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基阁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六六年的十二月,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我们五个男生自己成立了一个“八一红卫兵長征队”。制作了军旗,印了八一红卫兵袖标。背一简单被包。响应人民日报的倡议,开始徒步串连或叫徒步長征路。我们的目标是要到井冈山。从大连乘船到烟台,从烟台步行到井岗山,似乎大家意見一致。其实我们也并不知道去干什么,大概是想去看看,也算是干革命吧。当时的徒步大串连全国盛行。红卫兵不论走到哪里都免费食宿,免弗车费。
我们五人每天早走晚宿一路向南,一天要走九十到一百华里。大家的脚都磨出泡了,晚上用头发絲穿过水泡,第二天继续走。当时半点也没觉得傻,只认为是革命行动。前边擎着红旗,臂带袖标,胸佩毛主席像章,不知疲倦的走,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心中揣着敬仰毛主席之情,义无反顾,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经过差不多二十天,到达南京,又到马鞍山,到了当涂,又到到芜湖。继续走,奔向井岗山。
虽是严冬,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可是过了南京,眼見的就完全是江南的景了。
映入眼帘的全是绿色田野。记得那些发绿的油菜和一些叫不出名的南方菜。那时的南方没有大棚,都是场地菜园子。大路小路任你走,路傍都有指示路标。江南河渠纵横,桥桥相望,条条河流水波晶莹,河面上不时有机帆船驶过。所说的机帆船,类似北方的小脚子船。更令我们吃惊的是,一大早,一波一波的男男女女,一手提着马筒,一手提着菜篮子和米箩子,洗完了马筒接着就淘米洗菜。
水是流动的,水流清澈见底。我们都觉得奇怪,总觉得南方人不讲卫生,太脏。但整个农村都这样,也没发现有什么传染病,现在想来那时的水是干净的。我们一路喝的也是河沟里的水,不过是经过村民净化的。现在要是谁敢喝河里的水则:必死无疑!
记得在江南乡村的一个接待站吃午饭,是竹筒蒸米饭。服务员見到我们是来自北方,当时还穿着棉衣棉裤,个个黑不溜秋,彪悍威猛,并不知来头,或许怕造了他们的反,忙热情接待,问我们要几筒饭,记得当时我回应道:20筒!服务员望了一眼我们,接着问,还有多少人没来,我们回答再没有了,就5个人。5个人?20筒饭!接待站的人都惊呆了,没人相信!但还得赶紧上饭。小饭店桌子小,整整一桌摆了20筒饭!他们全体人员都出来看我们吃饭,已疲惫饥渴的我们,真不知那时是怎样的一幅吃相!
直到二十简全吃空了,观赏者才说了些我们听不懂的方言,在收拾碗筷时,我们还向他们吹嘘说,我们每顿饭都这样吃,他们全信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至少还能吃两筒,六筒不过是一斤二两。那个年代,这个饭量并不为过,見了人家的神态,我们不好意思再吃了。哎,现在想想,真是一帮吃货!
或许这就是我们给江南水乡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吧!
北方人啊,真能歹!
每天行军总是一路纵队,仍是“八一红卫兵长征队”的队旗引路。红旗随风飘扬,我们真心把自己看成是向革命进发的一支革命队伍!
每天的行军路线或走大路或走小路,有时沿铁路线走。只有一个信念:要象红军长征那样的徒步走,坚决不乘车!免费车也不搭。途中还虔诚地参观了胶东抗日纪念馆,更加鼓舞了队员的斗志,坚定了一走到底的决心。我们达成了共识:每天必须完成一百华路的路程,所以,我们有时早晨三四点钟就出发。
一路走到南昌,已经离井岗山不远了,上级来通知说,去山上的红卫兵有几万人,已发生疫情,不准再上山了。于是,可怜的我们这支队伍,没有实现自己的夙愿。但大家并没有互相埋怨,更值得高兴的是,一路上我们每人收获了各地的毛主席像章多达三四十枚!这些像章我一直珍藏了许多年,后来几次搬家,所剩已不多。
那时,为了一枚象章,我们轮流早起排队,介绍信上几乎盖满了‘相章已发’的印章。
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安徽大地,领略了江南风光。
那是的我们青春年华,血气方刚,心中充满恢弘理想!
到后来,我们的队伍没经任何人宣布,也没经批准,不知什么时候解散了。那次革命就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回校以后,我们很少跟别的同学宣耀这段光荣的革命史。那才叫革命!信不信由你。
时光荏冉,世代变迁,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但那一段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