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是地主家的后代。
他是贫农家的儿子。
小时村里的小伙伴都不愿跟地主家后代玩,只有他总是在她家门前,远远地等她。
大人们说她家是地主,成分不一样。他住在她家隔壁,他不知道那个年代成分是什么东西,或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她是个白皙、温柔并且乖巧的小女孩,虽然不多说话,但经常会带东西出来给他吃,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一起很开心。
时光荏苒,转眼他们不再年少。
那年,漫山遍野流淌着油菜花黄,作为适龄青年的他应征入伍。
公社敲锣打鼓把一帮毛头小子送上解放牌绿色军车,他们穿着绿军装,胸带大红花,神气活现。
他的目光在送别人群中逡巡,看到远在人群外油菜花田旁边的她。
她穿着一件大红毛线外套,在金黄色背景中十分抢眼,晶亮的双眸被一层湿气笼罩,却一直目送他渐渐去。
他使劲挥舞着臂膀,直到那红黄颜色如同相机光圈虚化的镜头,模糊了双眼,却定格在脑海。
他在部队里很是勤奋,训练很刻苦,参加过多次任务,在死人堆里摸过情报,每年都有喜报传到庄上,也经常捎来给她的情书。
每次收到信,她开心的如同过年,悄悄地躲在房间里将信看得很仔细,尽管她识字不多,但不认识的字她会写出来请教邻村的闺蜜,然后再回去研读。
她从未写过信给他,哪怕只言片语。
女孩的矜持?不是,她相信的是心有灵犀。
虽然不写信,但每次她在收到他信时,都会用信封寄过去几颗红豆,那红豆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相思”。
远方的鸿雁已许久没传来消息,油菜花又黄了一季,思念像收割后的麦茬长出新绿,碾碎成伤。
她与同村另一个女孩在冬季来临之前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要北上看望同是军人的他们。
辗转从乡人武部找到部队所在地址,两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孩,便乘坐一列北上开往冬天的火车出发了。
烧煤的绿皮火车喘着粗气呼哧呼哧的行进着,浓烟滚滚。
黑铁罐的车厢内并没有座位,两边并排两条木板供人坐,早已挤满了长短不一的腿,各种操着南来北往口音的人大声喧哗着。
窗户只是车厢上剜出的四方形洞,能伸出两个脑袋。车厢末尾拉着一块白布,里面就是厕所,说厕所那是美化了,根本没有蹲坑,那销魂的画面自行脑补,车厢里气味一浪高过一浪。
她们被挤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坐在地上,透过人群粗细长短大腿的缝隙,看到车厢远处的窗户一会儿明亮,一会黑暗,一会色彩,一会阴沉。火车枯燥有节奏的喘息声,听得人昏昏欲睡。
火车终于到站,月台上她们像下水饺一样被人挤下火车,开车铃声响起人还没下完,第一次坐火车两人感觉像老家被拖运的牲口。
月台比起车厢,空气最起码是清新的,深吸一口,是凛冽的东北寒气。她们互相望了眼对方,这才发现满脸煤黑,只有眼睛是晶亮的,差点没笑岔气。
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她们的到来,那两个小子根本不知情。部队门口,哨兵非常警惕,毫不留情的把她们拒之门外:你们是什么人?跟要找的人什么关系?
“我是他的老婆,你就说我来看他了。”她挺着胸脯大声的骄傲的说道,然后任热泪狂流。
第二年,部队准备升他为副指导员,政审时知他找了地主后代谈恋爱,在前途和爱情面前让他抉择,他考虑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光荣退伍,从此他告别了军营,去书写另一种人生。
这是我岳父母的故事,因为爱情。
(二)
他和她同住在这座城市相邻的两幢旧楼里,爬山虎的叶子密密匝匝装点着旧楼,如绿色城堡。
清晨的风夹着丁香的气息轻轻滑过爬山虎的叶面,跌进他和她家每天敞开的窗户里,他和她打着哈欠,在这晨气极浓的早上呼吸着,忙碌着。
他看到她脸上俏丽慵懒的神情,不敢过多的注视,只有心不在焉地拿着喷水壶,不停给窗台上几盆不缺水盛开的玫瑰浇水。
她也许从未注意过他,旁若无人地在窗前梳着长长的秀发,晨光给她的脸庞染上一层淡淡的胭脂,白皙修长的手指在黑漆如瀑的长发映衬下雅致之极,像“百年润发”广告一样经典。
楼的对面是公园的一隅,晨练的人们三五成群,年轻的情侣穿着简洁的便装在公园里闲庭信步。
一条毛色肮脏的狗,摇着尾巴,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楼下垃圾桶周围寻找食物,很执着很专注。他扔下一个昨夜吃剩的馒头,那条狗乐颠颠的跑过来,小心翼翼的闻着,却没有下口的意思。突然对面楼上不知谁扔出根火腿肠,那条狗如获至宝,扑过去呜呜的贪婪嚼食。
他抬头正看到对面的她趴在窗边,亮晶晶的眼里满是得意之色,还歪头冲他调皮一笑,他的心如遭电击,一时满脑子都是她的笑容。
她时常穿着一袭碎花蓝裙,如蓝色蝴蝶轻盈跳跃在他的视线里,擦肩而过的瞬间,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话。每次他都闻到一股淡如兰麝的香气,在他心中慢慢氤氲开来,薄荷般浸润着每一寸肌肤,然后他一整天都会沉迷在这种快乐中。
这快乐夹杂着丝丝疼痛,使他倍受煎熬,但他缺少勇气表白,虽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终于,他有了自己的妻。
他已不再为玫瑰浇水,因为玫瑰都已枯萎。
妻也不喜欢玫瑰,换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多肉植物,妻说这东西好养无需浇水,他无力争执。
令他失落的是那扇窗自他结婚后总是紧闭,爬山虎早已爬满窗户,他再也没见过她。
她一定是嫁人了吧?他这么想。
作者简介:李明春,公司职员,文字爱好者,有多篇文字作品见诸于与《扬州晚报》《白沙》《辽宁青年》地方报纸杂志和全国杂志、网络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