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来自赋能岛终生成长群>
<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本期导读:
1、如何选书?
2、如何读书?
3、岛民们推荐了哪些好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随着信息的泛滥,书籍也有优劣之分,一本好书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一本坏书不仅浪费时间精力,甚至还会灌输错误的价值观。
其实,读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如何选书、如何根据不同的书籍类型来读书、如何提高读书效率等。
所以,读书之前最好先搞懂以上问题,掌握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当然这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下些苦功夫。
你可能会说现在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多,我们还有必要花苦功夫去读书吗?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好的书籍值得我们下功夫。
所以如果你和我想法一样,也想探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那么推荐你看看赋能岛岛民关于 #读书方法# 的探讨。
本期精选讨论Top3
今天获得特别推荐的同学分别是:三木(森)、山河、徐棒 。
Top1:三木(森)
我说的都是错的,谢谢!
1、如何选书?你选书的标准是什么?
选书:
* 对应领域大咖推荐的书籍;
* 大学对应学科专业的书籍;
* 当当等平台的排行榜;
* 得到、混沌、樊登读书会等推荐的书籍;
* 感兴趣的书本;
标准:
自己喜欢逻辑、思维方面的书;
2、如保读书?不同类型的书籍读法有什么不同?介绍一下你的独家读书法吧?
(1)带着问题主动探索式;
(2)关键词、句;
(3)阅读后提出问题,回忆思考(结合已有存量知识);
(4)分类梳理知识,结构化;
(5)找到其他人的读书心得体会,丰富视角;
(6)修正原有认知体系,当然要知道自己的认知存量和边界在哪里,自己要学习笛卡尔的烂苹果法,给思想洗洗澡,把苹果都倒出来,扔掉坏苹果,保留和加入新苹果,自己的一切存量皆有待证伪;
3、你有什么值得特别推荐的书籍吗?请简单叙述推荐的理由。
《影响力》《乌合之众》,要有批判性思维,就要破从众效应,反共识,敢于和主动质疑一切,因为我们只能认识对象,永远不可能认识到客体的本真。
延伸思考
1.写书的思维过程?
答:写书是将三维甚至四维的信息,以二维平面的方式通过文字或图片载体展现出来;
2.读书的思维过程?
答:阅读的过程是大脑以线性方式接受分析输入信息,由于短期记忆有限,很难在大脑构建具有逻辑 结构化的知识组块,需要通过书写的方式,提问题并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思考辅助工具将信息还原成三维的知识结构,而输出整理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会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是个涌现的过程,在头脑不容易实现。
3.为什么看完的书容易忘记?
答:
(1)没和原有知识、经验、场景捆绑,无法回忆延展成信息组块;
(2)书本知识未梳理逻辑关系和结构;
(3)未理解透彻概念;
Top2:山河
关于读书、选书,要看是“老了”还是“年轻”的(这里不是指年龄上)。《苏菲的世界》有一段话大致是这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习惯了日出日落,习惯了春夏秋冬,会把生活中的事物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也失去了好奇心。
如果还有好奇心,且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我建议要以构建多元思维模型作为我们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关于多元思维模型,得到或者混沌有相关的课程与文章,我就不胡说八道了。
多元思维模型是终身的目标,中期该怎么选择,我这里给一个参考:要构建一个丁字型的知识体系,即在知识面和视野上要足够宽广,在自己的目标专业领域要足够纵深。
具体如下:
1、核心知识体系:国势产业管理资本
2、辅助知识体系:职业技能或技巧法律科技知识文史哲儒释道健康养生
不难发现,那些站在浪潮之巅的风云人物,无论是运气还是眼光独到,他们基本符合第一条核心知识体系。尤其是国势,国势是最大的风口。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而“产业管理资本”的交集地带,出职业高手的概率较高。高管和精英们,基本上在他们职业生涯中,都要具备这三个层面的核心知识。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我不太喜欢读书是为了心灵在路上这个说法。这种强行为阅读赋予一种太过崇高的色彩,我觉得不够接地气,飞天上的都不持久。
我读书就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其次是消遣。为了挣钱,我会按照上边说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在逐渐构建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我会阅读心理学,经济学,科技相关,数学等。而消遣,我会读我喜欢的作品,比如科幻、天文、小说、历史等。
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消遣方式,我很喜欢。祝大家进步。
Top3:徐棒
一:读书之前
⑴极其功利的少读书,要有目的性,有及时反馈,在学习区内去学习源头的知识,或者至少是忠诚转述的二手知识。
⑵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大块时间专注于心智型的;带着疑问利用零碎时间去学习知识型的;利用休息的时间,放松地去阅读娱乐性的
二:读书过程中
⑴速读(注意:首尾句,转折句),梳理文章主线(眉记,尾记,建立情感,产生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
⑵旁记,尾记,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做标记),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一句话原则)
⑶①不断地寻找"概念"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是消化的必要条件
②不断地向后总结,向前预期,是理解的基本技巧
三:读书之后
⑴不断地思考它与其他的书籍,文章有什么联系?
