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照例要去父母家。正是十月秋天的晌午,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因为不赶时间,我特意走了鱼市那条路。每个双休日,这里都会形成集市,虽然不大,人却也不少。各种各样的盆花、鱼缸、鸟笼被摆在路的两旁,来逛的也大都是老年人。我悠闲地穿梭在人群之中,一会儿问问这盆杜鹃的价钱,一会儿又在漂亮的鱼缸前驻足。
忽然,耳畔有声音传来:“老闺女,老闺女!”我寻声四下张望。哦,原来是老爸,站在不远处向我招手。那顶戴了已经忘记了年头的黑色鸭舌帽,一下子就映入我的眼帘。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来到父亲面前:“爸,啥时候喜欢逛鱼市了呀?”我打趣道。
“我没啥逛的,卖衣服呢!”老爸用手指了指身后。
“啊?”我一愣,顺着老爸指的方向望去。在他身后,地面上支起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挂着一些衣服,黑色,粉色,咖啡色,花花绿绿的,还挺好看。
“您怎么在这卖啊?”我一边表示惊讶,一边走过去翻看衣服。父亲是四十年代生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后来经商,过上了好日子,但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商人父亲的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有账可算的。他经常把我和姐姐、弟妹声称不要了的衣服、鞋等旧物拿到旧物市场去卖,有的居然还能卖到衣服原价的一半。(我们的旧衣服本来是让父母送给农村的亲戚的,可母亲说农村人现在比城里人富,人家瞧不上。父亲觉得可惜,就开始到旧物市场去卖)。不仅仅是衣服,父亲竟然能把儿子、侄女小时候的各种玩具换成人民币。我有时实在不相信,怎么会有人买这些旧物?我也从来没亲眼所见父亲是怎样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的。
“以前不是去旧物市场卖吗?这地方哪有买旧货的呀?”我其实是担心离家太近让弟弟碰到,弟弟是非常反对父亲去卖旧货的。
“就这几件,不值得走那么远。再说了,今天你们姐俩都回来,中午还得回家喝酒呢!”一说到喝酒,父亲就咧开嘴笑了,露出了那口跟随了他将近八十年、已经残缺不全的牙齿。“趁着下酒菜没做好的时候出来遛遛,万一能卖出去呢!”父亲的眼中总是充满希望。听母亲说过,父亲去一趟旧物市场就得一天,得带着干粮去呢!
“这不是我给姐姐的衣服吗?”我指着一件粉色的半截卫衣,“我买来就穿一回,觉得配牛仔裤好看,我不爱穿牛子裤,就给姐姐了。”我顺手把卫衣拿下来,在身上比量着。
“我就和你妈说这件衣服是新的,一看就没穿,你妈不信,还说在我眼里啥东西都是宝贝。”父亲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种为自己的判断得到证实而得意洋洋地表情,就像据理力争之后胜利的小学生。“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左一件右一件买……”
我假装听不见,目光又停在一件短款的黑色羽绒服上。
“这是你弟妹不要的,也是八成新的,纯鸭绒的,可暖和呢。”父亲像对待顾客似的,很热情地给我介绍起来。
“这件我要了,正好没有黑色短款的,放在单位披着。”我又把黑色羽绒服拿了下来。
父亲这下可高兴了,又指着一件棕色的羊绒风衣:“这件是你姐的,看看这布料,多柔软。”他边说边用粗糙的大手在衣服上轻轻抚摸着,像是在享受羊绒传递给他的那份温暖。他是想起了那颠沛流离、挨饿受冻的年代吗?
“看着款式还不错。”我干脆就直接套在了外衣上,转了个圈让父亲看。父亲回过神来,竟然乐得拍起了手,嘴里说着:“这衣服就是给我老闺女做的!”
这其间,竟然有一些人围上来。我有点不好意思,对父亲说:“爸,收了吧,我看有些衣服我们还能穿,拿回去挑挑。”
“听闺女的,收了。尽管今天没开张,不过也算卖出去好几件了!”父亲边说边开始收拾。
“老哥哥,都卖出去了啊!”不远处一位卖花盆的老大爷带着羡慕的口吻问父亲。
“哈哈,都卖出去了,回家喝酒喽!”父亲爽朗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回到家,我大声招呼着姐姐:“快来看看你不要的衣服,有没有又流行回来的,我可是找回来好几件呢!”姐姐从我的眼神中明白了我的意思,也满心欢喜地在这些旧衣服中挑选起来。于是,我和姐姐对父亲说,以后暂时不喜欢的衣服就送到父母这存着,几年之后,还可以当新衣服穿呢。
父亲看着,听着,笑容一直挂在脸上。这顿饭,父亲比往日多喝了二两……
作者简介:
毕秀丽:70后,本溪市民生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