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庸
现实世界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不那么如意,上至豪富,下至乞丐,开心的事唯一二,失意的事七八九。因此,人们想方设法振作自己,尽量找乐,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经常快乐呢?
方法当然有很多,阅读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当你意志消沉,神情怠倦的时候,读一读萧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草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定然会给你启迪,给你力量。主人公索科洛夫本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老婆、儿子、双女儿,日子过得平静幸福。但战争来了,紧接着一场场灾难跟着,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活着。
索科洛夫确实与众不同,性格阳刚明亮,战争开始后,许多人参军时哭哭啼啼,惟独他既有缠绵之情,又洒脱豪放,妻子伤心地伏在他的肩膀上起不来,最后他把她推开,去了战场。离家后,妻子来信很多,他偶尔也寄一封信回去(但之后好长时间,小说没有提到妻儿们,不想念是可以的,但作为小说应当提一下,这是作家的疏忽之处)。他讨厌那些婆婆妈妈的人。“最看不惯那种爱哭鼻子的家伙,他们不论有事没事,天天给老婆情人写信,眼泪鼻涕把信纸弄得一塌糊涂。说什么他的日子很难过,很痛苦,又担心被敌人打死。这种穿裤子的畜生,就是不想一想,那些倒霉的女人孩子,在后方也并不比我们舒服……你既然是一个军人,就得忍受一切,应付切,如果需要这么做的话。但如果在你身上女人的味儿比男人的还要多些,那你千脆去穿上打褶的裙子,好把你那干瘪的屁股装得丰满些,至少从后面望过去也多少像个婆娘,你去给甜菜除除草,去挤挤奶好了。”
很快,素科洛夫受了两次轻伤,第三次被德国人抓住了,接长时期过着忍辱负重的日子,经常被打,挨饿,常常饿得“像着只狼,早已跟人吃的东西绝了缘。”他瞄准一个机会,逃跑了来到一大片燕麦地里,心想苦日子总算过去了。第二天天亮,狗叫声、摩托车声赶来了。几只狗扑上来,一会儿工夫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撕光,鞭子抽,狗轮番地咬,一直到全身血肉模糊,才被带回营地
他没有死,活了过来,时间一久,他又活跃起来,发牢骚,对法西斯不满,被人告密,结果差一点被枪毙。这次又选过了一动,接着邻居来信,告诉他妻子和一双女儿被德国人炸死了。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心缩成一团”。信中还说“儿子晚上回到村子,瞻了瞧弹坑,连夜又赶回城里去了。临走以前对邻居说,他将请求志愿上前线”,儿子像老子一样,不会哭哭嘀啼,而是用行动说了话,儿子在部队里表现很好不断地升级,不断得到奖章,但在一场战斗中牺牲了,这时百死一生的索科洛夫才真正感到万念俱灰,似乎世界死了,惟独他一个人活着
看了这样的小说,谁都会感概,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诉苦、发牢骚,甚至意志消沉因为人很难抵抗真正的厄运,抵抗回两回,还可以,要长久地抵抗,难了,奇怪的是,如此展遭厄运主人公仍然没有被打垮,当然小说没有概念地处理,让他碰到了一个父母都被德国人打死的孤儿,他起了怜惘之情,相比之下,自己毕竞是个大老爷们,面孩子更可怜。他把他作为儿子领养着,这个假儿子是一个真实的象征,象征主人公是一个打不肉的人索科洛夫和《静静的顿河》中的格里高里相似沉默寡言,使说话也言简意,而且常常用行动来代替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