⑵不断地思考概念,方法论,知识可以用在哪,怎么用?
⑶用通俗易懂的话,讲给周围人听
注意:"阅读速度"是个伪命题,只有提高"理解速度",才能提高阅读量
🍂#如何读书#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如何读书?
曹礼明:
1.选书
我信赖的牛人,他们看什么书或推荐什么书,结合自己的需要,决定看什么书。
有时也会出现买回来看不下去,期望过高,或者自己认知不足体会不到的情况。不过,牛人帮你筛选过的,还是好过标题党,或者靠刷评顶上去的书。一般打动不了我的书,我选择不看,不怕错过,只怕占据了时间,还混淆了认知。
2.读书
两种印象比较深的读书法。
刘润老师推荐的须鲸式读书法(不记得准确说法了)和万老师的强力研读法。
万老师的强力研读,不求快,但要有力度:
理清逻辑,留下亮点,写下心得,横向联系。
就是要在大脑留下痕迹。
我常有这样的感受,有时一本书读懂了,甚至当时感觉是酣畅淋漓,但一段时间后,竟然连这本书的主要观点都遗忘殆尽,甚觉遗憾。
润总说的须鲸式读书法:
5小时,大量泛读;3小时,建立模型;2小时,请教专家;10小时,理解复述。
润总和万老师的方法都很好,润总的方法效率更高,但需要有很强的阅读功力。万老师的方法慢一些,但门槛低些。
我目前更适合使用万老师的方法,但仍然按润总说的,先读目录结构,了解大概,再细读。润总的方法也偶尔尝试一下。
自己读书习惯偏好:我往往在开始的章节用时较多,后面的章节用时较少,一是觉得作者往往在前面的篇幅也比较用力用心,而且我读懂了前面,后面的章节理解也更容易。
我读不同类型书籍的方式差不多,差别在重视程度,精读还是略读,读一遍还是读多遍。
读书方法,总结来说:
阅读功力好:须鲸式阅读。
阅读功力一般:强力研读。
3.推荐一本书。
我推荐《进化心理学》。理由是:
。似乎社会学科研究的内容都可以从这里出发。
。为什么人类是这个样子的,不论好的,坏的,绝大部分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有助于认识人类以及我们自身的书。
4. 一点感受:
小时候有个老师跟我说过,书桌上的书要少。深表认同,现在书太多了,好东西太多了,但书桌上的书太多,分散了注意力,贪多嚼不烂。
我的看法是,一段时间就看一个或少数几个主题的书,真正消化,有所得后再转移,对我们功力一般的人可能更有效。(老实讲定的得到专栏都没读完)。
一般人读书要做减法。
王的秋天:
1、如何选书?你选书的标准是什么?
在得到、混沌、樊登读书会没有出现之前,想要系统地获取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就需要去书店或者亚马逊上搜索,而且会一口气买下好几本相关的书,此时就是盲选。
比如,晋升中层后,遇到如何管人带人,就会搜到《领导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越是期望,越是不放过一个字,基本上用不到实战上。
现在优先在这些平台上找,现在一年能读150本以上,平时听书,就是在大脑里建立的知识标签,遇到问题可以快速找到知识源,并且有导图和笔记可以快速回顾。
书一旦读开了,就有读不完的书,每本书里 作者都会推荐书,得到的老师们也推荐不少书。
2、如何读书?不同类型的书箱读法有什么不同?
