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晚上8点,我正在穿过学校的操场,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好像撞车的声音。
前面跑道上散步的人说,肯定是撞车了,我们去看看。
他们出了操场,我也跟在其后,然后就看到了这样一幕:一辆白色的小车紧挨着一棵粗壮的法国梧桐,它的右车门已经被撞瘪,车头扎进了前面的路基,前保险杠已经掀开了二指宽的缝。
这一下撞得不轻,先是侧面撞树,而后车头撞路基,责任全在自己。
看了车标,是卡罗拉,车顶装了一个鲨鱼鳍天线,是一辆很新的车。
从车上下来两个人,一对中年男女,女的从驾驶座上出来,懊恼地说,我就知道今天要出点事的!
她摔上车门,转身离开。
男人是从后面出来的,他也不吭声,跟在她后面,往一边的家属楼去了。
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买了保险,第一件事是报保险,那两个人怎么就这样走了?
这时,看到车的副驾驶座上还坐着一个人,一直没有下车。
围观的人说,这个人有没有受伤啊?是不是不能出来啊?
透过窗玻璃,看到那人在默默地看着手机,我先猜测他是那一对男女的父亲,但后来再看又觉得可能是他们的同事或者朋友,但也有可能是真正的车主。
唯一留在车上的他拿着手机应该是在报保险吧?
想起那个女人在临走前说的,我就知道今天要出点事的。
这,大概是很多人曾经有过的预感吧,似乎,好像,要发生一点什么,然后,事情就真的发生了。
我记起四年前的一幕:那天下着暴雨,女儿在元宝山干休所里面的艺苑学画画,我开车去接她。当时真不想出门啊,雨下得太大了,但是,又不能不去,于是出门下楼开车,一头扎进大雨里。
雨刷打到最大档,视线仍然比较模糊,路上车并不多,但心里就是有些慌。
然后,就在一个90度的右拐弯的时候,我的车头已经过去了,以为没事了,于是迅速回转方向盘,然后听到咣的一声,我的右侧车尾就擦碰到了那堵围墙上。
我的方向盘回得太急了。
眼前的这辆车的车主,那个懊恼的中年女人,和当时的我大概一样,预判不准,与树相撞后,没有及时刹车,甚至有可能把油门当刹车,结果撞到了前面的路基上,发生二次碰撞。
倒霉的事往往有连环效应。
我的那天也是一样,就在发生了擦墙事故之后,我去接了女儿回家,出艺苑的大门时,平时都是两扇铁门都开着,那天风大雨疾,把其中一扇给吹得合拢了,我以为车是可以过去的,可是,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车卡在那里。
我顶着瓢泼大雨下车,看到车头上新添的划痕,只好自认倒霉。
那天我是真的不想出门的。
那场大雨,下得人心里发慌的那一场大雨,是所有事情的源头。
我就知道今天要出点事的。当时,我的心里其实响着同样的一个声音。
只是,我当时并没有在意。
所以,我并不比刚才愤然离去的女人高明。
看到朋友圈的分享,看到一组关于行为与认知的数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95%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4%
知道自己知道的,0.9%
不知道自己知道的,0.1%
我觉得这个比例很是适用人们对于预感的感知。
任何事情在发生前,其实都有预感的,只是,有人听到了,有的人没有听到。或者听到了但不当回事,结果就跟没听到一样。
9点半,回家的路上,我看到那辆撞到树上的车还在,车上空无一人。
旁边有三个年轻人在围观。
一对小情侣站在马路上,边看边议论,他们是路人。
一个穿着粉色家居服的少女站在车后,我估计她是与此车有关的人,很有可能是车主的孩子。
她正拿着手机在拍着那辆车。
那车就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