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余生,做个孤独不寂寞的人

时间:2020-10-18 18:50:33    来源:

《在细雨中呼喊》

原著 | 余华
解读 | 羊子姑娘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苦难。不管身处何种年代,烦恼忧愁都不可避免。对于如何面对苦难,普希金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早就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相信快乐的日子终会来临。”

但到真正面对时,要“不悲伤”“不心急”是很难的。到底要如何度过难熬的岁月?这也是《在细雨中呼喊》想要告诉我们的。

小说写于一九九八年,是余华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被多方面认为是余华早期最好的作品。主要以六十到八十年代的农村为背景,但余华并没有着力描绘大时代中的历史,只是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聚焦于平凡家庭的琐碎日常,重塑了青春成长困境。

小说以回忆为引,并没有像传统的小说按照时间的先后,去叙述故事的起承转合。而是根据回忆的零碎性,描绘出一个个碎片式的过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孙光林的内心世界,一起去探寻他的成长历程。

淡漠的亲情

孙光林的记忆是从六岁后开始的,那一年因为家里极度贫困,他被父亲送给了孙荡镇的王立强,被迫离开了生活了五年的南门村。

养父王立强出身于军人世家,身强力壮,正处于最好的黄金年华。养母李秀英则是个病秧子,只要天气一变化,准要发烧感冒。

一个如此孱弱,一个又如此强壮,中间的隔阂造成了各自的饥渴与孤独。所以孙光林的到来更像是一个磨合剂,负责缓解家中的尴尬。

基于这样的身份,孙光林在新家的五年多时间,并没有受到养父母多少的关心与照顾。

李秀英大多数时候都躺在床上,指挥他扫地、擦窗户。

刚开始李秀英还设置了一次考验,故意往窗台上放了五角钱。当他把钱交给李秀英时,充分地赢得了她的信任。

这份信任看起来或许没那么重要,但后来孙光林面对学校诬陷之时,李秀英是唯一一个相信他的人。

王立强经常早出晚归,回到家也是死气沉沉,独自坐在一边愁眉不展,基本没有什么功夫搭理他。

那次被王立强揍过之后吃到的三鲜面,成为了仅有的甜蜜。

当时身强力壮的王立强虐待李秀英,孙光林为了保护李秀英,被波及挨了一顿揍。第二天看到孙光林鼻青脸肿的样子,王立强终是不忍,请他吃了一碗三鲜面。

之后的交集源于孙光林撞见了养父外遇,王立强不想这事被自己老婆知道,又是请吃冰棍,又是请吃糖果的,甚至罕见地陪他散了个步,跟他谈起自己的过去,就是希望他能守住秘密。

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没过多久这事就变得众人皆知。王立强为了爱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自杀而亡。

王立强的突然死亡,让孙光林开始反思,如果当初自己早点告诉李秀英真相,而不是保持沉默,那么结果会不会不同?或许是因为懦弱,童年的他始终缄默不言。

王立强死了后,李秀英就坐船回了娘家,徒留孙光林一个人留在孙荡。

那时的孙光林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童,断没有自理的能力。于是他找好友借钱买票,凭借着年少时的记忆回到了故乡——南门。

在回去的路上,孙光林碰到了祖父孙有元。自从病痛缠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孙有元就在两个儿子家里轮流住,一月一换。孙有元正好要去孙广才家住,也就是孙光林父亲家。

五年多的时间不见,祖孙二人已经是相见不相识。孙光林向孙有元打听去南门的路,对方只是摇摇头,说自己忘记了。

走了一段后,孙光林发现,那老头一直跟着自己,还喊了一句:“你别跟着,我家很穷的,养不起你。”

走到通往南门的桥时,外面已下起了小雨,远方火光冲天。一大群人围在外面观望着,一时间孙光林竟分不出自己的家人,他脆生生地朝着孙广才打听,“我要找孙广才!”

后来孙光林才知道,被火烧了的,原来是自己的家。

那场火来得太过突然,让人经不住猜想:“这是否是灾祸来临的预兆?”不受待见的孙光林和孙有元的相遇,便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

孙广才每次看到孙有元和孙光林站在一起,就会嗷嗷大叫,仿佛自己新盖的房子又要被烧了一样。

这种排斥,让孙光林在家里的生活显得愈发艰难。除了父亲之外,家里其他人对他也是好感缺缺,冷淡至极。

孙光林的母亲是个任劳任怨的人,在家中毫无地位。每天的生活被干不完的农活所占满,唯一关心的孩子就是大儿子孙光平。

后来孙广才和孙光平爬上隔壁寡妇家的床时,他母亲毫无知觉,仍在费力地维持这个家。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母亲学会了忍气吞声,对一切都熟视无睹,默默地看着自己的丈夫,把家里的东西往寡妇家搬。

