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刀鱼
杨红星,江苏省连云港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市级劳动模范。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平台,著有散文集《温暖的乡愁》。
2008年农历阳春三月,我随做工程的四哥去南京,途经靖江在当地好友的盛邀之下留宿于此,并在靖江六圩长江轮渡边上一家很档次的饭店设款待,那次晚宴的主打菜之一就是长江刀鱼。
好友见面自然热情款待,主人尽着地主之谊,招待客人定会有一两道彰显当地风味的时令佳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酒席上喝酒闹趣的热烈气氛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哨点”上,服务员端上了一盘码放整齐的长江刀鱼。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过传说中的长江刀鱼,看到此鱼的第一眼我差点惊呼起来,什么长江刀鱼呀?什么时令江鲜?什么几千元一斤?这分明就是我们黄海盛产的“鸡毛翎子”呀?这是此晚宴席上我第一次大吃一惊。
长江刀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往返于长江与大海中,在咸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在海水里由于海水含盐量较高,鱼骨、鱼刺质地变硬,鱼肉较紧致当地人土话叫“柴”,“柴”是“硬”的意思。这个时间出海的鱼,当地人就称“鸡毛翎子”或“鸡毛靠子”(是我们黄海海域海洲湾一带沿岸居民的民俗称谓)。其实它和长江刀鱼是同一种鱼,又长得一模一样,类似于鸡身上拔下来的羽毛形状,鱼儿本身又不大,就有了这样的俗名。每年阴历春季4月份,刀鱼从海水洄游到长江的淡水中产卵。长江里的水是淡水,含盐量近乎于零,鱼骨、鱼刺质地变软,鱼肉由紧致变得软糯。所以肉质非常鲜美,也是吃长江刀鱼的最佳时期。
家乡黄海海域海洲湾,每年春、秋季节(春天量少体形也小,秋天以深秋季节为盛,体大肥硕产量也高)是鸡毛翎子上市的时令期,都是成筐成筐的从收鲜船(一种专门从事近海收取海鲜的船只,其自身没有捕捞功能,当地人也称为“二道贩子船”,因为专业从事远海捕捞作业的大型捕鱼船只,不逢满潮涨时靠不上码头)上、小型捕捞船上往码头上卸货。物以稀少为金贵,物以众多为便宜。这个时节的鸡毛翎子,当地人称为“大路货”,价格自然也是“白菜价”了,根据个头体重大小,通常在10元左右一斤。当地人吃法很单一,就是“码码盐”(又是一个民俗用语,就撒上许的海晶盐末稍微搅拌一下,放置15分钟左右入一下咸味)后,沥干水分放入沸油中滚炸一下捞出来(当地民谚称为:炸着吃),那种鸡毛翎子特有的香味没得说。不入盐淹渍就油炸,用这种做法吃的不多,可能是盐场人口味重或是追求那入盐后的盐香口味吧。清蒸的很少,红烧的也不多见。用盐淹渍凉晒后,干透了成鱼干,用棉布囗袋装上(棉布口袋透气),里面不忘放几坨不去皮大蒜(防蛀虫作用),挂在老房的二梁上,从秋吃到冬,从冬吃到春,一直吃到春天里。
长江刀鱼对水质要求很高,产量稀少,属季节性禁捕鱼类。在江苏靖江就有专门捕捞长江刀鱼的渔船,政府划定了作业范围,每天通常在涨潮之前就下网,而每天涨潮时间不同,经常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收网也是靠着人力,一点点的拉起来,一张网一般要拉一个多小时,而每天的收获也不过几斤刀鱼,甚至经常是空网而归,没有收获。当地渔民对下网捕捞长江刀鱼有:“十网打鱼九网空,一网见鱼就成功”的说法,可见此鱼的金贵。
