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推荐语:《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苏珊娜·卡森编。其实真的不需要33位大牛(毛姆、E.M.福斯特、伍尔夫等)来告诉你为什么,喜欢就是喜欢。不过当参加一次奥斯丁书友会也不错啦。哈罗德·布鲁姆说:“她似乎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她似乎和我们很熟悉,只因为她帮助我们确定了我们该怎么做读者和人。”via
新周刊推荐语:《老饕续笔》,赵珩著。深夜发吃果然是不道德的!十年前,赵珩推出《老饕漫笔》,十年后,再出“续笔”,依然让人流口水。我们为什么爱看美食文章?因为说到吃,人人有共鸣。鲁迅曾说,故乡的食物“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你的记忆里,也总会有关于食物的让你柔软的那部分。via
新周刊推荐语:《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熊培云著。“在每一个村庄里都有一个中国,有一个被时代影响又被时代忽略了的国度,一个在大历史中气若游丝的小局部。”什么是故乡?就是夏夜躺在屋顶上,看满天繁星,生命仿佛立即回到原点,人生的一切苦楚都烟消云散。熊培云说,对故乡必须保存敬畏。via
新周刊推荐语:《浩荡两千年》,吴晓波著。“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政府如何在经济活动中端正自己的立场与角色,工商业者如何与政府平等相处,迄今是一个危险的、甚至仍然带有某种禁忌性的话题。”中国商业史三部曲的完结之作,推荐三部一起看。
新周刊推荐语:《字解日本:乡土料理》,茂吕美耶著。“字解日本”系列写到了第三部,也可能是最让人流口水的一部,写日本各地评选出来的99道乡土料理,也写跟料理有关的各种好玩八卦。比如日本有道叫“成吉思汗”的料理,但发源地在北海道,跟蒙古人没有一毛钱关系(想想鞑靼牛肉!),等等。via
新周刊推荐语:她从92岁开始写诗,2009年出了第一本诗集《别灰心》,销量超150万册。今年出了第二本诗集《百岁》,已售40多万册。她说:“写诗时没有在意自己的年龄。看到写好的书,忽然想起来我已经100岁了。”她在诗歌中写道:“就算九十八岁,也要恋爱呀”。柴田丰,生于1911年6月26日,“还想乘上那天边的云”…via
新周刊推荐语:《不乖》,侯文咏著。“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所谓“不乖”,在侯文咏看来,其实只是听从自己内心的话,或者诚实地说出、做出自己想做的更有趣的事情而已。现在多的是一直乖,内心却想不乖的人。via
新周刊推荐语:《在欧洲,逛市集》,韩良忆著。如果说跟团十天走遍欧洲是欧洲游1.0版,韩良忆的“居游”称得上是2.0版:找个公寓或民房住下来,喜欢吃的可以选离市集近的,就可以天天柴米油盐地像当地人一样过起日子来啦!言语不通没关系,可以画嘛,像做小抄一样画在手臂上,买东西的时候撸起袖子就成!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