文学类的书,就像精神的清洗剂,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充满画面感的故事情节,仿佛我就是书里的主人公,让我看到更美好的世界,这种书像品茶,看一段,闭目冥想一下,好的句字要收藏,比如松蒲弥太郎的《做王子也做乞丐》
经管类的书,就像你在战场上,必须把对手干掉,不然下个倒下会是你,目的性很强,通常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要么花钱学课程,要么像润总讲的《如何用20小时,快速学习》,大量泛读、建立模型、求教专家、理解复述,这是一个高强度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应对变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组织,企业家就是校长,高管就是老师,员工就学生,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让组织能够快速进化。每周一本书,每月分享会,季度末淘汰最后一名,保持学习力就是生产力。
3、你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书箱吗?
对于产品经理《杰出产品经理》
本书对于知识内容的讲解,是按照产品经理日常工作流程逐一呈现的,总体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全书包括三个核心价值——方法论、案例分析、系统化产品工作。
对于互联网运营《从零开始做运营》
读完这本书,你能知道什么是初级运营,什么是高级运营?运营人员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运营人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从数据出发,来改善运营效果。
对于职场新人《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我们往往被一些鸡汤所误导,比如: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多做事少说话。其实,这些想法只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书中告诉我们:尽量缩小目标,专注于当下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就能够获得高效的生活。
对于新晋中层 刘澜老师的《领导力》
中层承上启下,面对上级,要有追随力,面对下级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从八个方面探讨了领导力领域的主要内容从领导力的本质、核心、关系三个方面及领导者的沟通、角色、人格、学习、心智五个方面。
叶线绳:
读书之前要弄的清楚三件事: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建立读书模型,以降低选择书籍的成本。
知识(Knowledge):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它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的那些规律。
技能(Skill):
什么是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态度(Attitude):
什么是态度?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采用我润20小时快速学习法
第一,大量泛读;
第二,建立模型;
第三,请教专家;
第四,理解复述。
选书方法:朋友推荐或者,上豆瓣网,搜索相关关键字,找到评价最高的3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的方法,再选5本。
辅助工具引发阅读兴趣,引发问题,带问题读原版:得到听书,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
龙腾夏天:
一般选书有两条路线:
1.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选书,根据日常遇到的工作或生活问题,选择该领域头部著作进行阅读。
2.以人为条线进行选书,其中分为推荐的人和作者本人,如果推荐的人比较有分量、比较靠谱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推荐的书,不会再耗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筛选。
比如万维钢老师的推荐书面、刘润老师推荐的数目等。另外一个就是顺着被自己认可的作者,顺藤摸瓜的进行选书,可以整体了解作者的经历、思路,比如德鲁克的管理理论经典系列、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系列著作等。
说到读书方法,我一般运用两类读书方法:
1.精读,对经典类书籍或者作者表达思路比较清晰、字斟句酌的书籍采取精读策略,做好长期阅读的准备,在精读过程中遇到精妙处直接在书籍原处进行标注和想法输出,所有我精读过的书籍都“无一幸免”留下了各种痕迹,我有个习惯越是被我读旧的书,我越容易重新打开反复阅读。
2.有选择的读,一般遇到新书或被朋友、打卡推荐的书籍,拿到手先读一下序言,然后根据作者设置的书籍目录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揣摩作者的逻辑思路,根据此时此刻的心境选择其中最想了解的一些章节内容进行阅读,由其中的某一点慢慢的拓展开来阅读。
瑞达里欧《原则》推荐给大家,也是我放在枕边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首先,它写的比较真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拐弯抹角,全书都是字斟句酌,所有的理论都是作者真实世界亲身经历的深刻总结。其次,这本书通过教授原则,启发大家找到自己的人生原则,即人生算法,并不断的去修正它。瑞达里欧通过原则这本书提醒我们坚持原则与灵活性的融合才是人生的重要原则。
胖子会飞:
1、如何选书?
我选书非常杂,以前看过茅盾文学奖的绝大部分获奖作品,也追过余华,韩寒,村上春树等等,也看《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等等,当然也少不了金庸全集。感觉选书似乎没有什么标准,但其实还是会跟风。自从有了得到,自己感觉是选书变得比较轻松了,因为只要是专题老师的书,毫不犹豫地拿下。
2、如何读书?