临死之际,这个一生都沉默寡言的女人开始大喊,罗列了所有被孙广才拿走的物品。

孙光林才发现,自己的母亲对那一切,原来一直耿耿于怀,但直至弥留之际,才小心翼翼地爆发心中所有的怨念。这,也是他母亲人生中唯一一次爆发。

孙光林的兄弟们——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孙光平是个及其骄傲又霸道的人,十四岁时就成为了村里的小霸王,几乎村里所有的孩子都听他号令。

孙光平对于那个不讨喜的、离家五年的弟弟孙光林,从来是不屑理会。

升入高中后,孙光平交了很多城里的朋友,常常会邀请他们来家里玩,以此继续维持自己的骄傲。

但孙光平的骄傲也是脆弱的,城里的孩子根本不把他当朋友看,被出卖、背叛的事时有发生。

虚伪的友情断绝了孙光平走出农村的念想,他只好将希望寄托于自身最小的弟弟——孙光明的死正好提供了契机。

孙光明从小跟在孙光平的屁股后面走,也学会了孙光平的骄傲,身后常常跟着一帮七八岁的小弟。

有一次过河时,一个孩子不慎跌入了河中。孙光明逞能去救那个孩子,结果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这样一件英勇救人的事,在孙广才和孙光平父子俩看来,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还没来得及给孙光明办丧事,他们俩就找到被救孩子的家人,大义凛然地表示:多少钱都买不来一条命,所以一分钱不要。我们只求救人的英勇事迹,让别人也知道知道。

第二天,家里的有线广播就播出了孙光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孙广才和孙光平每天满面红光地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他们一厢情愿地幻想着,政府很快会为了这事接他们去北京。

孙广才盼望的是,今后一家人都会搬到北京去;孙光平则更加实际些,他想的是政府会给个一官半职做。

为了迎接政府官员的到来,孙广才借钱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了一套新衣服,争取留个好印象。

两天后,孙广才又觉得艰苦朴素的做风才是现今推崇的,于是又让家里人换上破旧的衣服。

几个月后,孙光平率先从幻想中醒了过来,不愿看到自己父亲的蠢相,和孙广才大吵了一架。一个人的痴念总是孤独的,孙广才在过年时终于承认:不会有人来找他们了。

父子俩眼看着心中的幻想是没法实现了,金钱的魅力也就凸显出来。大年初一一早,俩人就上门去找被救孩子的家人,一开口就要五百元。

七八十年代的五百元可是大数目,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一次性要拿出那么大笔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是在过年期间。

孙家父子可不管这些,拿起家具就往地上砸。

两天之后,父子俩期盼的政府官员终于来了——他们是上门抓人的警察。

孙光平起初还威风凛凛地介绍,“我是英雄的爹。”接着指了指孙光平,“这是英雄的哥哥。”然后又指着他的妻子,“这是英雄的母亲,我看你们敢抓谁?”至于孙光林似乎被遗忘了,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把孙光林看做自家人。

警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直接就把孙广才带走了,拘留了半个月。

这下子,什么梦都彻底碎了,只能踏踏实实地留在农村。

最终让孙光平绝了走出村庄的念想的是——高中毕业。

那时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孙光平只能选择回家务农。孙光平悲哀地预感到,以后也将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一辈子就留在南门过着琐碎而平淡的生活,再无任何骄傲可言。

一段时间后,孙光平似乎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娶了一个和自己家境差不多的女人,每天种田养家,过着一眼望得到尽头的日子。

而和孙光林一起回到南门的祖父孙有元,在家中的处境是最糟糕的。孙光林是家里的局外人,但体弱多病、无法干活的孙有元可以说是下等人。

为了更好地生存,胆小怕事的孙有元只好藏起来,除了吃饭时间,基本不会出现在众人视线之内。

可到吃饭时,孙广才都免不了把孙有元训斥一顿,还特地给孙有元准备了一条小凳子,这样孙有元就很难夹到菜。

而年轻时的孙有元可是个心怀抱负的人,渴望做出一番大事业。只可惜连年的战乱,让孙有元走向了平庸。最终孙有元在孙广才的骂声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不管是作为年轻人的哥哥,还是作为中老年的母亲祖父,他们都没能摆脱家庭的困顿,永远地留在了那儿。

幸运的是,孙光林高中毕业时,高考已经恢复。这意味着,他可以通过高考逃离南门,逃离那个分崩离析的家。

孙光林是偷偷参加高考的,报名费还是找村里人借的。后来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家里人才知晓此事。

