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评论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会说这个人的历史功过。但是,有时候,我们的眼光,总是比较狭隘,总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评价一些历史人物的;也曾经看过很多主持人讲过的历史人物,也觉得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就是把他们的自己看法镶嵌进去,然后给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下结论的,而不是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应该是参与到当时的政治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也要告诉自己多冷静地分析。说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是塑造栩栩如生,这是罗贯中的厉害之处;但是,很多人都是用这里面的事情当成是真的。其实并不是如此。就像是里面所描述的吕布,说吕布这个人是“三姓家奴”,很多人都是认可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吕布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否则,也没有人会跟随了。如果真的是“三姓家奴”,张辽这样厉害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追随?还有,高顺这个人也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也是很厉害的一员战将。如果吕布真的是那么不堪,怎么可能会让高顺宁死不降?很显然,这就是一个感觉不到你对我说谎,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这不可能说是小说的误导,而我们看书的时候加入了自己主观的观点,也就认为这些是真的。这是不可取的。也许是因为《三国演义》影响力太大的关系,所以才会如此。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人没有客观地看待许多的历史事件造成的。这和我们心里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是《三国演义》左右了我们的思想,但是,同时何尝不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加入到历史人物身上?用固定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人物?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太监。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对于太监的偏见,所以就会把我们的思维加入到太监的身上,就会认定太监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历朝各代的太监,并没有多少作恶事的。当然,除了唐朝。用准确一点儿话说,唐朝末期的太监很嚣张,很厉害的,而其余的朝代并没有多少作恶的。即使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汉末时期十常侍,这十常侍是很厉害的,但是,汉灵帝却一直都在利用他们。如果没有世家大族,那么天下就会太平。世家大族才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而不是十常侍。
有人曾经说过的,就是明朝的太监。如果没有魏忠贤,就会好吗?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作比较的。很简单地说,如果没有魏忠贤,明朝会怎么样?会早就灭亡了。因为明朝动乱的根源是那些朱姓王爷,他们是最大的地主,也是最凶残的地主,最后逼迫着百姓造反。国库空虚,并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援前线打仗。这个时候,是魏忠贤想办法解决的。魏忠贤用自己的钱给前线的将士做军费,那些皇亲国戚做了什么?还是掠夺,继续掠夺。那些东林党人,继续掠夺,除了掠夺,还是掠夺,却没有想要平定天下,也没有想要做出有贡献的事情;再就是争权夺利,否则崇祯也不可能会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天下文官皆该杀”。魏忠贤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在稳定朝廷。
所以,从这一点也说明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的。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