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时期,像霍尔顿之类的人,无论怎么样,都要与流氓”这个词沾一点儿边的。现在不会这样不负责任地判处他们了,“流氓”当中有许多是反叛英雄,颠覆斗士,另类人物,有时候正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工作”,或多或少地推动着社会观念的变化
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角霍尔顿就成了英雄,他的反叛方式、“工作”特点是:在每一个与他有关的物体人物之前都冠以“混帐”两字,以显示他的倾向与“混帐”的个性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个英雄是如何来判断事物,又是如何给那些混帐”事物定性的。第一个“混帐”的出现就旗帜鲜明,“站在那尊曾在独立战争中使用过的混帐大炮旁边”,这个“混帐”的判定表明了主人公非常不满历史,不满这类事件对人的压迫,这个不满从颠覆现有价值观起始;接着出现了一系列的“混帐”判断,“这个混帐房间(他的宿舍)”,奥森贝格(是潘西的毕业生,发财后捐助母校)“他那辆混帐的凯迪拉克’来到学校”,霍尔顿对这个假仁假义的家伙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在他眼里,捐助行为仅仅是一种标签,仅此而已,“我拿到那张混帐相片(萨丽海斯的照片,我的女朋友)”“看车厢上的一张混帐地图”,“阿克菜用火柴尼股剔他的混帐指甲来(这个室友很邋遢)”,“我可以送你到混帐的电台上去广播(指阿克菜的幽默)”。主角和室友斯特拉德莱塔的对话很“经典”,双方都使用了“混帐”的字眼:“我要你帮忙的原因,是因为到了星期一再不把那篇混帐玩意儿交上去,我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啦。”这事霍尔顿感到了滑稽,“我考不及格,给开除出了这个混帐学校,你倒来要求我代你写一篇混帐作文。”以上罗列的“混帐”所指明确,还有所指并不确定的,类似“他妈的”语调:“再看场他妈的混帐电影”,“听得见他那混帐的脚步声”,“简直像个混帐的停尸场”,等等。读了以上那些判别词,不要以为霍尔顿仅仅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左一个不顺,右一个不顺,含有深意的是他对自己同样如此。他似乎是一个哲学家,把自己也搁在这个世界的审判桌上:“我决不会让你进我那混帐的家门(骂阿克莱)”,“我父亲不让我跳踢踏舞,他要我上牛津……那位领舞的不能上场。他醉的像只王八啦。那么谁来替他上场呢?我,只有我。混帐老州长的小儿子。”霍尔顿在思念着琴·迦拉格,拔不出来:“阿克莱闯了进的女朋友)”“看车厢上的一张混帐地图”,“阿克菜用火柴尼股剔他的混帐指甲来(这个室友很邋遢)”,“我可以送你到混帐的电台上去广播(指阿克菜的幽默)”。主角和室友斯特拉德莱塔的对话很“经典”,双方都使用了“混帐”的字眼:“我要你帮忙的原因,是因为到了星期一再不把那篇混帐玩意儿交上去,我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啦。”这事霍尔顿感到了滑稽,“我考不及格,给开除出了这个混帐学校,你倒来要求我代你写一篇混帐作文。”以上罗列的“混帐”所指明确,还有所指并不确定的,类似“他妈的”语调:“再看场他妈的混帐电影”,“听得见他那混帐的脚步声”,“简直像个混帐的停尸场”,等等。读了以上那些判别词,不要以为霍尔顿仅仅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左一个不顺,右一个不顺,含有深意的是他对自己同样如此。他似乎是一个哲学家,把自己也搁在这个世界的审判桌上:“我决不会让你进我那混帐的家门(骂阿克莱)”,“我父亲不让我跳踢踏舞,他要我上牛津……那位领舞的不能上场。他醉的像只王八啦。那么谁来替他上场呢?我,只有我。混帐老州长的小儿子。”霍尔顿在思念着琴·迦拉格,拔不出来:“阿克莱闯了进来,跟平常一样是掀淋浴室门有进来的。在我混帐的一生中,就这一次见了他我从心底里觉得高兴。他给我打了岔,让我想到别的事情上去
通过以上一些列的“混帐”展现,产生了本书一个基本的轮廓霍尔顿被潘西学校开除,原因是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为什么不及格?很简单的判断,那就是他口不离开“混帐”,面对考试,无论如何混帐,都混帐不出一个及格来。于是他开始了流浪生活。在这期间,他广泛“体验”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感慨颇深,同时也津津乐道他的生活环境。他为什么愿意过这样混帐的日子而不好好学习呢?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满这个现实,他的现实就是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就连平时的伙食也要“做假”,明明伙食很糟糕,但偏偏要掩饰一番。星期天,学校恩赐给学生一顿牛排,因为星期天有不少家长来校,会发现学校还是讲究学生的营养搭配。霍尔顿自然不高兴,要骂“山门”、要骂“混帐"。还有,“学校里的校长哈斯先生就是我生平见到的最最假仁假义的杂种,比老绥摩还要坏十倍。比如说,到了星期天,有些学生的家长开了汽车来接自己的孩子,哈斯就跑来跑去跟他们每个人握手。还像个娼妇似的巴结人……要是学生的母亲显得太胖或者粗野,或者学生的父亲凑巧是那种穿着宽肩膀衣服和粗俗的黑白两色鞋的人,那时候哈斯就只跟他们握一下手。”假惺惺地朝着他们微微一笑,就算完事。
这些场景足以组成“混帐”背景,成为霍尔顿厌学的理由。当然在传统的眼光里,学校再混帐,学生也不得反抗,如果哪个学生胆敢这样面对学校,结局当然会被开除
好在霍尔顿虽然不自觉地加入了“垮掉的一代”,但他并没有垮掉”,从他最后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点就能看出。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
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这对于一个连连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来说,有这个“理想”,有这个“弃恶从良”的愿望,是难能可贵的
尽管这是一本充满“混帐”的书,但背后却有着某些严肃的东西,读了能让人认真地面对现有的体制,并作出理性的思考,这可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受到广泛推崇的原因吧。
摘自《月亮下的蛋》
作者: 若隐\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