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绍兴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作者 /柳笛儿
还是在上中学时,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鲁迅才有所了解。他笔下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河里边的乌篷船都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后来登上讲台给孩子们讲小学课文《少年闰土》《三味书屋》,对绍兴古镇更是神往。鲁迅课桌上刻着“早”字、三味书屋的趣事、百草园的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光滑的石井栏,无不让人记忆犹新......
国庆节有幸跟孩子们一起走进名人故里----江南水乡绍兴,零距离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再重温课本上的故事,把课文中一个个画面和现实景物连结起来。
一踏入古老的街道,便爱上了绍兴的古朴典雅:青瓦灰砖,麻石铺地,白墙木门,花格木窗,齐整、干净、开朗。街口的咸亨酒店,吸引了我们的脚步,这个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而驰名中外。酒店建筑的古香古色,屋檐下正中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匾额,横书“咸亨酒店”四字。置身殿前,仿佛闻到了从咸亨酒店里飘出了鲁迅笔下那老酒的醇烈和茴香豆的香味。店门前立有孔乙己的塑像,他身着长衫,消瘦的身躯微微前倾,仿佛还在念叨着他还欠着店里十九文钱呢!两个孩子还在嬉戏考问:“还记得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吗?”我也趁机笑问他们是否记得,小学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孔乙己为什么常常“排出”几文大钱,而不是“摸出”或“掏出”几文大钱?”
大家谈笑着沿街前行,踏着干净明朗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街上的店铺用的商号大多是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有“孔乙己酒店”、有“祥林嫂饭店”;有卖鲁迅著作的,有卖阿Q雕像的;有绍兴传统特产茴香豆;还有黄酒,臭豆腐等等,满眼都是和鲁迅有关的商品和古玩字画工艺品,走在街上仿佛是在鲁迅的作品中游走。
鲁迅故居在一条大街的尽头,午饭时孩子们打了一壶绍兴老酒,品尝了正宗的绍兴特色菜,真是一方水土养方人。吃罢绍兴的黄酒冰淇淋后,我们又走进幽深小巷,穿行于窄长的弄堂之中,观赏古镇上白墙灰瓦红窗菱,追寻鲁迅先生少年的踪迹......江南自古就是才子之乡,绍兴也不例外,耕读之风盛行,家塾、私塾星罗棋布,三味书屋即为其中之一。我们循着街上的标示牌,来到先生求学的三味书屋,首先看到了中间挂着的“三味书屋”的横匾。据导游介绍,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取“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闲余时间读书之意,后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将“三余”改为“三味”,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三味书屋”四字为钱方梁所书。在书房东北角,我们还找到了鲁迅的座位----一张硬木书桌,但遗憾的是因为隔窗而望,书桌右上角鲁迅自勉刻下的那个“早”字却没有看到,不免有点小小的失望。
走出百草园,我们来到了鲁迅故里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旁,远远的就看墙上的一幅鲁迅先生的肖像画,他一手拿烟、半蹙着眉头,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忧国忧民的的形象。在这里和鲁迅先生合影留念。在鲁迅纪念馆,大厅前的鲁迅坐像后边三个大字“民族魂”,让我们肃然起敬,鲁迅精神代表着民族的脊梁。纪念馆分为两层,一楼是鲁迅家族和他从出生到离开绍兴的16年的生活片段,二楼是记载着鲁迅外出求学和他的革命生涯,直到去世的生活记录。馆内大部分是图片加文字描述,详细介绍了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以及中外名人对他的评价,从而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深层次地了解。看罢展馆,我对孩子们说:“咱们回去要把鲁迅全集仔细读一遍。进一步去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一代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呐喊》的仁人志士!”
晚上我们头枕波涛,伴水而眠。第二天我们游览了绍兴的东湖,孩子们雇了一艘乌篷船,在艄公的熟练的驾驶中,乌篷船穿梭在小桥流水间,船在河道里慢慢前行,让人怡然自得,使住久了平原地带的游客耳目一新,领略了了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
船上向远处望去街边的小湖中还有停泊着许多的乌篷船,船头微微翘起,紧紧地贴着小桥静静的浮在水面上。拱桥下,有老翁带着毡帽悠闲地划着船,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给小镇增添了几分诗意。绍兴因为鲁迅而闻名,鲁迅也因绍兴更伟大!正如鲁迅故园的对联所述:文章捭阖承先哲,笔墨纵横启后昆!祝愿绍兴的明天更美好,祝愿中国涌现出更多的“民族魂”、民族脊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