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杨凡‖散文‖一个崇孝尚义的古镇——荡口

时间:2020-10-18 18:32:11    来源:
作者:春谷凡人
 
   在江南水乡河网密布、田陌纵横之中,散落着许多千年古镇。有的名闻遐迩,惊艳世人,比如周庄、乌镇、西塘等,天天游人如织,恍若闹市,早已失却了原先的那份宁静与纯朴。也有的不那么知名,游人也不太多,还保留着几分原乡味道,但却特色鲜明,比如荡口。2019年重阳节期间,我们到荡口一游,就有了一点深刻的印象。
   荡口,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境内,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荡口不大,占地仅20公顷,但自古却走出许多名人高士,尤以崇孝尚义之风为盛。荡口现存景点中,如华氏义庄、钱穆旧居、华君吾故居、王莘故居、钱伟长故居、会通馆、关帝庙等也多与此有关,景区内还有定点的相关内容戏曲表演等,形成了浓浓的孝义氛围。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荡口之地,古有散居,但渐成规模,得益于华贞固。华贞固,名悰韡(1341一1397)。自幼熟读诸子百家,精通五经。原是无锡东亭人。其父华幼武,曾为名士,因要侍奉寡母,隐而不仕,竭尽孝道,曾于元至正二年(1342)受朝廷褒奖旌表。明洪武三年(1370),华贞固承父意迁祖徙居荡口,以耕读起家,经数十年苦心经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遂成规模,使荡口成为江南富庶之地。华贞固也因此被朝廷征为孝廉通经儒士。华氏家族在此开枝散叶,始成大族。现荡口镇也以华氏最多。华贞固秉承祖训,广修德行。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修成宗谱,并编《虑得集》,成为劝勉子孙的家教规范。“虑得”二字取自《大学》“虑而后能得”之句。全集以劝勉孝义为主,如“以义为利,积德为重”、“孝悌通神明,积善来百祥”、“以济物为心,种德于子孙”等等。其本人亦收薄田,住简屋,吃淡粥,宿蜷足,善固穷,能忍辱,孝义为先,诗礼耕读。他为后世作出楷模,崇孝尚义之风,代代相传。至清乾隆年间,华氏家族创建了华氏义庄。现荡口镇上存此义庄建筑。义庄,是族人中有富裕者捐钱捐粮捐田存于此处的场所,平时接济贫民,灾时赈济百姓。该义庄曾受到乾隆皇帝嘉奖。该义庄现存房屋四进,占地约2500平方米。我们去参观时,看到虽有高墙深院,但房屋极其简陋,陈设粗朴,墙面斑驳,砖雕精美,木梁尘影,窗棂疏淡,绿植挂檐。细辩墙壁处疑似有水泥痕迹。问值勤志愿者,答曰,此地为旧址重建,建筑材料新旧掺半的。不过,华氏一族向来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以为可信。
 
 
    因受崇孝尚义之风熏染,荡口镇自古走出了一众“孝”、“义”名士。如华察(1497一1574),号鸿山,人称华太师,明嘉靖五年中进士,嘉靖十八年受命出使朝鲜宣谕。文才敏捷,一路唱和,受到朝鲜皇帝赏识。回国后,奸相严嵩拉拢,被他断然拒绝。被诬受压,不愿曲义就范,遂辞官还乡,侍长抚幼。华察家有良田万亩,他将一半田亩赠予佃户,并当众撕契毁租;再捐田800亩,作为周济族人的役田。自已却过着淡泊朴素的生活,“食不三豆,家无侍媵”。若有人送礼,也被他斥拒门外。而他为百姓出手重资,造桥25座,方便乡邻沟通出行。华鸿模(1840一1911),则是另一典型。他曾乡试中举,但未担任官职,回乡经营实业,设典当(曾为江南两爿半典当之一)、买卖房地产,用赚钱之一部分置于义庄,用于乐善之举,又一部分用于建立文社,设蒙养讲习会,培养华家子弟。其后代把文社改为书院,又改为小学堂。而从这个小学堂里就走出了一代国学大师钱穆。钱穆七岁时,就读于该学堂,受名师指点,奠定良好国学基础。又因家境贫寒,荡口义庄就资助他进读常州府中学,从此起飞。他学成后曾任教于家乡小学,以知识报答乡民。其八十高龄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还深情回忆到荡口经历。我们在荡口参观了钱穆故居,是那种一米窄巷的老宅。窄巷里皆青石铺地,经年累月,凹凸不平。老宅虽修缮,但仍能看到历史陈迹。故居内陈设少而简,几橱几桌而已,四墙挂着钱穆生平事迹介绍。在这里我们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一个是钱穆小学时,班上新来了一位顾老师,他在课堂上问《水浒传》的事,别的小朋友不大清楚,而钱穆均能对答如流。本以为会得到表扬,但顾老师却说,“你看书只看了大字,没看其间的小字注释与批注”。钱穆大吃一惊,从此一改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毛病。另一个是有一次钱穆随父到烟馆,受邀给人说《三国演义》。他声色传神,跳进跳出,一人饰多角,赢得满堂彩。但父亲却未置片言。第二天,父亲带他路过花颜桥时,指着“桥”字问,“这个字认识吗?”钱穆答认识。父亲又问,“这个字什么旁?”钱穆答“木”。“如果换成马,是什么字?”“是骄”。父亲说,“昨天你的表现是不是有点骄傲了?”钱穆顿时醒悟,从此遵循父训,逐渐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正是荡口滋养,奠定钱穆品行,一路走来,成为大家!任职北大时,他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在学生中有“南钱(钱穆)北胡(胡适)”之誉。后来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亲任院长,以弘扬儒学正典回报社会。1964年,新亚书院等三所书院合并成立了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学。钱先生起步受荡口哺育,最终也以教育与学术回报荡口,回报社会。有孝有义!
 