读书会分几类,一类是“消遣类”的,比如小说,散文等等,大概的姿势是拿一枝笔,快速看。遇到好句子记下来。
而遇上工具书,那就会反复的啃,一般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摘出主要的章节。甚至还专门做成PPT,找机会给同事做演讲。比如以前做过《沃顿商学院谈判课》的专题演讲,通过输出倒逼自己的输入。
后来有了电子书之后,笔记方便多了,会大量的使用印象笔记。
不过总体而言,现在读书比以前少了好了很多。借口有几个,两个孩子长大中,需要有时间陪,自己在创业,要花时间在工作上。惭愧惭愧。
3、推荐的书籍。
我的推荐是《细节》,理由很简单,这是一本你真心希望别人没看过,只有你看过的书。各种厉害的“招数”,有点像“武林秘籍”吧。
刘铁:
1,“书分四种:经典、流行、还行和垃圾。
经典,我不用多说了,就是那些被时间冲刷、荡涤之后还能沉淀下来的东西,那些和人类发展的大潮流和大趋势相一致的东西。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经典。以商业管理为例,我在2001年第一次进入到哈佛商学院图书馆的主阅览室,那几个架子摆放着100年来最智慧的头脑所挑出来的上千本书,有一部分就是管理学的经典。
一个人有本事“六经注我”,就意味着你自己有一套说法和看法了,那就要经历“我注六经”的过程。你花了半天想的事情,以前的什么人早就说过了,而且被大家早就接受了。你孤陋寡闻,有时候自以为是地说了半天,行家一听,这不就是常识吗!
所以,我一直觉得,绝大多数人只要看过一两本经典,能及时看到好的作品,就行了。
比如,安德森的书,我认为不会成为经典,但它们会很有用。就好像我给你推荐的那些小说,什么《沧浪之水》,我敢肯定,这些书没有一本会进入文学经典的行列,但是,它们会对你很有用。《免费》也好,《创客》也好,就属于这些流行的书,有价值的书,有用的书。
还有一些书,谈不上经典,甚至也谈不上流行,顶多算还行。这类书其实也值得看,也值得学习。有一些书是畅销书,还行的书就是长销书。我觉得长销书,就是还行的标准。
当然,更多的出版物,是垃圾。有一种垃圾,特别可恶,因为它还流行,害人甚多。”——摘自宁向东清管课。
2,经典书,逐字逐句地读,反复读,直到把“骨头”都嚼碎全部消化,对于畅销书、长销书和流行书,知道梗概就可以了。
3,推荐一本经典书《人性的弱点》,推荐理由:弱点是成功的绊脚石。每个人都应认识自己,直探人性底部,不仅是发自生命根处的征服本能,更是一种在复杂社会团体里游刃有余的生存策略。
郎志华:
一、如何选书?
我个人认为选书重要的是适合现目前的自己。因为很多经典的书的确写的非常好,但是以现目前自身的经验阅历限制等原因可能读不太懂。
我选书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对自己职业/创业有助益的,主要是看书籍封面推荐或平台、老师的推荐。另一个是自己感兴趣的,比如诗歌。现目前绝大部分读的是第一种。
二、如何读书?
宁老师提到过读书的三个层次:第一、扫读。第二、泛读。第三、精读。我个人很赞同这样的读书方法,在具体的书籍方面,自己会根据实际情况,有些书籍会重复的读,比如稻盛和夫的《活法》。
三、推荐书籍
这段时间刚刚读完了吴军老师的《见识》。
推荐理由:这本书写的就像是一位前辈、一位长者在和你聊天,他在和你讲他的人生经历和职场经验,希望帮助你提高你的人生“见识”。
十年:
1、如何选书?你选书的标准是什么?
这里只说关于个人提高的书。
先从大牛的书单里挑书,这样能保证质量,小概率挑到伪学术/没有水平的书。其次再通过豆瓣之类的平台阅读书评,再配合阅读目录等快速把握核心观点和内容,细选出适合自己的书。
自己选书的标准是:分成两个大类,第一大类是关于职场的,又分成两个小类,一是直接能学以致用的高质量的指南书,二是由专家写的讲述原理类的书。两者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
第二个大类是帮助搭建∏字形知识结构的书,比如历史/科技/哲学/传记之类的。
2、 如何读书?
