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罗曼·罗兰- 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理由

时间:2020-10-18 18:33:40    来源:

得奖理由

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以及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七月十四日》剧本。1902年发表。罗曼·罗兰著
剧本再现了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场
面,以及人民斗争中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热情。作品成功地塑造
了群众代表人物个性鲜明的形象,把人民描写成为决定历史命
运的英雄力量。其中最后一场一攻占巴士底狱,是作为人民
胜利达到最高峰的热烈场面出现的。但同时作者认为,人民群
众是自发行动、漫无组织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谜。

《名人传》文学传记。1903至1911年发表。罗曼·罗兰著
作品包括1903年发表的《贝多芬传》、1906年发表的《米开朗琪罗传》和1911年发表的《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描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受贫穷、疾病和失恋折磨的苦况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厄运所做的精神奋斗,其胜利的成果就是他的流传千秋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传》中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一生坎坷。他有超人的才华,却无反抗的意志。他只是在友谊和爱情的支持下,在郁郁的孤独中,才完成了不朽的创作《托尔斯泰传》中描述了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对爱和真的追求,对全人类友好的热望,对艺术能压倒暴力的信条以及他的不抵抗主义,也描绘了他由于无法实践自己的信条而感到的巨大痛苦。作者通过这些“名人”传记,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已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意志。

《约翰·克利斯朵夫》长篇小说。1904至1912年发表。罗曼·罗兰著。
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里的穷音乐师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公爵的御用乐师,母亲鲁意莎是一个厨娘,还有一个走街串乡的小贩舅父。他在故乡的小城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小说的前3卷(“黎明”、“早晨”、“少年时代”)写他生长的环境、最初的朦胧感受、经常接触的人物、领会音乐的天赋、学习音乐的刻苦精神、他的初恋以及逐渐体验到生活的苦味和社会的不平。在祖父的张罗下1岁的克利斯朵夫到宫廷演奏,崭露头角,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但他对封建贵族的虚伪、肤浅而又专横的态度,极为反感和不满。日趋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使克利斯朵夫从小就萌发了反抗意识。在第4卷(“反叛”)里,克利斯朵夫面对庸俗腐朽的文化,保持着高傲的尊严,不过他即使在自已生活的狭小圈子里也不被人理解,他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更自由的生活。在一次为搭救被大兵欺每的农民时,他挥拳相助,打死了一名军官,被迫逃亡法国,去寻求法国社会的文明。接下来的4卷(“广场上的市集”至“女朋友们”)写克利斯朵夫在巴黎的生活。他原以为经历大革命风暴的法国是一个自由、幸福的乐园,但到了巴黎以后,见到法国社会和德国一样腐败,金钱可以左右一切,使他的幻想很快成了泡影。他横冲直撞地进行反抗,抨击法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文化和艺术,因面受到法国上流的敌视。他到处碰壁,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始终是个孤独的反抗者。在第9卷(“燃烧的荆棘”)中,他又投身工人阶级斗争中,寻求同人民结合的道路。可是机会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渗透使他深深地绝望。他的好友奥里维在一次政治游行中被害以后,克利斯朵夫跑到瑞士,他痛苦、绝望得发狂。另外,他和婀娜的波折起伏的恋爱也使他痛不欲生。这一切过后,克利斯朵夫隐居山林,获得了精神的“安宁”。最后1卷(“新的日子”).克利斯朵夫避居意大利罗马,陶醉在与葛拉齐亚的爱情中,并与多年的敌人和好,进入了所谓的“清明高远的境界”,走完了“反抗—失败—妥协”的人生道路。作品通过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抨击了资产阶级商品化文化艺术的腐朽堕落,展示了具有人道主义理想信念的进步知识分子艰难成长的历程。

《欣悦的灵魂》长篇小说。1922至1933年发表。罗曼·罗兰著。
小说共4卷,包括1922年出版的《安乃德和西尔薇》、1924年出版的《夏天》、1927年出版的《母与子》和1933年出版的《女预言者》。前3卷写女主人公安乃德作为富有的建筑师的女儿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大笔财产。她渴求人格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因而向未婚夫洛瑞提出解除婚约。可是在解除婚约前她又失身于洛瑞,以致未婚而生下孩子玛克。她为此也受到世人的非难和冷落。又由于代她经管财务的公证人破产,她变得一贫如洗,以当家庭教师和为人抄抄写写来维持生计,痛切体验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承受了生活的种种打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安乃德和已长成青年的儿子玛克成为激烈的反战者。同时,他们也不赞成俄国革命。在重重矛盾中,他们感到痛苦与无力。第4卷《女预言者》描写女主人公十月革命后的生活与斗争。安乃德开始接近群众,逐渐克服自身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同时还着重描写她的儿子玛克的思想发展过程。开始玛克也痛恨资本主义世界,但却坚持无政府主义和虛无主义,不愿参加政治斗争。后来,受到他的俄国妻子阿西娅的影响,走上了斗争的道路。不久,他在意大利被法西斯匪徒杀害。安乃德坚强地承受了这一打击,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反法西斯运动,直到死于病床。作品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母亲形象,并描绘了她和儿子精神解放和革命意识产生的全部心理过程。同时说明了西方部分知识分子在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在黑暗中探索光明的过程中,其“灵魂得以升化,是值得“欣悦”和可歌可泣的。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