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荐:眼前的这方土地,又岂能是我余生的归宿?万卷书,万里路,我想我会终究走出去,即使最后轰然破灭,我也要高傲地倒下。
古人常把读书与行路放在一块儿论。原意是,读的书越多就相当于走的路越多。这个路当然不只是单纯指脚下的路。而是寓意眼界的开阔,精神的满足。
我们通过翻阅名著大作,能够从其中领略世界上的人文地理,文化历史。从古至今的山河美景,历史事件,无不尽收眼底。可别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毕竟只是别人的感受,我们只是从其中窥得一些皮毛弱小的感知而已。看别人描写的自我介绍演讲稿,明川大山,而自己却只是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在别人的非主流祝福语中望一半点星光。总感觉有一点不满足,总感觉自己的情绪总是跟着书中的变化而变化。
自己没有亲身体过的东西,就谈不上什么身同感受。很是喜欢游遍山水的郦道元,用一生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山水河流。很是喜欢执剑走天涯的李白,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坦然,他用呼吸和大脑感知着生活,飘逸的文笔来源于灵秀的眼睛。很是喜欢司马迁刚正的历史精神,那是他走山访水,寻根问道的正义精神的体现。很是喜欢尝遍百草的李时珍……,他们如果不是亲身去体验,亲眼去观看,怎会写出名传千秋的伟作?
但凡历史上的名贤大儒,没有一个不是对生活感知透彻的,他们除了有天才般的大脑,更多的便是用足下的脚步和敏锐的眼光去审视和读书心得800字人世间的一切。毛泽东说过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临泰山,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它的一览众山小。没有到过西湖就谈不上水光潋滟晴方好,荷花夜来风露香。没有到过大漠就谈不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没有到过草原就谈不上风吹草低见牛羊……人的感知都是有限的,凭空想象,我们只能得出一些不成文的结论。
说到人的感知,它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有限体现在只能感知到周边的东西或通过翻越书籍得到别人的感知;而无限,则体现在通过他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记载,再加上自己的躬身实践就能把头脑中的想象进一步地升华。
每当翻到别人书中对亲眼所见,亲身感知的名山大川津津乐道时,我都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眼见得多了,中学记叙文也就多了,亲身经历的多了,描述也就更加准确了。而不会每次都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我不知道是什么牵绊了我的步伐,或许是生活吧,我们拮据得整天在贫困线上奔跑,我们穷困的只剩下了自己。有着满满的精力,却无多余的一分一角去旅行。读万卷书,我时常沉迷于书中,看着别人的酸甜苦辣,在自己的世界中趔趄徘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有宽裕的那么几个钱,去看看世界,去感知他乡的异土风情。生活把我们逼迫的满目疮痍,何时才能有一份自由,带上完整的灵魂去看一看海,逛一逛草原……
眼前的这方土地,又岂能是我余生的归宿?万卷书,万里路,我想我会终究走出去,即使最后轰然破灭,我也要高傲地倒下。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