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洪强
盼着盼着,久违的春雨终于来了。不过这雨,只是轻言细语了多半天就躲回了云里,只留下冷冷的风。料峭春寒从清明节前一直呆到节后一个多星期,让街上的路人总是行色匆匆。
一提到清明,许多朋友都会想到踏青春游,爱茶的朋友心里也许还会惦记着茗中上品“明前茶”。而我首先会想起的并非“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名句,却是一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这倒不是由于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缘故,事实上,我第一次知道这句话,还是家里二姨父告诉我的。如今,二姨和姨父都已年近七十且身体硬朗,不论是春光明丽,还是乍暖还寒,依然如故的弓背荷锄。
记得那年我毕业后闲暇无事,就回到了姨娘家去帮忙。当时在二姨家时,恰是春忙时节。花生一向是我们家乡春耕的重头戏,一年的油水就指望它了。当然,大家也都听过“春雨贵如油”的谚语。这倒是不错的,无论是桃红柳绿还是燕归蛙醒,都离不开雨水的润泽。种瓜点豆的时候,自然也离不开水的滋润。偏偏春天的甘露总是那么稀少,无奈农时是不等人的,所以清明前后的雨水就显得尤为金贵了。记得那一年,清明节已经过去了好几天,雨才象征性地走了个过场。结果还没来得及润一下干渴的红土地,就被恼人的春风带走了大半。于是,二姨父只好在一辆大的独轮车上绑两个大铁桶,到离田地十几里地开外的小溪沟去淘水。谁让农是不等人呢!当时,姨父怕我有危险,不许我到的溪沟底淘水。姨父自己一水舀一水舀的把两个大水桶灌得满满当当。之后,姨父开始往上推那辆重重的独轮车。没走出几步,就由于车载太重和山路太陡,姨父就被车子反推着倒退了两步,险些摔倒沟底。那一刻,我吓得几乎要喊出声来,也因而深深地刻在了我记忆中,常常想起,常常后怕。幸亏,姨父反应迅速,用尽全力抵住了倒退的重荷,并最终把爱满载的独轮车推出了溪沟,经过一路颠簸到了久等的农田。
种花生是一件费心费力的农活,一切都是纯手工。首先需要对农田进行精细的开沟起垄,然后才可以进行播种。经过点种、施肥、浇水、培土之后敷上地膜。这些都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农活,比如播种的间距、化肥的种类配比、化肥与种子的距离等等,研究好了保准能写论文。在这期间,最让人恼火的就是“风”。“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惬意只属于踏青的游客。闹人的杨柳风轻轻松松就把田里的雨水带走了,还会顺手把你手里的化肥吹的乱七八糟。如果在稍微桀骜不驯一点,还能把你准备浇给种子的溪水,吹得飘忽不定,至于塑料地膜更会被扯得岌岌可危。敷完地膜数天后,还必须再次到田里把地膜破开,这样花生幼苗才可以茁长成长。当时,我在二姨家帮忙种完花生,就去大姨家帮忙了,由于已经有了点经验,再帮忙就顺手多了。等到五姨家时,大姐已经帮着忙好了,我也就只有哄着小外甥女敏敏一起唱《小燕子》。因为,农时不等人啊。
锄草,也是花生成长过程中的必须课,只是做作业的不是花生宝宝,而是你我留在乡村的亲人。曾经农场游戏风靡一时,办公室的朋友们轻点鼠标就把地里的荒草锄得一干二净,忙得不亦乐乎。可是现实的庄稼哪有那么容易伺候。作为农村的孩子,我倒是盼望有朝一日种地能像网络游戏,听着音乐喝着茶的功夫,就能轻松种瓜得豆摘棉花。记得几年前暑假里的一天,我微信联系外甥女子含,问她在忙啥呢,小丫头轻松回复“和妈妈还有大姐(敏敏)去拔草刚回来”,这话听得我很是心疼。顺便多说一句,现在有些人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满不在乎,世界温度升高1.5℃还是3℃都没什么,空调控制器轻松一点就摆平了。诚然天气再热,我们只要躲在屋里打开冷气,温度就能要多低有多低。但是在烈日炎炎下面朝土地背朝天的亲人呢,谁能为他们遮一遮灼热的阳光?
已近凌晨,我也打算收笔了。这时,忽然听到窗外传来隐隐雷声,但愿这一次好雨知时节!
作者简介:
李洪强,男,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