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地域文化】郭学军丨林州有个桂林

时间:2020-10-18 16:47:28    来源:
作者|郭学军(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村名副其实,她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她背靠青山,红旗渠水绕山而转;她面朝淅河,清澈的淅河水汩汩流淌,古老的望仙桥横跨南北。春天里桃花、杏花、李花开满山坡,金黄的油菜花“招蜂引蝶”翩翩起舞;夏天里树木成荫麦浪翻滚,更有那享有盛誉的“小店李子”香味,弥漫了林州的大街小巷;秋天里瓜果飘香满目金黄,丰收的喜悦染红了高粱、笑弯了稻谷;冬天里要是下一场雪啊,那白皑皑的田野、苍松顶雪的宁静让人陶醉。
 
如今成为了镇政府所在地,变化更大了。市场上商户林立,热闹非凡。现代化的小区拔地而起,休闲广场大气美观。村庄里道路整洁,屋舍井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她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母亲啊,我为有这样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母亲而自豪。
 
然而,我却对母亲这富有诗意的名字而好奇。我不止一次的发问:您的名字有何来历?有何故事?看人家“三井村”“董街村”“元家庄”.....名字就那么浅显易懂。您秀美的名字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寓意?
 
于是,我准备揭开您神秘的面纱,探寻您的前世今生。
 
我首先向亲朋好友问询。然而,知者甚少。只有本家叔叔回信与我:“我也就这个问题问过上辈人,大多不知道,有些人说是老祖先移到这里时有桂花树,故有此名。”我也觉得应该如此,不是这个理由,还能是啥理由,这么美的母亲就该有这么美的名讳。
 
然而,自幼生活于此,见多了杨树、榆树、槐树、桐树、柏树、椿树.....,唯独没见过这桂花树。心里不免有点没底,心中愈发好奇了。
 
我先后查询了万历、顺治、康熙、乾隆、民国时期的《林县志》,并没有得到详细的解释。我又联想到郭姓是桂林村的大姓,查询我郭氏祖先的来历也许会揭开家乡那神秘的过往。于是我虔诚地翻阅了桂林村分支的《郭氏族谱》,又根据王老师提供的《林州市地名解释》,家乡的前世今生在我面前逐渐清晰起来。虽时代久远,有些时间并不能确认,版本也有好几种,说法各异,莫衷一是,我只能根据最认同的一个版本中的史料推断个大概。
 
在追忆家乡及先祖往昔之前,想先说几句惶恐之言:晚辈实在才识短浅,所见有限,今做此寻根溯源之行,乃踵先人之迹,慕先人之伟德。今之所述,不一定全部详实,族人可各抒己见,共同完善家乡和先祖的历程,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即位后,封他的三叔虢(guo)叔于制,地址在今河南荥阳虢亭,史称东虢。当时以国定姓,因虢与郭音近,所以虢公称郭公,从这以后这一支脉以郭为姓,这就是郭氏得姓的开始。所以大部分郭氏族谱都以虢叔为第一始祖。
 
林州有个说法,现在的居民多数是明朝初期从山西迁徙而来,然而根据我本系郭氏族谱记载,我本系郭氏祖辈并不是这次从山西迁徙而来。因为我本系郭氏族谱的第一次文字记载是大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我系六世祖(郭奉先)在林州南马巷祖茔中一石供桌上所刻。我奉先世祖当时已是元朝人氏,属于彰德府林州七泉所管辖的南马巷,忠义乡。
 
元朝仅仅九十多年,那里可以容得下我五世先祖,至此可以推断,我系始祖(郭兴),乃宋朝人或许是宋朝之前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人士,定不是明朝所迁而来。但具体从何地何时迁徙而来,已不可知。只能根据推断,我系始祖,也许就是当时为避战乱,从某个地方迁徙在林州南马巷这个偏僻的山村。由上所述,我郭氏本脉,有史可查至今已是900余年的古老宗族。
 
900年的光阴在历史洪流中仅是沧海一粟,期间郭姓名人辈出,像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郭子兴、汾阳王郭子仪、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等等不胜枚举。
 
再回到家乡名字来历的探寻上。
 
据族谱所述,桂林村一支郭氏子孙,以十一世宗脉支派从南马巷迁茔桂林村庄西立祖。十二世宗弟兄五个(代长、祚祥、祚远、祚藩、祚昌)从此在我现在的家乡定居,族谱称桂林村老五股。现在桂林村郭姓村民,大都是这老五股之后。现在人丁最旺的是长门、二门、三门的后代,其余两门后代有的迁徙到周边的三井、董街、小店等村立祖。
 
根据族谱所记载,我十二世祖曾参与村西望仙桥的始建,而望仙桥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据此可以推断我十二世宗迁徙桂林村的时间大约在康熙或顺治年间之前,距今约400年左右。
 
现存最早的林县志《万历林县志》,是谢思聪万历年间在林县任县丞时主修,现仅存三卷,其余几卷缺失,并未见有村庄记载。
 
又查《顺治林县志》,该志有关于村疃的记录。按地域分,应该属“三井社”管辖,据该志记载当时“三井社”统管十一村,分别是:游村、三井、孟村,西卫、北卫、东卫、郝村、郎子、傅村、刑家掌、南张村。然而现在除了油村(可能是县志里的“游村”)、三井村名尚在,其它都没听说过。也许其中有家乡的名讳,可分不清哪个是了,要是有当时的地图就好了。
 
再查《康熙林县志》,与《顺治林县志》相差无几,仍没有家乡的名讳。继续查《乾隆林县志》终于在该志中查到了家乡的名讳---桂林村,归“南方四乡”管辖,该乡共四十三村,再往后历次重修县志,就都有家乡的名讳存在了。
 
至此,对家乡名讳中隐藏的故事仍是一头雾水。无奈,我向熟悉林州风情和典故的王老师发信问询。很快,王老师就从《林州地名解释》一书中给我查到了家乡的名字解释,书中写到:桂林村,是林州市桂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村名的来历和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桂林村四周皆土岭。地形外高内低,其形似柜。清雍正年三年(1725)始称“柜岭”村。因村庄座落在杂木丛生的树林间,后来,人们又取“柜林”两字谐音,改称“桂林”村。
 
得到这个结果,我有些不愿接受。疑点有二:一、我们村后面是山,前面是平整的河滩地,看不出那里是柜子的形状。二、雍正三年始称“柜岭”村,那么我十二世宗顺治年间在此立村,这几十年里,我的家乡怎么称呼?
 
我还是喜欢桂树成林桂花飘香的解释。本人郭氏二十五世晚辈阅历有限、资料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族人批评指正,还原我家乡名讳的真正解释。
 
——TheEnd——
 
郭学军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偶有所感,码点文字,记录所见所思,作品散见于《芝兰园》《林州党史》《太行文学》等。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