指南类的书一般都分板块,需要哪里读哪里。原理类的通常会慎重选择一本然后精读,职场专业技能类的可能会反复读。
精读还是泛读,还是扫读通常会结合使用,具体使用哪种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价值决定。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带着自己的生活感悟来读书。
3、推荐的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或许会在推荐前三甲
推荐一本书:
《清醒思考的艺术》
这本书会让自己更清醒的思考,以避免开经常发生的确认偏误、权威偏误等等降低自己思考和认知能力的陷阱。
一句话总结这本书: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不被书中是不是出现的“病毒”干扰,降低运行能力。
狗爷儿涅槃:
我受到许岑的快速学习法,加上自己自身是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方法:就是写下关键的知识干货,然后自己讲一遍,就像每天听本书一样。自己重新再讲一遍,不仅讲,我还要录视频,搞得特认真,从心理当成真的自己在上课一样。这样整个态度都不一样。
王有智:
我阅读效率比较低下,看书时不由自主的会在心里默读,读的慢还抓不住重点。针对这个问题找了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进行学习。
目前阅读有3点改观:
1、阅读前先过目录,建立大致框架。
2、阅读过程抓关键词、关键语句。
3、阅读完成回顾重点、整理笔记,最好形成导图。
在选择书籍方面:
1、根据兴趣,找各电商销售量大,及评价优的书籍。
2、得到老师推荐的,现在阅读的多数是这类。
3、专业书籍,基本找属于教材类的。
李鑫:
大家好,我个人选择读书的方向是:
1、刚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读书,然后顺着兴趣去延展;
2、如果发现一位作者或老师文章和观点写得好,会把这位老师出版的书都筛选一遍,从中选出喜欢的书买来读;
3、发现有些知识点老师写的精彩或自己不是太懂,会围绕这个知识点再去寻找其他老师是怎么讲的,从不同角度去学习和理解;
4、然后再从其他不同老师那儿大小不同的知识、观点和故事;
5、以此类推,找老师~找知识~找不同老师的讲解~找同一知识不同老师的讲解和解读,环环相扣……
歴練:
选书方法:大师,高屋建瓴,读大成之作!
读书方法:先打基础,立框架,建房顶,成了一个具体的模型后进行软装修,软装修阶段,快速读书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建立一个完整的思维,拥有一个自己的思维模式!
个人推荐书籍:余秋雨《文化苦旅》、吴军《态度》
推荐理由:《文化苦旅》让我坚定信心走出小县城远走他乡求学,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读书行路阅人做事。
吴军老师的《态度》让我明白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上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下限。
李岳洋: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你看与不看,它都在哪里。阅读其实就是在用一个大脑阅读另一个大脑的过程。
读书收获和方法总结为一个公式:
读书收获=阅读速度×方法效率×投入时间×选书水平
哪里不会补哪里吧。
兰秋沙:
没必要纠结是否读的书本,书本身是传递观念的,只是更系统,当然同时用时更多。
所以,我基本不读纸质书。电子书也很少读。
但是,听书,听课,工作中课程制作,看新闻国外国内,从心理学到经济学,法学,财会,管理,风险等几乎无所不涉及,这样并不比读一些书得到的少。
总体来说,还是不停地构建自己庞大的只是网络。书,课,纸,笔,都是工具。不必纠结。
新时代了,近几百年工业发展,知识技能都是史无前例的,所以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根源不在于书本身,在于你想要什么,去找工具就好。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Fran:
1、如何选书?
非专业技能类书籍的选择标准有两点,一点是选择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再版多次的;一点是选择已故的,已经公认权威或者史上留名者写的书。
2、如何读书?
言为心声,书籍代表着作者的主观观点和想法,相比一些能够通过目录体察书籍写作脉络的,有一些书籍需要在读的过程中去体味作者没有写出来的东西,比如有些言语的直观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作者有什么是没有说。
3、推荐的书籍。
我推荐《曾国藩家书》,毛泽东曾评价曾翁是儒家所谓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那么这个完人通过家书体现了他最本质的,最真实的想法,具有相当高的借鉴价值。
家书一般是给自己的子女或者子侄的,作者对于至亲之人的言语,必定是他以为最好的,最有益于他们的想法,所以有一段时间对于家书类的书籍读了一些,认为还是不错的。
晨晨:
1.如何选书?
选书:第一是看书名,第二看作者,第三看目录。选书的标准:我一般会有目的的选书,对自身有提高的书籍会仔细看。
2.如何读书?