 
    小小荡口还走出了有大忠大义的革命人士。华明之是华氏襄义庄后裔,1913年生于上海,1931年后投身革命,1934年进入中央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其妻沈安娜,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并于1938年受周恩来指派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做速记员。两人以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深入虎穴,不怕牺牲,为党工作。沈安娜在蒋介石主持的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成为一代传奇。华君武,也是荡口华氏后人,著名漫画家。他用另一种忠诚开展革命工作。1938年,华君吾奔赴延安,从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始,手中画笔就一直没有放下。他以笔作武器,讽刺社会黑暗,揭露人性弱点,鞭僻入里,辛辣维妙。荡口现存华君武故居,位于黄石弄西,是清晚期建筑,五间二进,砖木结构。第一进客厅为平房,第二进为带左右厢房的二层楼房。华君武童年在此居住,受开蒙教化。故居内亦无甚家什,展陈华君武生平经历及部分漫画作品。王莘,亦是荡口人,著名音乐家。他自幼受荡口民间音乐熏陶,酷爱音乐,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1938年也奔赴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解放后到天津工作。1950年国庆节前,王莘带着对新中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滿怀激情地创作了那首传世名曲《歌唱祖国》。他创作的歌词振奋,旋律激昂,朗朗上口,易记易唱,很快传遍神州大地,久唱不衰。1951年10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亲自送给王莘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他亲笔签名。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优秀歌曲评选一等奖。2001年王莘获得了中国音乐界最高荣誉奖“金钟奖”。王莘成名不忘社会,生前曾拿出个人全部存款设立了“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以褒奖那些为国家为社会创作歌曲作出贡献的人。这也是他践行和弘扬荡口先贤家国情怀、忠义传家传统的模范举动。荡口现有王莘故居陈列馆,馆前有一平台广场,前置旗杆,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中置王莘铜塑立像,着风衣,戴眼镜,昂然挺立,举手挥拍,仿佛正指挥人们高唱《歌唱祖国》;后置一座仿天津洋楼式建筑,大厅有弧形影像,旁置八面红旗,画面循环播放全国各地高唱此曲的情形,整个大厅里歌声高吭嘹亮,似亿万人民为建设新中国正意气风发迈步前进。气势恢宏而振奋。
    其他房间展陈王莘生平事迹与成就。旁边还有两间独立小屋,卧室狭窄,饭厅朴素,光线较昏暗,几件家具也十分陈旧。这才是当年王莘的真正故居。屋外新置了一个院子,有迴廊碑石,刻着各级领导、名人对王莘的题词、赞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同志的题词放在突出位置,题词曰:“王莘同志是《歌唱祖国》的作者。他的这首歌已被传唱了近五十年,鼓舞振奋了几代人,功不可没。”而钱伟长的故居也在荡口。他启蒙于荡口小学,中学时走出荡口。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科学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中国三钱”。可惜我们去的那天,他的故居不开门。他的故居沿河而筑,低矮平房,很简陋的样子,木板门也已年久失修,陈迹斑斑。
    荡口古镇东枕鹅肫荡,南挽南青荡,北连蔡湾荡,西接苏舍荡,向外则连接京杭大运河与太湖,形成了湖中有荡,荡里有浜的碧波荡漾,小桥流水,舟揖往来,水廊临榭的水乡景色。亲水经济使其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居,在荡口古镇走走逛逛,参观名人故居,看似平平淡淡,实为一次心灵感奋之旅。景区河道两岸尚有修复的古码头、古驳岸、古民居,绿树掩映,舟揖轻移,水静平波,天清气朗,秋风宜人,粉墙黛瓦,景色怡然而美丽。清朝诗人杜汉阶曾诗曰:“东南巨漫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而另一清朝诗人秦琦则诗曰:“鹅湖美色水深深,系棹携壶取次斟。询是水乡风味好,银鱼如雪细如针。”这就点出了荡口的美食“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之一的银鱼。这里银鱼的特色是细小绵鲜,饭店里做“银鱼跑蛋”是道“金银菜”,黄白相间,鲜淡香糯。还有镇上的走油肉也颇负盛名,看似油腻,实则绝不膩口,红油甜糯,很有锡菜风格。其他还有水金豆花、金家烧饼、无锡小笼等等。后来我们在那儿吃饭时还点了个“河蚌豆腐”。上来一大海碗,35元。里面不仅有蚌肉、豆腐,还有盐肉丁、虾米、鲜茹、黑木耳、洋葱、胡萝卜、青椒、芫荽等,五颜六色,汤浓咸鲜,入口爽滑,嚼之回甘,确属意外之惊喜了。一顿没吃完,又打包带回上海,第二天再接着咀嚼荡口的味道,真好!
    荡口,一个崇孝尚义的古镇,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