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读片刻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百感交集,此书虽为畅读之物,可仅读有百余页,着实难以延续。
余先生是一介文豪,可鄙人认为有着很大的理解出入。对于清代王朝几世的批判可以说是露骨,但却让人难以平心而接受。虽不是博览群书,也不是通天文知地理,不过我们队伍历史的事件着实没有资格去大开自己的言论,去大分是非。有的人痛诉秦王嬴政的残暴,却赞扬项羽的无辜杀戮;去赞扬铁木真的骁勇,却不追其贪婪。这世间可能本来就无对与错之分,只是对于所站角度和处世态度的差异。而就算硬分是非真正的应来源于道德人文方面,更可以说是每件事,每个人,甚至每个民族的底线问题。当有这些底线问题被触犯的时候,才是非对错才油然而生。但反而这种情况也是片面之谈,可以说如果发生,就不得不去与触犯之辈去形成对立,用行为和思想将触犯之辈加以更正,让他去认识到和去接受你的底线问题。
但有一种例外,我们都并非神人,没有办法去做到众生平等的约定,也可能没有能力去体会所有与自己对立者的感受。人的本性在经历过多后,总会有着抹不去的疑虑,对于乾隆皇帝的天朝上国之谈,我们后人也没有必要去强加对错。满朝文武尽是万万里挑一之士。对于情形的斟酌也不会说仅做出只错不对的判断。在当时的繁华盛世中也不会有人想到王朝的倾颓。纵观历史,每个时代均有一个合适的处理方式,治理方式。每件事情的开始总是两面性的。就好比三国时期,曹操进攻赤壁,这对孙刘联军定是不利。但你如何去评判对错?鄙人认为纵观古今,真正的对错是非只存在于法律法规,道德底线和民族大义之上。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权利都是平等的,这也是不容侵犯的。
泱泱华夏五千年,从炎黄至今,历史上的人或事(当然我们只谈中国一个国家的历史,这种不包括任何其他国家)可以说存在即合理。以史为鉴要学习的并非一模一样,要经过大量思索与孜孜不倦的追寻才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解决好的办法。不由得想到岳飞与秦桧的再见2015,魏忠贤与明朝的故事。其实追溯庄子就有‘子非鱼’这个道理。而我们真正能做到的,有意义的,并非是去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的对错,因为总是会有人站在你的对立面。做一名领袖不一定要才思过人,武艺超群,而是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同意你的底线问题,你心中的道德认知。
举个例子曹刿论战中有一句:“小惠未偏,民孚服也。”本意为小的恩惠不能遍及,民众也不能佩服君主。可是否如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从中追寻自己所能接受的道理,去获取新的认知与态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言论做法是无挑剔的,但无论字里行间都能展现出我对于根本的维护和显示。
再次回首,对于千年来的政权变化,更是不应该去硬分是非,每一个时期被决定的领导者,他们也是最适应这个时代。就算有末代皇帝他也是为了改朝换代的最好人选。不过愚以为处于末代的皇帝或者执权者的苦衷最大,他们对于大义常常分为两类事情:一是民族大义,二是家族大义。世袭制度的最终没落可能不是只来源于最后一个执权者。应该是从王朝建立开始便遗留下来的时代问题随着时间而被放大化,最后难以补救。而末代皇帝面对问题他既不想懦弱,却也不想让几百年的家族大业毁于一旦。所以可能从其王朝的开始就有着争议。但何事对错?上一个王朝的错误对于下一个王朝的建立就成了优点。也就是说我们真的没有资格去评判,去以一个平民的角度去议论去帮他们做出决定。我们仅仅需要自我理解从中吸取知识便可。
没有诗意的游戏名字来伟大或者卑微。每个人对于身边万物都有着不同的思索和理解。我们去努力让更多人去认知属于我们自己的底线,我们心中的道德认知。也就能成一个平凡却有不平凡的人。
历史的一切都是用来让我们反思和领悟的,我们对其加上自己的个人感观并无问题,但强分对错诉与旁人(强加于旁人)时,愚以为并非明智之举。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