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再平常不过的打喷嚏来说,不知诸位发觉没有,在喷气之前,你必须得深吸一口气,一进一出之间,便蓄藏了巨大的能量,乃至于稍后竟发出自己都为之震惊的一声巨响。这不妨可看作是以退为进。
家里有一匹叫“灰姑”的猫,近来异常活跃,先是往茶几上蹦,由于没有听到呵斥声,她胆子愈来愈大,又尝试着往餐桌上跳。我见她在起跳之前,必先埋低了头,上半身往下沉,后半身弓起,然后嗖地弹出,稳稳上了桌面。我姑且认为,这是以退为进。
夜间散步时,会偶遇横斜到路面上的乔木的嫩枝条,看到那些枝叶在头顶上方随风摇曳时,我总感觉它们在向我招手,唤我快去亲密接触一番。于是我鼓舞起久违的童心,跃跃欲试,看能否够得着它们。在起跳之前,我会不由自主地曲膝,腾空,再伸长手臂去触摸那顽皮的叶子。试想,起跳之前,若不先行下蹲,那足够的上升之力又打哪来呢?这也是以退为进。
再看拈弓射箭,箭明明要向前方走,却反而得把箭与弦一起向后拉,待弦涨满了,前进的力量也圆满了,手指一松,箭喷薄而出,窃以为这同样是以退为进。
这些仅仅是表象上的先退后进,还有更深层次的以退为进有待我们来发掘。
春秋战国时,晋国与楚国交战,因之前晋文公对楚成王有“退避三舍”的承诺,晋文公践诺,命军队后退九十里。楚军夜郎自大,以为晋军不战而败,遂大举进击。而晋军则利用楚军盲目轻率的弱点,集中兵力,转身反扑,一举将楚军击败。这恰恰也是以退为进。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难道不是以退为进吗?
“负荆请罪”的典故众人皆知,蔺相如因“完壁归赵”有功,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而作为一个出身名门、战功赫赫的资深老革命,廉颇当然不服,抨击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并一再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获知后便处处躲着他,还接连抱病不上朝。有次外出二人在市郊一小巷里狭路相逢,廉颇非但不让,反令侍从将车驾摆在巷子中间。蔺相如见状,不争不恼,恭恭敬敬地退出巷子,绕远道走了。
面对廉颇的一再羞辱,蔺相如再三隐忍。门人皆不解,问其原因,蔺相如说,秦国对赵国早存觊觎之心,之所以不敢付诸行动,那是由于赵国有我和廉将军在扛大梁,假如我跟廉将军针锋相对,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届时只怕秦军便可长驱直入了。廉颇闻听后赧愧不已,深深折服于蔺相如的气度和节操,于是负荆请罪,俩人冰释前嫌,遂成莫逆之交。我确信这是以退为进。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因而保全了性命,才使得日后的叱咤风云及登坛拜将成为了可能。
以上种种,都涉及了同一题材:以退为进。其中有距离空间上的退,有战略战术上的退,有心胸气度上的退。而所有的退都是为了进,为了成功,为了胜利,为了和睦,为了维护性命,为了掌控大局。
所以说,以退为进是一种胸襟,策略,智取,纡回;更是一种大智慧,大格局。倘若该退时不退,一味强来、冒进、对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退一步海阔天高,忍一时风平浪静。僵持不下时,无计可施时,矛盾激化时,不妨先退一步再说。如此一来,既冷静了头脑,又赢得了回旋的时间,反而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退的背后往往要以隐忍作支撑,以屈辱为代价。能屈才能伸,能忍才能退,有退才有进。
在我们的名人格言中,时时都上演着以退为进的鲜活事例,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自知而已。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在时间的滚滚车轮之下,以退为进的轨迹更是如繁星般缀满于夜空之中。它们虽沉默不语,却又熠熠生辉,正是由于这些微小光芒的汇聚,才走到了今天的智慧与文明。——不管是有意也好,无意也罢。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