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看了很多遍。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个平安夜 祝福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来说“天才”如空气一样平常。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正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样,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嘴巴离去。对于,所有人来说他不过是一个过客。
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运动会加油稿件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抛开杜撰的剧情,有含义网名无论在哪里,都充满了现实的残酷。平凡人与天才都是想要活的舒心而已。
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了,所有人都老死了,病死了,车祸死了……再没有人死于心灵的舒适。
只是有人死于心灵的舒适。我们可以“苟且偷生”。
看完电影后刷微博,在微博上看到博友就高晓松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撕战。
本来高晓松、诗与远方都与《海上钢琴师》没有任何关系。然而这句话恰好在我看完电影之后,我想说的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诗也不在一味追求的远方,生活也不会达到你想要的舒适,都是一边嚼碎了苟且一边品尝诗的味道。”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