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原麦客
要说,最近几天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大事,可觉得内心塞满了莫名的幸福。
都说人到中年,会遇到职业的瓶颈,社会的压力,各种纷扰的琐事,会让人无比焦虑。我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越来越觉得,现在是最好的年龄,最好的状态,最好的时机。
先分享一个心理课上听到的故事,名叫《高二男生的完美七天》。说是有一个高二的男生,看上去唯唯诺诺,有些驼背,属于那种极没有自信的男生。从小到大,他就一直这样活着。17岁上高二的时候,在一次劳动周里,有那么七天的时间里,他却体验了一次为自己而活的滋味。
班主任宣布劳动周后,他整个身心彻底放松下来。他内心告诉自己,终于可以不学习了。以前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是被家长和老师管着,这回那些条条框框在他的大脑里全部失效。
走在路上,他头脑里蹦出一句话:你们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我就是我。这是说给周围人听的。接着,他的大脑里又蹦出第二句话: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好,那是你的事。这是说给女朋友听的。老师让他管自行车棚,他的大脑蹦出第三句话:我就是我。突然间他感觉自己背不驼了,并且身影瞬间高大起来。
而后边跟着那两个男生,都变成了他的“马仔”。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头顶闪耀的类似于黑社会老大的光环。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邻班的一个男生在自行车棚丢了一块手表,被他捡到了。而那位丢手表的同学,属于学校里“大哥大”式的人物,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要放在平时,这位高二男生一定会为了讨好,把表送过去。
但这次他没有,因为这位大哥曾经欺负过他,他要报复一下他。消息很快传到大哥的耳朵里。这位大哥,不但没有找他麻烦,还主动找他讲和,并且请他吃了顿饭,为以前的事情主动向他赔情道歉。
女朋友过来找他,本来是他追人家,但这次女朋友看他的时候,就像看一位男神,爱的不得了。他看见黑板上写的字,一个个都闪闪发光,就像刻在他心里一样。到第八天的时候,这种完美的感觉,降到了零点一下。
这个故事,我看过至少不下七八遍。每次看,都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虽然和上面的故事大相径庭,但那种完美的高峰体验,真真切切的在现实里出现过,而且不止一次。有人把这种感觉叫:高峰体验,也有人称为“心流”。而在这几天,我就经历类似这种感觉。
前一段时间,实在感觉生活无趣的很。工作上的繁忙和琐碎,压的人快喘不过气来;并且来自成长上的烦恼,各种付出和刻意练习,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和儿子之间的冲突不时发生,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仿佛感觉自己,是天底下那个活的最糟糕的人。
也许老婆说的对,男人和女人一样,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迎来各自的生理周期。只不过女人表现在身体上,男人表现在情绪和思想上的。只有这几天,男人异常敏感,任何外界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男人情绪上的波动,时而大发雷霆,时而颓废至极。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即使春意怏然,阳光明媚,内心里却早已阴云密布,细雨纷飞。情绪是一个人的晴雨表,所有的不快,不幸,不开心都写在脸上。从前天开始,这种坏情绪,一点点在好转。到今天,一切仿佛都烟消云散。”高二男生的完美七天“的感觉,再次不期而遇。
第一件事就是,昨天早晨做口语练习,朗读文章的时候,感觉从未有过的流畅。眼睛看着文章,而那些字不像是读出来,更像是从嘴里飘出来的。整个的阅读过程,很少出现停顿和读错。声音恢弘而嘹亮。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声音竟如此感染有力。
特别是昨天下午,被演讲群里的班长,安排做“头脑风暴”的自由演讲时,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和紧张感,而有一种急切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虽然在线发挥,但要放到平时,怎么着也要推托一番。一遇到这种事情,依然不能克服心理上的紧张情绪。
而这一次,却发挥出奇的好。三十分钟的规定时间,从一开始,我就表现出很好的会话能力,普通话溜溜的标准。无论是列举事例,自我反思,或者发自内心的感激,大脑与嘴配合的相当默契。第一次脱稿演讲,但得到主持人高度评价。
在学英语的时候,单词也不再显得艰涩难懂,而像一个个古怪精灵,都眨着眼睛朝我发笑。就好像,我不是在学英语,而是玩在玩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有几个单词,竟然被我轻易的猜出来。一个星期的学习任务,被我用半个小时,全部搞定。
今天下午,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用强力研读的方式,一边阅读,一边做读书笔记,效率之高,连自己都吃惊。以前,阅读一篇文章,需要大半天时间。今天不知怎么回事,无论是阅读,还是做读书笔记,思路异常的清晰。从文章的结构,套路,风格,到主题思想,能很容易吃透作者写作的目的。看完后,甚至能画出思维导图。
现在真正做到,对一本好书里的重点知识,全部吸收,并融会贯通。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竟然体验到一种舒畅的节奏感。
昨晚睡在床上,那种一次次被幸福敲门的感觉,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原来一切都挺好的,虽然四十多岁,但对于成长,依然像孩子一样充满渴求,充满好奇心。真希望,这种感觉能来的再猛烈一些,再持久一些。
自从明白自己与别人,与这个世界的差距时,通常大都来自年龄的焦虑。明白的太迟,仿佛年龄就是横在眼前的横沟。虽然明白,应该干点什么,也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也只不过是痴心妄想妄想。那种无力的挫败感,痛彻心扉。
今年看过两位老人的故事,让我汗颜。一位是东北的姜淑梅,65岁才开始认字。看了莫言的小说后,说这样的小说我也能写,于是75岁开始写小说,80岁的时候,已经出版四本小说,本本畅销,得到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多次获奖。
另一位就是前几天才看到的,日本硬核老奶奶。60岁开始自学计算机,81岁开始自学Swift,83岁高龄的时候,成为全球年龄最大的软件独立开发者,仅用半年时间开发上线一款ios应用,这位叫若宫雅子的83岁高龄开发者的故事,告诉所有的人: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再来分析,自己所谓年龄上的焦虑和压力。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例如,我付出了,我究竟能得到多少好处?没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做事上,而放在,金钱、名誉、影响、物质的享受上。一个人的成长与年龄没有关系,所谓的窗口期并不存在。
为什么说是最好的年龄?很明显,虽然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会被很多事情干扰,这一切,都能通过后天大量练习,补足这方面短板。而优势是,和年轻人比,成年人有大量“默会知识”,它们沉淀在大脑里,不用思考,可直接调用。
为什么说是最好的状态?是因为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以前茫茫然,只为基本生存,为了度日。到了四十多岁,有能力把自己从日常的繁忙中抽离出来,去做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例如,通过做事情,为生命赋予深远的意义。例如,对别人有用,让自己更有价值。也终于有空闲,更多的去思考。
为什么说是最好的时机?是因为你终于不必为生存,廉价出售时间。无论是社会,还是组织,为奋斗者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更大自由的空间。对于天才和普通的勤奋者,机会的几率一般大致相同。
我甚至觉得,如果不刻意练习,不勤奋努力,也不可能有高峰体验。有人说四十岁是一个收获的年纪,是一个沉淀的年纪。我只想说,四十岁只是一个开始。用罗胖跨年演讲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结束语: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