我会根据目录读书,有些书籍连贯性很强,这适合从头到尾连着顺序读,有些书每个章节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这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先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有些书可能比较深奥,读着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这种我会硬着头皮往后读,读到最后慢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推荐的书籍。
最近读了一本薛云奎的<穿透财报>,书里从经营、管理、财务和业绩四面层面具体的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举例了15家上市公司,用实际例子给我们讲解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很透彻,个人觉得写得不错。
之之。:
1、如何选书?
看书我一般分为几种,
第一,工具型的书,可能遇到某个专业或者具体问题会去针对的去找的书,那标准是看朋友或者得到老师推荐,我现在会更倾向于看实体书(丢了2个kindle了 - -)
第二,兴趣类的书,不同时期的兴趣方向不一样,大致是历史、科技、心理学、生活类等等。最近兴趣是在未来科技这块。特别推荐我在得到听书听到的一本《人生算法》。
第三,就是小说文学类的书。
在选书上我会看作者、出版社、目录内容,特别是工具类的书,我会看看目标标题,再翻到某一章进行泛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有没有我眼前一亮or醍醐灌顶的感觉,来判定这本书是什么样,对的我作用。小说就是看题材、作者还有简介来凭喜好买了。
2、如何读书?不同类型的书读法有什么不同?
读书,我分精读和泛读,大致步骤是,先读标题、目录内容、泛读、精读。区别在于泛读后我会大概带着一些问题和想法再一字一句的做读书笔记的再去理解一次内容。
工具型的书我建议泛读之后根据对自己“醍醐灌顶”程度再精读
兴趣类和小说文学我一般泛读,但是也直接在书上会做一些读书笔记。
最后我会同时看很多书,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如果一本书你暂时读不下去了,其实没有必要勉强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心里压力,会让你连别的书也不会去读了。这点我也是受梁文道老师分享的影响。
3、你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书箱吗?
推荐最近在看的书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人生算法》 《整理情绪的力量》
元实 :
不同阶段目标不同,策略也不同。
初级阶段,培养读书兴趣,挑选感兴趣的短篇幅的书,强迫自己读完,获得读书成就感。
中级阶段,挑选有用的书,高效汲取营养。
高级阶段,精读、精研,批判着读,成体系的读,完善自我。
按读书所用分类。考试用书,精读、甚至背诵。
小说类,快读。如不过瘾可反复读,如金庸系列。
工具书,搜索着读,可不全读。
为学习某领域读书,可快速泛读,建立模型,然后再精读补充完善,最后自著笔记或书籍,在结合实践,形成输出。
🍂#如何读书#
阿九说书
遇见对的人,
美好的事随时会发生~
<strong> 张凯老师的阅读方法:</strong>
第一遍,绕着书去看。看介绍、看评价,视野要放大,离书的距离要远一些,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直观的对一本书的主题和价值作出一个初步的整体性判断。
第二遍,从内部的整体结构来看,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看看作者是如何设置这本书的结构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这时候走的就离书近了一些,这就要用到快速阅读的技巧了。
第三遍,进入到书中,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仔细琢磨,和它互动,最后把感想输出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效阅读,长期的做这样的积累,你会对信息越来越敏感。
最后再强调一遍,快速阅读,并不是让你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博览群书,它是读书的一个环节,是你对一本书作出价值判断和寻找要点的必要步骤,而且,快速阅读和有效的精读是不冲突的,它是精读前的一个步骤。掌握了这套方法,它在以后带给你的效益是超乎想象的。
<strong>万维钢老师读书方法:</strong>
我读到好书,也会做点读书笔记。往往是到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读第一遍没有读出来的意思。写笔记,要把一本书融会贯通,要记下自己的感想,甚至要跟作者对话,这个工作非常不简单。
如果有空闲的读书时间,我有三件事可以选择:读一本新书、写篇文章、写读书笔记。其中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写读书笔记,这是最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相比之下,反倒是科研笔记更容易写。
笔记系统的一个附带好处是它可以帮我们把新的知识跟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一般人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的高手则善于发现共同点。一旦发现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共同点,这个知识就彻底“长”在我们身上了。而且这样带来的类比和联想,特别能刺激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有很多藏书和爱书的人,他们买本书就精心包上书皮供起来。而真正的高手只藏笔记。只有你把知识全部拆开、撕碎,再重新组合成你自己的东西,它们才真正属于你。
我们要做的就是“吃进”很多信息,然后生产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