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tangji 贼六
总是在不停地寻找肤浅的刺激,总是在寻找一些能令人兴奋的东西的人,他们其实是长期慢性地处于无聊状态的人,但是自己却没有察觉到,因为他们得到了补偿平衡…这种抵制无聊的形式。弗洛姆认为…患有一种“内在创造性不足”的病症。大多数的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无聊。娱乐业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并赖以存活。
——卡斯特
《克里斯托弗·罗宾》是一部很值得推荐的电影。
提到克里斯托弗·罗宾,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到小熊维尼,我们则会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电影《克里斯托弗·罗宾》即为小熊维尼的真人版,由迪士尼公司制作。
我觉得这是一部特别美好的电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多数人可能会像中年的克里斯托弗·罗宾一样,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整日忙忙碌碌,却忽视了现时生活本身的美好。
长大后的罗宾为工作疲于奔命,他的理想不再是儿时“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而变成了一个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要付出代价”的人。
显然罗宾忽略了妻子与女儿的感受,对于她们需要的陪伴,忙碌的罗宾肯定提供不了。
所以,罗宾的家庭看似美满,实则陷入危机。
小熊维尼是克里斯托弗·罗宾孩童时候的玩伴,更是曾经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代表。
儿时的罗宾在百亩森林中与填充玩具维尼熊、小驴屹耳、跳跳虎等无忧无虑的玩耍,正是我们理想中的童年,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像小熊维尼一样单纯善良的玩伴。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关于童年的记忆都是美好的,因为它处于过去,我们对于回忆的态度多是不理性的,站在当下的土地上,回望自己曾经的故事,如果留下的不是善的东西,人生将会多么可悲?
有歌词说“爱回忆的人不快乐”,拥有家庭的罗宾没有时间去回忆儿时的美好,精力旺盛,可他却并不快乐。
罗宾失去父亲,母亲改嫁,不是电影表达的主题,只是略有提到。
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极大,特别是不幸的经历。
举一例,河北某水中学的学生,人至中年,仍会在夜半被噩梦惊醒,因为梦中又当回了中学生。
小熊维尼只有单纯与善良,“小小的脑袋”里只有简单的内容,朋友们、蜂蜜、气球、游戏、往北走……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温情的电影,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悲伤,这是一个美好的梦,让人不愿醒来。
小熊维尼的塑造充满生机,但让人怜爱,它代表着永恒不变的善良,不管外界待我如何,让人对真实产生怀疑,但我们会受到感染,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我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梦,很大程度上时针对小熊维尼说的,当然也有罗宾的故事的内容。
中年的克里斯托弗·罗宾陷入危机的时候,小熊维尼出现在他的身边。
罗宾再次回到了百亩森林,经历种种,不述。
故事的结局让人开心,也让人感叹,对现实来说,这终究是一场难以实现的美轮美奂的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是要尽量培养自己做梦的能力,像善良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就像骑士的荣耀,坚持与否可能就决定着它本身是不是一场终于虚无的梦境。
郝云在《活着》唱“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描述了多少人的生活状态?
这里绝不反对忙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一种值得骄傲的生活方式。
可又有多少人像克里斯托弗·罗宾一样陷入生活的危机,忙碌到连与邻居寒暄打牌的时间都没有,却没有给周围自己在乎的和在乎自己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我怀疑小熊维尼的真实,可我也同样怀疑小熊维尼的不真实性,假使小熊维尼不存在,是我们的忽视导致它归于虚无,还是它本身就不存在?
我愿意相信,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中都有着小熊维尼的痕迹,只是有人发现了它,有人还在探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