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先生在开篇写道人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画家用非主流日志的眼光看,古松盘旋,纵横交错,健壮挺拔;科学家是用研究的眼光去看这棵松树的形状、年轮,思考这树为何能挺立数百年之久;木材商则是用商业的眼光看这棵松树的材质、用途和价值。出发点不同,人们对古松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木材商是从实用的角度去观察,科学家是客观的、理论的的态度去看,他们都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只有画家,是在欣赏美。
朱老先生说:“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美是无用的,但没又是有用的。
美确实是无用的,因为它是非功利性的、无目的的。就像大人嘴里长说的:“美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想到我小的时候喜欢橱窗里漂亮的糖果想让我妈妈给我买,结果她给我买了小卖部一块钱三个包装简陋的软糖,橱窗里的糖果确实漂亮,但和其他糖果相比,它高昂的价格让人却步,在家长眼里,这种美只是多了一层精美包装,只要内容还是一样的,那么这种美就是无用的。
但美又是有用的,真正的美给人带来精神、一段感人的话上的满足,这与物质需求无关,它作用于精神层面。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开始有了精神上的追求,虽然美不如食物对人来的真切,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花钱看演唱会、看歌剧,他们在观赏的那一刻,由观看所产生的震撼之感,会使他们得到心理的充实和愉悦,这种愉悦感会持续很久。又比如说,同样的保温杯,保温性能、大小尺寸都一样,但限定款往往比常规款销量多出不少,因为限定款往往更多花纹更多设计,人们更偏向好看的。如果买了限定款保温杯,我就算只是看着它都心生愉悦,如果买的是常规款保温杯,它于我而言,便只是喝水用具罢了。所以,美是有用的。人们欣赏艺术作品,像朱老先生提到的《孔雀东南飞》《采采卷耳》等作品,人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去感受、欣赏美,更重要的是带领人们领会其中的精神气魄。
书中对于美感和快感的区分,也是从实用性而言。书中提到“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快感从广义上说就是生理快感,口渴的时候喝一大口冰可乐、吃饭的饱腹感、被子里特别暖和的感觉,这些都能引发快感,生理快感是对实用要求的满足。再比如看到桃花,想到人面桃花,想到岁岁年年,大圣吃蟠桃,就是美感;想到桃子多好吃,摘下来能卖多少钱,就是快感。单纯的满足感不能引发美,也没有审美意象,就不会有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单纯快感有一个共同点,只需要调动你舌头、鼻子、皮肤这样的低等器官来感受。
我之前看到一种说法:美感和快感都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愉悦性,美感是精神上的快感,先是产生生理上的愉悦,也就是产生了快感,再进一步变成精神上的美感。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为黛玉而流泪,读完后不但没有一身轻松的快感,心中反而更觉得更悲凉了。但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它是美的。这便是有美感却无快感的情况。若是按上面的说法而言,得产生了快感才能产生美感,这又是相违背的。
第五章说到美感和联想的关系,美感无需联想,视觉一接触到对象便油然而生;快感依赖联想,只有想到对象的功利作用才产生的。书中说道,“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美感应该是一眼看过去产生的美的感觉,而不应是自己问自己这个东西是否美,否则就由直觉变为反省了,便不是美感了。
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体会还是比较浅显,很多地方的理解还不够,朱老先生的《谈美》的确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相信每一次看都会有更深的体会。这一次,关于美是什么、如何创造美、美感与快感、联想的区别,我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