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田自古是穷乡僻壤,民生凋蔽,山顶白头城曾是历代绿寇、山贼盘踞之地。有民谣曰:有女难嫁桐峙山,一山又一山,一弯又一弯,两脚踏上石子滩,两手挽去毛竹山。长藤路拦又拦,白米饭难上难……
解放后,兰田一直也是山那边的人家,那里的人依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山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到兰田要经过崇山峻岭的盘山公路。多年前,曾与临海六中的同事去过,那时还是石子路,车是上窜下跳,人是心惊肉跳,来一趟真是不容易。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现在的兰田,终于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好时机。
路通了。要致富,先修路,要打开与外面的联系,路先得通。现在水泥路能通到兰田了,一通则百通,一变则百变。里面的货能运出,外面的人能进来。
桔子种满了山。临海一奇,吃桔带皮。涌泉的桔子在全国打响了品牌。其中岩鱼头的桔子,最高能卖到70元一斤,还买不到手。一般的桔子十元、几十元一斤。于是,我们临海市作协志愿者小分队见证了一个奇迹,桐峙山,从山脚一直到山头,层层叠叠,全是桔树,没有一块地是空闲的。这时,正是桔子成熟的时候,矮而疏朗的枝叶上缀满了金黄的桔子。我们分明听到自个儿咽口水的声音与姑娘们看到桔子那种兴奋的尖叫声。曲折的盘山公路前,展现的是一幅立体的、活动的乡村丰收图。
外面的人来啦。起先是冒险家、驴友、摄影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啦。人们条件好了,家家都有车啦,不怕远,也喜欢新、奇、险的地方,能开出去一两天的最好啦,兰田正符合这些条件。山上已有了农家乐、旅馆,吃住也方便。我们中午吃饭,竟排到午后的一点钟。
住里面的人住久了,也不知兰田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些艺术家、作家,那些具有文学素养、审美能力的游客,把他们的美文美图发在网上,他们把山上的山水重新取了名字。山顶山,改名为兰田富士山。葫芦岙水库,改名为天湖。千年水泉,改名为大地之母。这些与高山梯田、古屋、茶园、草甸、竹园、云海、十八潭等共同构成了台州的香格里拉。兰田的名声越来越大。
兰田山里的人也开始行动起来。据接待我们的张村老书记与张主任告诉我们,张村一直以来是贫困村,不过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张氏祠堂就是村民们集资一百多万建成的,其中有在外经商的兄弟俩捐了五十万。我们看到祠堂里挂着农村习俗的图片,还有农具、旧生活用品等实物,青年人看着这些东西都很好奇地问这问那,有一些连我这个上了年纪的人都没有见过。年轻的主任激动地说,市里从来没有人来张村,你们是市里到张村的第一批人。我们没想到竟得到这个殊荣。村里的大娘大嫂们,把山货、农产品摆在路边卖,她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赚些零花钱啦。
兰田的开发,现在刚刚开始。为了兰田更好的发展,我想给兰田提一些建议,作为给有关部门的参考:
1、兰田的旅游要作一个整体的规划。把它作为临海旅游的新的增长点,让它与临海古城、括苍风光、桃渚山水相互呼应,组成一个整体,拓展临海旅游纵深,甚至于成为台州的后花园。增加农家乐、宾馆,以应对更多人的吃住问题。
2、利用兰田的资源,引进一些无污染的企业进驻。比如利用藤茶,可以建茶厂。利用丰富的竹子,可以搞一些竹编。利用山货与农副产品搞一些深加工。
3、可以搞一些节日,举办文体活动。比如:兰田旅游节,推荐兰田的旅游产品;桔子节,桔子采摘活动;采茶节,采茶亲子活动等。比如:兰田长跑比赛、兰田远足等。也可以和市县的文联一起,搞采风、写生、摄影等活动。
节日与文体活动,可以扩大兰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可以拉动人流进入兰田。
4、至于村里,可以举办乡贤会,让乡贤出钱、出力、出点子。要保护好石头屋、四合院、石板路、古井等。搞好卫生,清理那些露天的粪坑。把那些如蜘蛛网似的电线埋到地下,免得拍起照片来都是电线,破坏画面。还要保持道路的畅通。
我们是在雨中进的兰田,正好遇到大雾。我们到白头城时,西边的竹林已被雾笼罩,雾向上翻滚,经过山岗开始向碧绿的、一行行的、被修整得整整齐齐的千亩茶园弥漫开来,慢慢地向东林水库飘去。最后,水库也淹没在云海中。在其中的人,时隐时现,飘飘渺渺。这景色如梦境、如仙境、如海市蜃楼。非亲历无法体会这梦幻、奇妙与唯美。
同行的居然有两位的外婆是兰田的。兰田正是我们小时候外婆的村庄。当所有的外婆的村庄都消失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找到原乡。
林热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