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珍贵电影资料可能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没有校对准确,请读者理解)
不是每个人都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并不是你所受的苦都会换来一种报酬的也可能你的苦就是白白受人活在世上就是体验苦难。
每个人都是苦修的人,生活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也可能你到八十岁都觉得没有苦尽甘来但是怎么办呢?就像《简爱》里说的,人活着就是含辛茹苦理想注定无法超越现实因此它只能像/孔凿中的那只白鹅扭曲着长长的美丽颈项最后毒发而亡?
关于[姨妈],李樯说:“姨妈是个群像角色无论你现在处于社会中的哪个位置甚至如年少的姨妈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总有一天你会老去,你的理想早已飘走,你自己也被社会所抛弃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太过悲观但是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姨妈的衰亡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一其实李樯描写的人物每一个都是“群像角色”但他们真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理想到底有没有价值?如果终点必定是回到起点那么是否就应该直接省略掉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站在起点,就像李檣对王彩玲悲剧所做的总结:“这是一次由她自我导致的浩劫比如她完全可以选择不唱”?这些都是我们包括李樯无法轻易解答的难题。
对于曾经的理想我们难道只能在现实的土壤上早点创个坑,把它给生生活埋了然后一脸平静地蹲在坟头上度日?关于[立春]李樯不认为王彩玲最终是妥协了而是“认清了自己,认清了命运。
我想向观众传达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王彩玲退的岂止一步?她已经站在生活的边缘了她身后从此真的海阔天空?李樯自己也说结尾让她登上舞合,是一种悖论,有种反讽性在里面事实上,看完影片大多数观众都会“支持”王彩玲“不唱”但是李檣的另一句话又引出了矛盾他说他之所以被王彩玲感动是因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李樯和王彩玲人生的交合点是什么?
坚持还是放弃?显然应该是前者。李樯从中戏毕业后熬过了七八年的空白期经历了艰难的抑郁期,终于孔雀开屏这种人生经历让人不难理解他对王彩玲产生的情感认同,但是他又如此无情地往理想头上泼冷水,让人早点清醒、早点甘心,甘于并勇于平庸以此获得平静,又是出于何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他对理想者的反思显得有点冷酷无情:“很多人的遭遇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他认为王彩玲的心像一匹烈马,没有驯服好,“现实告诉我们,信马由缰不一定就是对的”但驯服一定就对?驯服到什么程度才对?他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不写”?
因此我宁愿相信李樯说的通篇都是激愤之词甚至是反语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李樯才能积蓄内心的力量去承受他所书写的苦难王彩玲说:“每年的立春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这句话的调子是往下沉如果将它反过来说意思就会比较完整即便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但我们的心里依然得保留蠢焘欲动的能力。http://www.meiwenjx.com/article/4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