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一本法国小说是缺少爱情描写的。编写了《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也是写情的好手。在他数量可观、故事情节枝繁叶茂的小说创作中,《欧也妮·葛朗台》结构简洁,主题完整,无疑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
小说以长达三十页的描写开头,对当今读者的耐心是个严峻的考验。可这大段大段的描写对整部小说至关重要。巴尔扎克在不厌其详的描写中对故事发生地—索缪城的街市、房屋、世态人情均作了历史的、社会的详实分析,对葛朗台的身世、家庭以及居所格局、社会关系等作了深入的介绍,这一切是为了把小说人物置于个有充分现实依据的社会结构中,也是在故事展开之前让读者渐渐进入、慢慢沉浸在特有的历史氛围之中
小说故事是从欧也妮·葛朗台的生日集会开始的,巴尔扎克借机让小说中的人物登场。葛朗台夫妇之间的关系、老葛朗台与欧也妮之间的关系、葛朗台太太与欧也妮的关系、葛朗台一家与娜农的关系以及围绕欧也妮的婚事展开的克吕旭家族与格拉珊家庭之间展开的微妙而尖锐的勾心斗角,全都在葛朗台那昏暗、寒酸的公馆客厅里一铺呈开来。直到来自巴黎的漂亮公子夏尔登场,牵动了情节发展的总线头。
老葛朗台原是个箍桶匠,后因四处钻营赚了大钱,做过市长,并继承了几笔遗产,逐渐成了地方上的首富。他为人极其吝啬,住宅简陋,生活节制,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女儿备受折磨,陌生人绝对看不出他是个百万富翁,连妻子、女儿也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可索缪城里的人却知道他家底厚实,克吕旭家族与格拉珊家庭争相与他攀亲家。欧也妮生日当晚,两家人不失时机地来葛朗台家套近乎。欧也妮的堂弟夏尔也由巴黎赶来,并带来他父亲—葛朗台弟弟的一封信。夏尔父亲在信中说自己被骗破产已打算自杀。
老葛朗台不动声色,到第二天才将消息告诉夏尔。夏尔悲痛万分,引起欧也妮的无限爱怜,并对他萌发了爱意。
葛朗台知道夏尔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负担,便将他打发到印度去了。为了资助夏尔,欧也妮拿出了全部积蓄6000法郎,夏尔将一只金首饰盒交给欧也妮保管,两人私订了终身。夏尔走后,葛朗台得知女儿把全部积蓄赠给了夏尔,气急败坏,把欧也妮关了起来,只给她吃些冷水、面包。葛朗台太太也因此吓得病倒了,不久去世。
太太去世后,葛朗台担心女儿会分走他的财产,便哄骗她在放弃遗产声明上签了字。这样,葛朗台手里摸索着金子,心安理得地生活了很多年。直到他82岁的时候患了疯瘫症坐上了轮椅,才不得不让女儿参与田产等的管理。他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袋袋金币藏好,然后自己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临死前,他让女儿把金币堆在桌上,用贪婪的目光久久注视,他甚至还想把神甫镀金的十字架抓到自己的手里,由于用力过猛,终于命呜呼。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她的生活仍然十分寂寞常常深情地抚摸着夏尔的首饰盒,期盼他的归来。她总是想起当年两人坐在花园木头板凳上说悄悄话的情景,九点钟的时候也不忘记看看天上的浮云—那是他们分别时约好寄托思念的方式
但夏尔早就将欧也妮以及索缪城的一切忘得一千二净了。他在印度靠买卖人口等手段发了财,变得心狠手辣,和老葛朗台一样吝啬,还和各种肤色的人鬼混。回到巴黎后,为了取得贵族头衔,他背弃了欧也妮的爱情,预备和一位丑陋的侯爵之女结婚,并向欧也妮索讨当年寄存在她那里的首饰盒。欧也妮痛苦地忍受了这一切并代夏尔偿还了他父亲身前欠下的大笔债务,好让夏尔体面地成婚,自己仍然过着毫无乐趣的生活。最后,她做了克罗旭名义上的妻子,可是不久克罗旭也死了。欧也妮成了寡妇,幽居独处,过着简朴的日子。她好善乐施,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此外,只是静静地等待死亡,希望在天国里可以得到自己在人世间没有得到的快乐
较之巴尔扎克的其他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特别是描写欧也妮情窦初开、夏尔因感激而对表姐萌生好感,两人在小花园长条凳上互表衷情,带有浓烈的抒情意味,令人难忘
。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高超运用的另一艺术手法即是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写老葛朗台,与人谈生意时装聋作,“你说什……什么?”还有点结巴,话只说半句,对方听着不舒服自然会替他说出另外半句,完全是一个老奸巨滑的贪婪商人的嘴脸。写欧也妮,生日当晚见到堂弟,惊为天人,第二天天刚亮就起床,做祷告,梳洗打扮,仔仔细细地梳头发盘辫子,特意穿上新袜子和最好看的鞋子,把束胸从上到下用带子收紧,每个扣眼都不跳过,还在心中盘算要是能穿上一件裁剪新颖的衣裳更突出自己的优点那该多好呵,把一个刚开始对爱情抱有幻想的少女心理表现得传神到位。紧接着,欧也妮为家里过于简单的伙食而不安,她想用尽可能美味的食物来安慰表弟将要破碎的心,于是她张罗着煮咖啡买糖块、蒸鸡蛋,给夏尔预备午餐。夏尔刚开始吃午餐,欧也妮和妈妈就听到了门锤声,敲得特别响,她们一听就知道是谁回来了,欧也妮赶快端走了糖碟子,只留几块糖在桌布上,娜农撤掉了那盘鸡蛋,葛朗台太太像受惊的小鹿一蹦而起,夏尔看到她们如此惊慌感到莫名其妙…借夏尔的眼睛,从侧面反衬出老葛朗台治家的严厉,家里三个女人会为餐桌上多放了几块糖而担心挨骂。
除了老葛朗台外,外表丑陋而内心善良忠诚的老女仆娜农的形象也塑造得十分出彩,让人联想起福楼拜《颗简单的心》中的忠心女仆全福。当然,娜农因有葛朗台这位精神导师存在,她的形象较之全福更加丰满,有深意。
摘自《月亮下的蛋》
作者: 若隐\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