离开南门时,送他的只有哥哥孙光平,那个年少时一脸嚣张,没事就揍他的人,心中只有羡慕。

短暂的友情

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让孙光林更加渴望友谊的慰藉,渴望在群体中寻求归属感。在孙荡上小学时,孙光林的朋友是国庆和刘小青。

这使得孙荡的五年时光,成为了孙光林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他们常常在放学后,还要在路上打闹一阵,去河边摸鱼捉虾,不亦乐乎。

可这段感情的脆弱性,也有点出乎孙光林的意料。

那时他们十来个人在外面踢皮球,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窗户玻璃。老师知道后,并没有直接处罚那个打碎玻璃的同学,而是让所有参与踢皮球的人都写一份检查。

这个处罚并不算重,但没有犯错的人也要受罚,自然会引发不满。孙光林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大声地说:“无论怎样我都不写。”开始时孙光林还沾沾自喜了一番,他居然找到了老师的错误。

之后其他人都交了,老师问孙光林检查的事时,他还是不敢忤逆老师的决定,迫不及待地回答道:“马上就写完。”

本以为这事就这样结束了,哪知后来老师居然联合国庆和刘小青,给了孙光林一个教训。国庆和刘小青先是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一句标语:打倒张海青,也就是他们的老师。然后又引诱孙光林说出有想写标语之心,接着他的两个好朋友立马汇报了老师。

于是孙光林被请进了老师办公室,两个老师对他轮番攻击,就是要逼他承认写标语之事,要是不承认就是撒谎的孩子。

这事还惊动了王立强,养父选择了相信学校,有些为难地跟老师说:“你也知道,我们领养他的时候已经六岁了,有些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唯一相信孙光林的人,只有养母李秀英。

但这点支持实在太微弱了,并没有改变孙光林在学校的处境,最终他只好承认。讽刺的是,在孙光林松口之后,老师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孙光林因为这事,和自己的两个朋友决裂了。可不久后王立强的死,又使得孙光林不得不找国庆借钱回家。

回到南门的孙光林,又要重新开始交朋友。在这里,他结识了苏家两兄弟。苏家是孙家的邻居,也是孙光林从小羡慕的美好家庭:父母间相敬如宾,兄弟间友爱互助。

开始孙光林选择的是在学校更受欢迎的苏杭,这样一来好像自己也有很多朋友。但苏杭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总是拿柳条抽打他。

备受屈辱的孙光林离开了苏杭的圈子,重新回到了孤单之中,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孙光林想要的是真正的朋友,而不是表面上的。

就在这时,孙光林发现了和他同样孤独的苏宇,也就是苏杭的哥哥。半年之后,两个孤独的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朋友。

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除了心理上的烦恼,还有生理上的烦恼。孙光林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不知所措,但比他大的苏宇早已经历了这一过程,也比他更成熟,给他解答了许多问题。

另一方面,他们对异性也产生了好奇,年长的苏宇难抵内心的孤独,随之而来的就是欲望的侵袭。高三那年苏宇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一位少妇,并抱住了她。

最后苏宇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被关进了劳改所。

回来后,苏宇和孙光林说起抱住女人的感受,苏宇有些迟疑地说道:“抱住女人……就像是抱住你的肩膀一样。”

苏宇的陪伴,给了孙光林长足的温暖。

而一年后苏宇因病去世,这份唯一的温暖也烟消云散。孙光林再一次掉入了孤独的深渊,离开了南门,走向了新的生活。

成长过程中的迷惘、绝望、孤独,促成了孙光林内心世界的不完美。其实现实中的很多人,或许都像孙光林一样,没有经历过家人的疼爱与社会的温暖,就匆忙地长大了。

但正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所说:“不管童年还是长大后,人生都会一直痛苦。”成长的烦忧不是人生结局,未来的生活并不会如此简单。我们还会经历更多: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死亡威胁......这些,必然要经过复杂的起起落落。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比我们更幸运,手里握着一副好牌,让人眼红不已?

可如果我们的人生一直顺风顺雨,我们又如何能够体会到幸福的甘甜呢?更多时候,我们只会觉得自己生活平淡如水,无趣至极。毕竟,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唯有经历过“落”的痛苦,才能体味“起”的美妙。

所以,磨难和挫折是获得“好的生活”的必经之路。在面对困顿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挺住这一切,认真地活好自己。总有一天,那些苦与痛都能够笑着讲出来,成为生活的下酒菜。

*文:羊子姑娘,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愿笔含情,努力前行。

今日话题
成长的烦忧不是人生结局,未来的生活并不会如此简单。我们还会经历更多的悲欢离合。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面对孤独吗?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