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刘立:在孙瑛故乡

时间:2020-10-18 17:58:50    来源:
每个村庄都像人一样,有它自己的性格,或者宁静,或者粗犷,或者荒疏。河涯孙庄的关键词是幽静、质朴、清新。这个坐落于马颊河边的小村庄因为出了一位名叫孙瑛的画家而名扬齐鲁,驰誉华夏,备受世人瞩目。
 
暮春时节,丽日云薄,熏风吹来,杨花扑面。山东省作家协会乡村振兴采风团一行三十余人,在省作协党组书记姬德君老师带领下,来到这个闻名已久的美丽村庄。作为东道主一方,我有幸随同采访。
 
河涯孙庄距离城区有十几公里,区域划分上属于三十里铺镇。在前往孙庄的车上,我旁边的一位作家饶有兴致地翻看着手里的小册子:“高唐……属聊城市,东与德州的禹城市和齐河县为邻,西与临清市、夏津县接壤,南连茌平县境……诶,你看,你看!”他把小册子往后面那人面前摊开,“看这里,‘面积960平方公里’……”
 
“对啊,正好是咱们国家的万分之一。”我笑着接过话茬,“真巧。”
 
十几公里的路程一马平川,说说话的功夫就到了。大巴车稳稳地停靠在村北的小广场。领队的小伙子举起一面红旗,上面金字嵚着“山东省作家乡村振兴采风团”。蓝天白云下,鲜艳的红旗迎风招飐,猎猎飘扬,令人不觉敛容正心,油然而生一种庄严感、使命感、责任感。
 
青砖,绿树,炊烟,白墙,当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往往就是我们最初的记忆里家的模样。这些在孙庄村一样不少。更难得的是前两天的一场透雨,使初蒸的骄阳也收敛起一半的热量,风里除了一丝丝凉意,还有街头巷尾的花香,整个村子简直就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令人十分惬意。
 
九十九年前的1919年,孙瑛就出生在这个宁静的村子。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村小学肄业后,于16岁那年进入夏津凤祥镀金局做学徒。数年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轻的孙瑛毅然弃笔从戎,加入了抗日队伍。1949年,孙瑛去了台湾省,1958年退役后,致力于水墨画研究,专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受聘于历史博物馆,任选送国外美术作品评审委员。1966年获台湾最高绘画团体中国画学会颁发的最优画家金爵奖。后来,孙瑛与何怀硕、刘国松等筹组中国现代水墨画学会,被推为副会长兼主任执行委员。1974年应美国二十一世纪画廊及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办展,后移居美国旧金山。1982年孙瑛携夫人回国定居。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水流等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形式,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宋明清,至今仍然占据着传统中国画的主流地位。在“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念指导下,画家们“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将氤氲的大千世界尽收于眼底,纳之于笔下,既歌颂自然,又表现人格,而又妙超自然,升华人格,达到了“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物我两忘之境。
 
传统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崇尚含蓄、内敛、宁静、高雅,提倡温、良、恭、俭、让,而西方文化的主流则是标榜大胆、开放、张扬、偏激,追求惊世骇俗的效果。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孙瑛着力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绘画技巧里的焦点透视巧妙地融汇于一体,在二维的宣纸上根据感受移景造景,渔村,古柏,山道,峡江,老松,街市,归舟,飞泉……艺术既要扎根传统,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一个更为艰辛的过程。
 
漫步在村里的小路上,会发现这里的人们除了把村容村貌治理得洁净齐整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请来高手画匠,以白墙为纸,在上面复制了孙瑛的部分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随处可见,形成了一条饶有特色的山水通景巷:忽而举目看见日暮归舟从远处缓缓而来,忽而拐过墙角一江秋色尽收眼底,忽而迎面俨然就是山色雄壮古柏遮天……村子以这样的方式,展览着这位受世人尊敬的好乡亲的作品,致敬着这位为推进中国山水画改革殚精竭虑的老画家。
 
再往前走,一面数十米长的粉墙在右手边现出娇容。据说,这里即将绘制北宋张择端那幅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完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二长度的此图的墙绘作品。
 
石骨松格广场也颇有看头。我跟大家是在红旗的指引下,从西门进来的。入口处有一些石头装置作品,有的上面是书法作品,有的是一幅国画小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块四四方方的大青石,左上角有一方放大复制的孙老印章,很是醒目。中间一个圆形,里面阴刻着绿色的“花木禅心”四个字,旁有两个小印章模样的长方形,一个刻着“水落”,另一个是“青山不老碧水长流”,都是绿色的字。
 
沿着石头甬路前行,广场中间有一个小平台,平台中间一青松一大石,这使我想起孙老有一幅画就叫《石骨松格》,不知道这广场名字由来以及布置是否与此有关联?平台四面都有台阶可供步行,有意的是,每一级台阶上都写着“政治”、“历史”、“化学”、“语文”等科目,一打听,原来此处是一处学校改建的,而且孙老又特别关心孩子们,不仅在家乡捐资修建了希望小学,还在高唐第一中学设立了永久性大石奖学金,拳拳赤子之心,可敬可佩。
 
社区服务中心的中轴线上,有一尊孙老的白色半身雕像,通体为纯白色,塑造技法纯熟,十分传神,老人的炯炯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已经看到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好未来。底座正面,以浑朴老辣的刀法刻着《论语》里的四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想,这应该也是老人家一生所孜孜以追求的。
 
记得有哲人说过,有一种宁静的神圣,不带有英雄毁灭性的力量,这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行动。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遗产能长宜子孙吗?肯定不能。传统的丰厚使我们免于白手起家,但是耽于既成,不思考如何光大、如何发扬传统,不是有愧于传统、也有愧于未来吗?
 
毕竟,历史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艺术也需要一代代传承,并且在传承中以求变化、创新。我相信,唯有真正的传统才会与时俱进,与世偕行而不替。
 
村外不远就是马颊河,碧波清流,水鸟格粲。河堤两岸尽是望不到边际的绿树,果园,以及修整得方方正正的麦田,隐映着露出来的檐角,颇有古人“绿树村边合”的诗情画意。
 
回程时,车子驶过一个拐弯,我从车窗向外回望那掩映在一团绿色里的小村子,心想:“如果把孙庄景色比方成一幅田园山水画,那孙老应该就是这幅画上最出彩的一个人物形象——点睛之笔。”
 
【作者简介】刘立,鲁西人氏。邻水而居,简单自持。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有散文集《折子戏》行世。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