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往事如烟、小学时光如诗如梦。每当我经过人生起点的母校,总会想起童年的启蒙老师。他们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红烛“精神”,深深影响着我的成长与为人。至今挥之不去!
当年,我在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小学就读。教数学课的边淑珍老师是我小学时代最难忘的“严师”。她是一位很年轻的女教师,大约二十几岁,中等身材,梳着两条乌黑的长辫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叠着双眼皮,双眸中闪着睿智的光。边老师衣着朴素大方、一脸正气,严肃的表情中蕴含着慈爱和善良。她口才极好,加之治学严谨、讲课清晰明了、启发性强,同学们由衷敬畏她。上课时,鸦雀无声,只听到老师那清脆明朗的讲课声音。边老师负责两个班的数学课,学生成绩普遍良好。
那时,我们家里很困难,母亲需给服装厂做些衣服加工,挣点钱,维持生计。每隔几天的清晨,不满十岁的我,要把加工好的衣服打成两个包袱,分前后搭在肩上,送到现在“意式风情街”附近的建国道。往返需要两个多小时,回到学校数学课早已上完,我只好接着上语文课。中午放学的铃声响了,语文老师对我说:“你先别走,去第三教室,边老师给你补数学课。”
走进教室,环顾四周,空荡荡地没有一个人。我心里怯怯的,正在我感到忐忑不安的时候,只见边老师捧着厚厚的一摞作业本,走进了教室。她温和地说:“你今天有事没来上课,数学课决不能拉下,现在开始上课。”随即,她走上讲台,用粉笔密密麻麻地在黑板上写满所讲的题目内容。她讲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圆面积的公式是半径平方乘以π等等。
讲课完毕,老师立即让我做题。我认真地做着习题,不敢有半点马虎。老师则坐在我的正前方,精心地批改着作业。面对坐在眼前的老师,我感到很不自在。我偷偷地瞧了一眼,看到老师正用严厉的目光注视我。习题做完了,边老师仔细进行了检查。发现有错的地方,就再给我讲一遍。然后,她严肃地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学习不能马虎,应付差事,不懂装懂是万万要不得的。”直到把习题完全做对了才让我回家。这样的补课,进行过多次。尽管过去许多年了,作业本上,老师批改过的朱红印迹,我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的我,并不怎么懂事,学习也不太用功,总是贪玩。记得有一天,也是最触动我心灵的一次。我照常早晨送货,下午老师给我补课。课后老师还是把应做的习题写到黑板上,然后走出了教室。我抄完作业题老师还没有回来,我想,今天一定是让我回家做习题了,心里非常高兴。可算放松啦!于是,我收拾好书包就要回家。刚走到楼梯口,就听见背后老师大声喊着我的名字,问:“干什么去!作业写完了吗?”我紧张地一回头,只见她站在走廊里,绷着脸,目光严厉。原来,老师并未离开学校,而是去办公室开会了。
我回到了教室,边老师紧跟了进来。我知道自己错了,低着头不敢直视老师,她让我抬起头来。就在我与她对视的一刹那,发现她用极犀利的目光注视着我,仿佛把我的心底穿透似的。边老师严肃的问道:“我发现你眼神不对,你必须说实话,你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我慌神了,心想,老师一定看出什么“破绽”了。此刻,教室里静的连根针落地上都可以听到。我深知老师的脾性,治学严格,不讲实话,此关难过。于是,就战战兢兢、断断续续地把内心的秘密讲出来:“一个名叫范全有的邻居小朋友,约我今天下午去捡破烂卖,换了钱去租书铺看连环画。”当老师听到“捡破烂”三个字时,怒不可遏,教鞭噼啪、噼啪,连续的敲打在讲桌上,严厉地说道:“你也太没出息了!难道捡破烂就是你的理想吗?真是糟糕透了!你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想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呢?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切!你懂吗?”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赶紧向老师道歉。老师的怒气逐渐缓和了,轻声说:“家境贫寒,大有作为的人不乏其例。华罗庚家境贫寒成了数学家、牛顿家境贫寒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家境贫寒发明了电灯泡,做人不能做庸人,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老师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像一场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年少的我,初次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我的人生价值取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边老师经常引用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名言激励我们,并要求我们,从小要品行端正、表里如一,培养“为人正直”的品格。要知难而进勇于攀登,争取上进。老师的“行胜于言”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受益终生。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在漫长的岁月中,边老师的教诲始终萦绕在脑海,指引着我的人生轨迹。每当想起老师用粉笔写满字迹的黑板、每当想起老师那布满沧桑的脸庞,每当想起老师那不辞辛苦的背影,我内心总会涌起崇敬和感动。我多么想看望一下当年的恩师啊!遗憾的是,由于频繁的工作变动,以及老师转校任教,早已失去了联系。
未曾想到,2010年,我终于打听到边淑珍老师的下落。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天津市河东区唐口小学,见到当年的恩师时,我竟然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的边老师。她一扫当年的严厉,完全是一位笑容可掬、和蔼谦恭的老太太。交谈中得知,她已经从校长的职位上退下来,做了顾问工作。
她对当年的学生印象极深,一见面就问道:“你与张香銮(我班大队委)李国敏(我班中队委)有联系吗?她们可好?”
这么多年了,老师依然能记得学生的名字。瞬时,我的双眼湿润了。当提及补课的事情,老师说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是基础,我的责任,就是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顿了顿,老师又说:“我当领导后,更加理解园丁们教书育人的艰辛,尽心尽力提高教师们的待遇。但是,我总觉得对他们关心的不到位。”老师的话,令我肃然起敬!
这位严师,是多么谦虚、敬业、宽容、无私啊!“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边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对得起每一个学生,对得起党组织的培养。临行时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老师冒着雨,把我送出很远、很远。体现出世上最珍贵的是纯真浓浓的师生情,不以时移、不以远疏。
老师用毕生精力,书写着“人民教师”的艰辛历程,支撑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脊梁。
岁月无情,老师从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变成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年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不正是诠释了“红烛精神”的深刻内涵吗?!
进入21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形形色色思潮影响下,更应传承发扬边老师这样的“红烛精神”,社会也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严师”。
作者简介:周乐凯,喜欢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