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尼姑的悲壮颂歌
(小说)
(一)
一天,黄竹村村民见面就互相传递“何三姑”英勇牺牲的消息,人人同情伤感敬佩⋯⋯。
何三姑何许人也?
(二)
粤东——闽粤赣交界处方圆数百里崇山峻岭,千沟万壑,森林茂密,怪石嶙峋,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那里有座寺庙,庙堂一百多平米是天生自然的岩洞。洞顶十分平整,离地垂直有三米多高如人工雕琢过一般,。大洞两旁还有两个约十平米的小洞,安上门就是卧室。真是天造地设的两房一厅的没有瓦顶砖墙的人家住房。房屋底下泉水叮咚,冬暖夏凉,是人们修练诵经养生的人间仙境!
不知什么年代,那里成了庙堂——可能终日云雾缭绕吧,故取名“云竺寺”,在庵堂顶上的峭壁上凿了誊红漆的“云竺寺”三个大字。大堂后壁中间的大神座上安放着观音菩萨和神话传说中的各种慈目善面普济众生的让人崇拜而又叫不出名字的十几尊神像金身。
(三)
庙里只有一老一小两个尼姑——老的已年届古稀之年,人们不知她姓甚名谁,大家都习惯叫她姑婆;小的据说是姑婆捡养某穷苦人家养不起偷偷抱到该庙堂放生的女婴,现也长成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但她已削发为尼,戴上船型的尼姑帽子分不清是男是女,长得眉清目秀、白皙皙的瓜子脸,十分俊美,令人喜爱。姑婆对来烧香拜佛的信男信女介绍说她叫“何三姑”。
(四)
据说姑婆是清朝末年光绪宣统年间的宫女,娉妃,还未被皇帝宠幸开帘,是老处女。十几二十年积蓄了不少金银手饰珠宝。中华民国后她看破红尘,来到此风水宝地因地制宜拿出部分积蓄建了这“云竺寺“庙堂。平时一日三餐靠来求神拜佛的香客的斋酥米板和捐赠的香油钱度日尚有节余;自己在庙旁开几畦菜地种些辣椒葱蒜姜豆等自食其力,日子过得别有一番滋味。
姑婆颇有文化,博古通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无疑,何三姑养女在其调教下也成了颇有文化素养的绝代美女佳人。因此,这个“云竺寺”声名远播,姑婆圆寂后,何三姑便成了“云竺寺”唯一住持。何三姑为人善良刚常,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大都不识字,有文书柬帖来往信函婚庆联对都来寺庙请求何三姑履办,自然,村民也会赐赏大小红包一个,或送些米粟瓜薯以示酬谢。何三姑衣食亦无忧无虑。
数十年来,何三姑已和附近村民自然而然结成了亲密深厚的鱼水情谊暂且不表。
(五)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秋收起义”农民军和朱德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军于江西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自此,“云竺寺”成为我党井冈山革命命根据地与外围党组给的地下交通站,何三姑自然成为我党的地下交通员;好些党的秘密会议在这里召开。她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中,我党由于执行了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和极左路线三人组之一博古的堡垒阵地战的错误战术,牺牲了过半的有生力量,造成我党我军重大损失!不得不撤离井冈山,进行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六)
何三姑接受党组织的安排,留原地以尼姑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干革命。某一天早上,何三姑正在销废文件,准备外出以化缘身份打探敌情。没想到数百敌军在绰号活闫王地主的引领下悄无声息的包围了寺庙。活闫王对才貌双全的何三姑垂涎已久,想霸占她为妾。活闫王紧紧抱住何三姑进行调戏,双方扭打到寺庙前悬崖边上,何三姑用尽全力抱着活闫王滚落万川悬崖同归于尽⋯⋯悲哉,壮哉!
(七)
事后,村民带着我党游击队员好不容易找到何三姑的尸体,在“云竺寺”的山顶上的一株千年古松旁建了一座偌大的坟墓:在她大名两边刻了“功德无量;彪炳千秋”八个红漆大字。每年清明节,不少村民自发前去扫墓,寄托哀思⋯⋯
一年一度的 “清明节”即将到来,以表老朽对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崇敬缅怀之情,谨撰此文以示后人!
八秩老朽刘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