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过节放假,原本计划着这个五一劳动节回家的,最后也是败给了现实。
待你长发及腰姑娘嫁我可好时翻看我自己的空间,翻到了我2016年大一开学时的一篇说说,内容是这样的:漂泊是成长必经的路牌,迷醒岁月中那贫瘠的未来,像未结果的题。今天,我踏上月台,去寻找我童话故事作文300字的下一站!在看到这些文字时,觉得好幼稚!当年的自己稚气未蜕、带着对未来无限的遐想和憧憬离开故乡一个人外出求学。我还记得当时报考志愿时,班主任问我:留在省内还是出省,我当机立断说:出省。后来,高考结束,一切如愿。我从北方的小城来到了南方的小城。渐渐地,适应了这里的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习惯,适应了这里的阴雨连绵、阴冷潮湿,适应了这里听不懂的方言,适应了一个人在这座城市单打独斗的生活。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我就是那个不安分的人,仗着自己的年轻气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一味的追逐外面花花世界的新奇,而忘了回头看看养育自己的故土。在别的同学朋友圈晒过节放假回家的照片时,我却在晒各种异乡城市的旅行打卡。当时刚上大学时朋友圈里疯传的佳句“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剩冬夏。”在我这里得到了真实的印证。除了每年的寒暑假,中间的假期没有回去过一次。有时候,朋友也会问我:半年不回家,你想家吗?那时候的自己肯定会斩钉截铁的说:“想家,不存在的。”但是现在你问我同样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截然相反的。我想家,特别想。
刚上大学的前两年,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让我回去故乡看一看,而我没能好好的抓住,将这些时间都用在了探索新事物上,那时的我总觉得之后的时间充足,不必着急回家看看,趁空闲且有精力先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完。今年不同,或许是浪荡的内心听到了故乡的召唤。每逢假期都会想着回家的事,奈何一切都不如愿,要么放假时间过短,三天假期不够自己来回折腾的;要么就是最近课后作业太多,没办法抽身;要么就是有充足的假期时间、没有过多的作业,但是却抢不到回家的一张车票。每当我看到抢票软件上的抢票次数不低于十万次,绝望和爱国诗朗诵顿时而生,落寞感和失落感直冲心头。我想过提前一个月抢票,甚至是更早。但最后到自己临近出发之时也会被临时的安排打乱所有的计划。
在异乡求学的时间愈久,对故土的感动的作文400就愈深,对故土的记忆也就愈模糊。上周,跟在故乡省会上学的闺蜜聊天,她说自己因为春季杨棉太多导致脸过敏回家修养了。安慰她以后,我脑子里突然闪现一断记忆:是啊!故乡的杨棉满天飘飞就是这个时候.自己静下来想了想,现在的自己对于故乡春夏秋冬的四季转换、亲切的方言以及更多的生活习俗都遗忘的差不多了。现在的自己会因为生活的地方没有杨树而忘记杨棉飘飞的时间,也会因为这里有十月桂花飘香而想到故乡也是此番模样。会因为这里的四季常青而忘记故乡树叶飘零的景象,会因为这里的数月梅雨天气想到故乡也没有了干旱的笼罩。会因为每天吃着甜口的菜和大白米饭而忘记馒头、面条的纯真味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游走在异乡的街头听到一句乡音都会倍感亲切,也会以为吃到一种故乡的小吃而感到自己就身处故乡之中。
从古至今,故土情结都是每一个远方游子内心深处最浓烈的隐痛。潇洒自由的诗仙李白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思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巴蜀秋季的雨夜里,为远在北方的妻儿遥寄思念;“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这是现代人对故土留恋的最真实写照。前段时间,跟好朋友相聚,聊了到关于毕业了以后是回故乡工作还是留在外面打拼。她们一致的说:肯定是回家,离家太远自己一个人在外,太累了。我呢,也是一改往日的不羁世态,选择回家安稳生活。再多的浪漫主义格调最终也会败给现实主义。不想做一颗离开故土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想做一棵安稳的槐树,虔诚的守护着故土。
人这一生逃不脱告别,思乡放在心中。空闲之时回去看看,继而一直往前。现在我只愿能够在下个节假日,回家看看。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