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加州旅馆(5)

时间:2020-10-18 17:16:44    来源:
就在此时,乐队所属的格芬一罗伯茨经纪人公司却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因为格芬此时原则上已经把公司全部转手给了罗伯茨,所以公司内部的几个人觉得有机可乘,提出要分家。在经历了一场复杂的权力斗争之后,罗伯茨于1974年底正式决定缩减公司规模,只把尼尔·扬和乔尼米切尔留了下来,其余的分给了自己手下的几个助手。“雄鹰”乐队最后被分给了欧文·阿佐夫(Irvingazoff)。这个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小个子那时已经分管“雄鹰”近一年了,是亨利最信任的人。他原本是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穴头,还曾经当过一支名叫“詹姆斯帮”(JamesGang)的乐队的经纪人。后来他搬来洛杉矶寻求发展,很快就崭露头角。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他干上这一行的动机。在他成名后,一个女电影制片人和他聊天,阿佐夫抱怨说他非常讨厌音乐。制片人吃了惊,不过她很快就意识到阿佐夫可能话里有话,一个音乐经纪人怎么能讨厌音乐呢?她立刻就想当然地替阿佐夫解释到
 
你肯定不是讨厌音乐,而是讨厌音乐的商业化吧。”
 
不不,”阿佐夫立刻回答,“我喜欢的就是这个商业化。”
 
这个制片人这回真的吃惊了!
 
阿佐夫个子虽然矮,却极为好强,和对手谈判时经常胡搅蛮缠,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牛皮糖精神。再加上他对手下艺人十分忠诚,为了讨好他们自己不惜当小丑,因此虽然他在洛杉矶音乐圈里的名声很差,可仍然有许多音乐人愿意把自己交给他,认为这样的经纪人会为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1973年他去格芬的公司毛遂自荐,结果被录用了。一开始他只是经管一些小人物。可有一次“雄鹰”乐队抱怨公司没有安排豪华轿车送他们去机场,阿佐夫立刻跑上跑下,及时为乐队弄到了一辆豪华轿车。为此亨利决定让他来负责乐队的日常事务。不久,乐队去巴哈马度假,海关人员在亨利女朋友的皮包里发现了一包专门用来卷大麻的烟纸,遂决定要对乐队成员逐个搜身。阿佐夫见势不妙,立刻要求先搜自己。进了搜查室,他故意露出口袋里的5000美元,结果巴哈马海关的人不为所动,坚持要查到底。他见贿赂不成,立刻变了副脸,开始向海关人员诉苦,说“雄鹰”是如何重要,如果出了问题将会怎样毁了他们的一生等等。结果,凭着阿佐夫的三寸不烂之舌,乐队躲过了一劫。阿佐夫这种“舍身救主”的行为立刻赢得了乐队的信任。
 
分家以后,阿佐夫正式接管了“雄鹰”乐队,并立刻成立了自己的经纪人公司。上任伊始他便代表乐队和“避难所”讨价还价,要求重新签订合约。他的理由是,当初格芬作为乐队的经纪人,同时又是乐队所属唱片公司的经理,不合法。格芬自知理亏,不得不满足了阿佐夫提出的所有条件。得手后,阿佐夫又开始和演出商讨价还价。这次他表现得更加嚣张,公然向演出商索要97.5%的门票收入。那时就连炙手可热的尼尔扬也不过只能拿到90%!不过,由于“雄鹰”乐队的演岀总能爆满,演出商只好答应了阿佐夫的要求。几招下来,“雄鹰”们立刻都成了百万富翁。随着大家越来越富有,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了。四人开始互相勾心斗角,算计怎样才能让自己挣到更多的钱,当初创业时的友谊荡然无存
 
“雄鹰”乐队并不是唯一一支只认钱的乐队,可以说这是社会风气造成的,美国的摇滚乐坛在整个七十年代都是这个样子。一方面,流行音乐已经变成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仅在1973年,流行音乐在美国本土就总共卖出了近二十亿美元的产品(在海外的总销量也大致是这个数),平均每个美国人花费近十美元。而当年美国的职业体育、电视业和电影工业则分别只有5400万、10亿和13亿美元的规模!与此同时,摇滚乐已经从五十年代末期的“另类”状态变成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占据了流行音乐总销售额的80%以上,可见其市场的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唱片制作费用的直线上升和明星们的价码被越抬越高,平均卖四美元左右的LP唱片一般要卖掉起码二十万张才能保本,而不是四十年代末期时的1500张。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美国的唱片市场出现了并购热潮,一批六十年代发家的独立小公司纷纷被大唱片公司收购。1973年,光是WEA和哥伦比亚这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就占了唱片市场总销售额的38%。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出现的摇滚乐叫做“大公司摇滚乐”(CorporateRock),其特点就是不讲究社会效应,专门迎合市场,什么最赚钱就玩什么,其余的一概不管。所谓体育场摇滚乐(ArenaRock)就出现在这一时期。这一派以彼得·弗兰普顿(PeterFrampton)为代表,专门在容量巨大的体育场举办演唱会,音乐夸张,富有煸动性。“雄鹰”乐队在阿佐夫的带领下,迅速地走上了这条路。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