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教研时代到来。
	过去,考察一个教师,
	或者招聘一个教师,
	或者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
	要听满一节课,或者要听完一个教学内容的课之后,
	才决定这个教师的成色。
	现在,十分钟就能决定了,
	微型课教学很快,很有效。
	浓缩的课更是精华,更能看出教学能力。
	最开始,微型教学研究使用的是说课,
	但说课经过三十年的实施,
	慢慢变成格式化、形式化、模板化了,
	不是说课形式不好,
	而是没有及时改革,
	原有的优点却成了不足。
	所以,现在更多的是微型课教学,
	微型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浓缩,
	一般来说是一节标准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的微型版。
	-------✂----------------
	微课程、微型课、微课题,微案例,
	带“微”字的扑面而来,
	微型教研的新时代确实已经来临,
	快捷、有效,
	特别适合规模化教研,
	特别适合评价性教研,
	特别适合展示性教研。
	-------✂----------------
	教学理解时代到来。
	过去,初中生可以教中小学,
	而且还成为响当当的名师,
	甚至也可以教大学,
	小学三年级的沈从文等还能够直接进入最高学府做教授。
	那时,兵荒马乱,
	那时,百废待兴,
	那时,教师匮乏,
	那时,学历不达标是基本态,
	那时,主要是解决有学上而还不是上好学得时代,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
	那个时代不可能再现。
	-------✂----------------
	我们的教育不缺理解,不缺教育理解,
	但似乎缺少专业的教学理解。
	评价一节课好不好,
	曾经我们主要看的是教师的钻研程度,
	而不是看他的专业能力。
	-------✂----------------
	一首很美的诗文,
	我们不是从教学的角度,
	不是从辞法语法文法的角度去解读,
	而往往是偏重于教育的解读。
	《敕勒歌》很美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的人也许就会对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就叫你去放牛羊”。
	以至于很好的古诗词,都成了教育的训条。
	教育的解读、思想的解读是需要的,
	但如果通过教学的解读、审美的解读,
	可能更能够达到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发奋励志读书的情怀。
	-------✂----------------
	教育是一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士,
	教学理解与表达是基本的工作要求。
	-------✂----------------
	现场表达时代的到来。
	过去,似乎太注重文本的价值,
	各种评审评比,许多教学研讨,
	都是看材料,评资料,
	以至于很多人说,不是做得好,而是要写得好。
	现在,当然要强调做得好,
	仍然要强调写得好,
	但同时也要说得好。
	-------✂----------------
	说,是教师的基本功,
	工作的常态行为,
	上课要说,教育学生要说,
	但教研也要说,
	要有讨论,要有争论,
	就是不能一个人定论。
	更多的是在各种教学研究与评审中,
	现场陈述、现场答辩、现场展示,
	越来越多,越来要求越高。
	-------✂----------------
	但,我们常常见到的是,
	现场表达,头重脚轻,前松后紧。
	往往是面答时间快结束了,
	还在讲意义背景,
	离核心内容还有相当距离。
	有的人还是照着稿子念,
	有的人还是背诵着稿子说,
	有的人还是顺着稿子走,
	现场问题已经变化了,
	要求已经不同了,
	但由于脱不开稿子,离不开文本
	以至于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
	新的教研形式来了,
	新的教研内容来了,
	新的教研要求来了,
	如果不改变,
	不但要停滞倒退,
	可能还会有阻碍,
	教研人员如果不改变,
	可能会成为一支阻碍力量,
	学校如果不改变,
	可能会成为一个落伍的单位。
	-------✂----------------
	课程在改变,
	教学在改变,
	教研自然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