,着实让人爱怜。

她很有福气,有一个好老公,老公有一份好工作,所以她用不着出去工作,每天在家里浇浇花,种种菜,上上网,典型的现代宅女,全职太太。

别看她人长得娇小柔美,但绝不是那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倒是他种的菜园比我们这些一把年纪的人种的还好,什么季节种什么,浇水、施肥、除草样样干的有模有样。我家还经常分享她的劳动果实,她种的黄瓜、南瓜、生菜我们样样吃过,去年种下的大蒜,长得格外茁壮,我想她可能自己还没吃过,就拔了蒜苗给我们送过来,我们还吃过她种的地瓜呢。

四川人爱吃麻辣风味的食品,她老家每次寄来的泡菜、火腿,她总是给我们送过来一大包。也许是我们和四川人有缘分吧,我们原来的老邻居也是四川人,他们家自己做的醪糟、魔芋豆腐、回锅肉我们没少吃,后来再去串门,还不忘给我们带一包麻辣火腿肠。没想到时隔几年我们的新邻居还是四川人。渐渐地我们对川味也就有了特殊的感情,有一年我去新疆学习,在戈壁上跑了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家川味饭店,当时我好不兴奋,吃饭时我给同事们炫耀着自己曾经吃过这个、吃过那个。

我们家养着几只狗狗,狗狗们好像也能感觉到主人和邻居家的友好,经常毫不客气的成群结队地出入他们家,每次到她家,他都拿选出火腿肠喂它们,时间长了它们把她家也当做自己的家了,有时竟然大大方方地到他们家客厅里转一转玩一玩。

为健身,大家跳起了广场舞,我邀她一块参加,她没去,后来看到她渐渐隆起的肚子,知道她怀孕了。春天来了,她的小宝宝也来了,一个7斤多的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和她妈妈一样漂亮。从此,我们便经常听到婴儿的哭啼声和大人逗婴儿的欢乐声从她家传出。为表示祝贺,我专门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育婴指南的书送给她,我认为这是送给80后妈妈的最好礼物,同时也送上我的祝愿:愿我们这位邻居新成员,这位生在春天的小天使,在科学喂养、科学早教、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传递着相互的尊重;你送我一个南瓜,我送你一个萝卜表达着相互想着;没事说说话,彼此交流交流,体现的是一种和谐。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要靠我们共同去发现、去创造。好邻居,好一直很安静,好心情,好福气,我们要做有福之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