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树民
海洋,在人们心目中是辽阔的象征,是深远的诠释。未看过大海,难以想象出它的波澜壮阔;不看大海,更不会知道自己的心胸是多么的狭窄,眼光是多么的短浅;没有亲近过大海,将会是人生一大憾事。我无数次看过大海,其中四次给我留下了永远难以抹灭的印象。
第一次看海,给我的是从未有过的激动。1977年6月,部队支援地方生产,帮助驻地昌黎县大蒲河村下地插秧,那里离渤海岸仅有二、三公里远。劳动期间,副连长宣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我们去看大海,当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午饭后,一行20多人头顶烈日,脚踩水塘,抄近道一路奔跑着向仰慕已久的大海扑去。穿过密不透风的护岸槐树林,踏上茫茫一片的细软沙滩,看着不远处起伏不定的无际海水,心里那一阵阵的冲动感,仿佛不是来看大海,而是一个热血男儿第一次要去约见恋人。此时,一群年轻的军人一个个象脱缰的野马,惊呼中撒开双脚,闪电般地划向海边。
站在滩水之间,嗅着咸、腥交织的空气,望着微风中一层层涌来的波纹浪花,挥手招呼着盘旋于头顶之上的不知名海鸟,我们忘情地大喊大叫,又蹦又跳,贪婪地享受着这种神奇和美妙。闹腾了一阵子,还嫌不尽兴,在大家伙一再强烈要求下,副连长答应我们可以在浅水处洗次海水澡。那一刻,真的有点要''疯''了,顾不上许多,三下五去二地脱了个精光,随即扑楞楞地涌进水里,第一次用身体,可以说用心灵与大海进行了无缝融合。不亦乐乎中,副连长催促我们上岸返回,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海,一步三回头,直到被沙岸上的树林挡住了视线,才心有不甘地踏上了返程路。心里默默地自语:“以后如有机会,一定要再次来看大海!”
第二次看海,给我留下的是更多的亲切。2001年5月,我们一行四人驾车去到了胶东半岛,连续几天与大海亲密接触,充分享受了海的多情与温柔,恬静与富有。青岛海湾里,我们像孩子般地在退潮后的沙滩上捡拾贝壳,在海水泳池里尽情戏水;威海的刘公岛上,我们在聆听了英勇军民抗击倭寇的光荣史诗后,乘坐游船领略了海湾的优美风光。夜晚依海而居,在橘黄色的灯光下,沐浴着那抚面的海风,沿着海岸线漫步堤上,那种悠闲惬意的感受让人久久回味无穷。烟台的蓬莱阁下,渤海水的碧透和黄海水的混浊,就象是一幅浓抹的水彩画,令人惊叹!兴奋中,我们汇入赶海的人流中,赤足在浅海处摸到了许多扇贝和小蟹,又一次分享了久已没有的孩提时快乐的童趣。
第三次看海,收获了更多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积淀,给我的印象是更多的拥挤和喧嚣。2005年5月,怀着对厦门深奥神密色彩的好奇,涉足了祖国的东南沿海。提起厦门,就自然与蒋介石反攻大陆,解放军炮击大、小金门等联系了起来,其它却知之甚少。厦门海峡并不是特别辽阔,也没有太多的宁静,领略到的是更多的人、船拥挤,海浪、马达交织的喧嚣声。海里的游船、快艇如穿梭般地互相擦肩而过,游人的呐喊和呼叫声不绝于耳,犁起的浪花一片片、一串串你争我抢地涌向海边,被海岸阻断后倒卷着发出巨大的声响。两边岸上''一国两制''的巨大标牌和东边小岛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条幅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海面上高大的郑成功雕像巍然屹立,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让我感慨万千: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在这片海峡上书写了许多不朽的故事,更让来此的人们在兴奋快乐中多了一些思索,何时才能结束两岸分离的现状,重享一家亲的团聚幸福?
第四次看海,给我带来的是更多的秀丽和刺激。2008年9月,乘机飞临向往已久的海南三亚,体验到了亚热带海洋与众不同的风光。说它秀丽,就在于从未有见过这么湛蓝的海水,那样别致的海湾,那么热烈的海风。每一处海滨浴场是那样的相似,又各具千秋。站在海边,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色彩,看着那一群群身着五颜六色泳衣的玩海者,那种特别的享受难以言表。说它刺激,是因为我们在教练的协助下,身穿潜衣和设备,经历了惊恐、呛水、憋气的折磨后,顺利自如地深入到了海的底层,亲眼看到了礁石、珊瑚、海草、飞鱼从眼前闪过,仿佛置身于五光十色的水下''龙宫'',喜爱之极,留恋忘返。时过很久,这次探海带来的刺激仍未能退去。
在天涯海角处,脚踩软绵的细沙,穿行于那一尊尊似雕塑的海礁巨石间,仿佛是游赏在天然的“博物馆”,不由得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而惊叹不已。期间小憇,椰子树下,沐着微暖的海风,眼望着无尽的湛蓝海水,思绪一下子飞到了远方……
海洋是人类的宝藏,更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重要活动。四次不同地域的与海洋亲密接触,我对大海的喜爱愈加热烈,但愿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海相聚,相伴,相趣。但愿海洋与人类能够长久地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作者简介:
王树民,笔名山之子。1955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