江南地区物产丰富,人们对于食材的要求也比较高,严格按照时令来饮食,讲究的食客只吃当季的美味。每年到了春季,长江刀鱼就是许多江南食客念念不忘的味道。由于野生的长江刀鱼数量越来越少,捕捞也越来越难,价格非常昂贵,一斤野生长江刀鱼价格可以卖到几千块,成了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美味。
关于刀鱼,我倒是记起了一件啼笑皆非的有趣事情。也是刚过完春节,和朋友在连云港一饭店招待南京来客用餐,点菜时服务员随口问道刀鱼吃吗?每条10元,南京的客人连连点头说道:真便宜…吃…吃…,每人清蒸一条吧。服务员则坚持说道:本店特色,红烧好吃,清蒸不好吃。结果端上桌的是一大盘红烧鲫鱼,我们当地人民俗语言称鲫鱼为“刀鱼”,而南京来的客人却误认为是“长江刀鱼”了。
美食上桌了,一条条二两重左右的清蒸刀鱼,头尾一致整齐码放在垫有葱段和姜片的盘子里。服务员分食到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浅盘里,明亮的包间灯光照映下,清蒸刀鱼和母亲清蒸的鸡毛翎子没有什么两样,肉白色的,因为是鲜活鱼清蒸,略泛银灰的鱼身上泛着青光,显得很鲜嫩。对于这种季节性的美味来说,最好的烹饪方法就是清蒸,清蒸能最原汁原味的还原刀鱼本身鲜美的味道。长江刀鱼个头都不大,里边细小的刺特别多,吃起来要小心翼翼,看来品尝美食也是个细致活。
品尝这样一条鱼,在我们老家的餐桌上也就是分把钟时间,三口就“结束战斗”。用筷子夹在鱼中间部位,从鱼尾处送入口中,一口咬下此鱼的三分之一,撸串式的,牙齿轻咬,夹筷子的手朝外轻拽,肉在口中,留在外面的是一根主刺,这是第一口。第二口是撸鱼的中间部分,主刺从嘴里出来同样是完整的。第三口用筷子夹住主刺,再撸靠鱼头部分的鱼肉。一条鱼吃完后,完整的一根主刺从嘴里出来,留在面前的盘子里。
客随主便,主人精雕细琢地,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品食小盘子里的长江刀鱼。先从鱼眼开始动筷品尝,鱼颈部、鱼身、鱼尾,用竹筷慢慢剥皮(因为此鱼鱼磷细小,不用刮磷,磷是连在鱼皮上的)、剥鱼肉、剔出稍粗点细刺,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有条不絮,一丝不苟。边吃鱼,边叙旧,边相互敬酒,边讲着和长江刀鱼有关的当地故事。如果吃的太快,就没有静静地享用这道时令美味的氛围。食物不仅仅裹腹还是一种文化,美食文化、酒文化结合当地时令美食背后的故事,以及主人的盛情,美食鲜、酒亦醇、情更浓,不知不觉陶醉其中。三两分醉意,五六分话语,七八分情意,直至夜色已深。
江南地区食用长江刀鱼的传统由来已久,野生刀鱼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刀鱼一般出水就死,即便是渔民也不容易见到活的刀鱼。当地有一种简单的判断是否野生长江刀鱼的方法,就是把刀鱼竖立起来,能够保持直立的就是野生刀鱼。小一点的刀鱼,把鱼刺去掉后,用鱼肉加少许的蛋清做成刀鱼馄饨或者刀鱼汤包,也是当地特色美味,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的。到靖江品尝长江刀鱼,是这个季节最有特色的味道。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主人带头示范吃鱼,从头至尾都是用筷子剥鱼肉吃的,和我们把整条鱼夹起来放入口中不同的是,一直到吃完整条鱼,只剩下一整个鱼骨,鱼骨是一直放在小盘子里不动的。服务员小心地将每位食客面前小盘子里的鱼骨,收集到刚才码放刀鱼的空盘子端走了。
随着油炸鱼骨那略带焦香鲜味的鱼香味扑鼻而来,服务员端上一大盘油炸过的鱼排(也称为鱼架子,就是除去鱼肉的鱼骨鱼刺)。主人兴奋地端起酒杯介绍道,这是刚才各位剔除去鱼肉吃剩下的鱼骨炸制的美食,也是我们这里的一大特色,一鱼两吃,请品尝……
我迟迟没有举箸,这是此晚宴席上我第二次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