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杨绛简介

时间:2016-05-27 11:25:03    来源:
杨绛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1911年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五言绝句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享年105岁,是许多人口中百年罕见的奇女子,被誉为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中文名: 杨绛

别名: 杨季康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 1911年7月17日

职业: 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

毕业院校: 牛津大学,巴黎大学

主要著作译作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做自己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杨柳丰子恺类:长篇小说《洗澡》;王之涣的诗:《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雨和泪》、《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我们仨》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

杨绛,1911年7月17日(阴历辛亥年六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北京,原名杨季康,后以笔名杨绛行世。杨绛出生时,上面已有寿康、同康、闰康三个姐姐,所以排行老四。

杨绛的童年时期,面临古老的中国在二十世纪中波澜壮阔的百年巨变。她出生时值辛亥革命的前夜。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正积极投身于一系列革命运动。杨绛出生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反动专制统治,也同时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其时,旧的王朝终于风吹雨打而去,而民主与科学的大纛所揭橥的救国救民的道理和信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社会性的思潮,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不懈地探索民族解放、民主自由乃至发展之路。这就是杨绛诞生前后的社会现实。

民国初年,杨荫杭就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由于本省人士必须回避本省的官职,杨荫杭被调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住在杭州。他因坚持司法独立,得罪了省长屈映光。屈映光晋见袁世凯时,乘机诬告杨荫杭“此人顽固不灵,难与共事”。恰巧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张一麟是杨荫杭在北洋公学时的同窗好友,帮忙说了好话。这样,杨荫杭才没吃大亏。袁世凯亲笔批了“此是好人”四字,杨荫杭便奉调到北京任职。(四季作文空间说说心情

杨荫杭夫妇带了杨绛等人到了北京。杨绛是在五岁时开蒙的。她上的小学是北京女高师附小,她的三姑母杨荫榆就在女高师工作,杨绛开始有记忆也是在这个时候。

她告诉人们:“我还是她所喜欢的孩子呢。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学生正在饭堂吃饭,她带了几位来宾进饭堂参观。顿时全饭堂肃然,大家都专心吃饭。我背门而坐,饭碗前面掉了好些米粒儿。三姑母走过,俯耳说了我一句,我赶紧把米粒儿拣在嘴里吃了。后来我在家听见三姑母和我父亲形容我们那一群小女孩儿,背后看去都和我相像,一个白脖子,两撅小短辫儿;她们看见我拣吃了米粒儿,一个个都把桌上掉的米粒儿拣来吃了。她讲的时候笑出了细酒窝儿,好像对我们那一群小学生都很喜欢似的。那时候的三姑母还一点不怪癖。”

那时候的杨绛欢快活泼,充满童趣,惹人喜爱。女高师的学生时常带着已放学的杨绛到大学部去玩耍,她们陪小杨绛打秋千,蹬得老高,杨绛心里既高兴又害怕,嘴里不敢讲出来。

有一次,女高师的学生聚在一起举办恳亲会,演三天戏,一天试演彩排、一天请男宾、一天请女宾,请小杨绛去做戏里的花神,把她的牛角辫子盘在头顶上,插了满满的花,衣裳也贴满了金花,杨绛既开心又得意。又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一个大学生跳绳,叫小杨绛钻到她身边像卫星似的绕着她周围转着跳。小杨绛天真无邪,机灵可爱,博得了大家的喜爱。

当时,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北京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司法部参事等职,公务倥偬,忙不及履,连张勋复辟时,全家也没有逃离北京,只在一位英国朋友家里躲避数天。

导致杨荫杭被迫离开北京的是扣押交通部总长许世英事件。据杨绛回忆:“许世英受贿被捕,在1916年5月。国务会议认为许世英没有犯罪的证据,反要追究检察长杨荫杭的责任;许世英宣告无罪,他随即辞去交通部总长的职务。我想,父亲专研法律,主张法治,坚持司法独立;他小小的一个检察长--至多不过是一个“中不溜”的干部,竟胆敢拘捕在职的交通部总长,不准保释,一定是掌握了充分的罪证,也一定明确自己没有逾越职权。1919年他辞职南归,没等辞职照准。这样,还在上初小三年级的杨绛,便跟着父母一家人一起启程回南了。

由于自从幼年时受到父亲杨荫杭启蒙而读书以来,读书和对读书的思考贯穿于杨绛的回头看看中,她与钱钟书也是因为共同读书而结为连理的,以至于《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的作者杨国良写道:“杨绛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

杨绛父亲杨荫杭的教育理念来自于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顺其自然,注重培养杨绛广泛的阅读兴趣。杨绛从小喜欢文学,只要杨绛表示喜欢什么作品,杨荫杭就会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子上。

在东吴大学读书期间,杨绛进了政治系,但仍旧痴迷于文学的她,把课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中,她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外国小说。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季(杨绛本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父亲又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杨绛回答:“一星期都白过了。”杨绛对读书的热爱,可见一斑。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甚至在出国留学时,杨绛一直保持着这样的阅读热情。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杨绛和钱钟书走到了一起,之后两人又一起留学英国。在杨绛的作品《我们仨》中,她这样回忆自己和钱钟书的阅读时光:“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钟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到读书中。大学图书馆的灵犀相通以十八世纪为界,馆内所藏经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纪和十八世纪以前。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经典和通俗书籍,只可到市图书馆借阅。那里藏书丰富,借阅限两星期内归还。我们往往不到两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图书馆。我们还有家里带出来的中国经典以及诗、词、诗话等书,也有朋友间借阅或寄赠的书,书店也容许站在书架前任意阅读,反正不愁无书。”(花开生两面 人生佛魔间网:空间说说心情

关于能从书中得到的收获,杨绛表示,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人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在她看来,“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甚至,她觉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快乐伴我成长作文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能让人遇到更好的自己”。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