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话题】公司人士巅峰调动,董事长与总经理有了争执怎么办?
【背景】公司:文化传媒类(5位股东,三女两男),二位男士有一定的社会资源,男士不参与管理。起初考虑到工作效率等,让两位女股东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她们原本是闺蜜,第三位任项目负责人。
但这两位女士却不能在一起工作了,因为担任总经理的不认同董事长,这位总经理业务能力还好但是统筹欠缺,格局有待提升。董事长这位在公司的功劳和投入确实不够。
通过三位女股东内部沟通,董事长也表示有问题她愿意调整&学习,但总经理认为学习太慢这阻碍公司发展,说本来快速决策的问题讨论半天可能很可能被推翻。建议重新调整要一个人做主对公司发展好,不用因一件事聊来聊去,所以总经理提出她可以考虑退出总经理职务或者取代董事长位置,让董事长给建议和选择,但业务还去拓展。
董事长那位优点:形象气质佳,职业素养高,有包容心,爱学习,认真负责,孤傲
缺点:不能全身心投入(因为和外面机构有合同代课),不擅长在饭局上推杯换盏
总经理那位:优点:爱社交,爱喝酒,有生意人的敏感,会变通。
缺点:随性,贪玩,情绪化不守时,说话随意,缺乏统筹观,爱计较,爱表现。
现在其他股东不知该如何评估谁更适合,如何调整能让大家齐心协力。
【问题】
1、问题如何评估谁更适合做负责人?
2、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人,让原总经理合适吗?
3、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呢?
【感谢话题提供者】@李霞-文化-山西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企业如何打造,稳定的师徒制?
月光倾城 07:50
【个人观点】这是一个选择题,面临选择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来?
我要到哪去?
组织也一样,组织的发展使命和愿景,当初为什么出发,如今要去往哪里。
站在组织的角度去看问题,然后再去看哪个人的风格和优点更适合组织现在的需要,从而去选择。
如果提问者是能够在这件事上做出有力选择的抉择者。建议不要纠结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无论这些优缺点怎样,我们都无法短时间的去改变和完善一个人。
试着站到组织的高度去看人。
说到这里想到了卞之琳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个人观点,与君共勉。
YYQ 08:50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公司在创业期和转型期,需要敢冲敢抢型的领导带领着公司开疆拓土;在成熟期,需要协调管理公司各方的工作资源和利益的领导带领,守好一亩三分地。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用能力和态度的二维四象限来看,谁需要限制使用,谁能够破格使用,谁能够培养使用。
公司决策需要使用权利有限原则,忌讳让最终决策者直接登场做决策,而不留可以回旋的余地。同一个人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不一定合适。
当个人的私利>公利,不适合当管理或管理以上职位,你以为他会为公司着想,他想的可能是,少花力气,多挣钱。
龙潭星跃●——● 09:06
这个问题很不清楚,先看几个问题
1,冲突的强度,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2,自己的位置,能不能造成影响
3,两者的冲突,会不会对自己手头造成直接影响
首先,如果影响特别大,甚至可能影响公司前景,那就要提前把撤退考虑进去,如果冲突的范围控制在一定范围,影响不到公司根本,那就可以稳一稳
而后,看自己的位置,如果地位不高,影响不到什么,那就稳住,干好自己的事,如果不是直接被其中一方拉拢,那就不要站队。如果局势不得不站队,那就站董事长那队。不要管谁有理,也不要管跟谁亲近,只要还没到上面说的要考虑离职的地步,那就不要轻易去站总经理那边。
最后那个更简单,如果对手头工作没影响,那还是当做没看见,不参与不打听不讨论,保持适度的关心,而后自己该干啥干啥。如果对工作有影响,那就找直属领导汇报,说明情况。
熊太行职场关系课里说到过,职场有三大原则,安全原则,进步原则还有收益原则,安全在最首位,而后再考虑其他。
伪装 09:27
1、问题如何评估谁更适合做负责人?
这个还需要选吗?当然是董事长了,从两个人的特点看,总经理更像是个销售经理,搞业务的能手,对于全局把握根本就没能力。
2、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人,让原总经理合适吗?
非常不合适,理由很多,说三点。
第一,权力太集中,缺乏有效制约,公司发展容易畸形。
第二,责任不分配,就会分散,到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老大的事,不关我事。
第三,日后分权会成为麻烦,不如开始就定好了,哪怕权力让一个人行使,但是身份不能兼任。
3、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呢?
引入第三个人平衡这两个人的矛盾,毕竟他们还是有其他三个合伙人的。
曹礼明-团队提效-咨询式培训 15:15
1.本来一个统筹全局,一个冲锋业务,似乎是很互补的。
2.但如果前期规则没约定好,权责没分清楚,遇到实际问题,因为性格不同,产生冲突难以调和。
3.不如让董事长先退,总经理一人说了算,公司不大,就是闯业务,也不需要太多规划。
Alan 15:21
1,一把手必须且只能是唯一,无论是什么头衔,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刚刚起步的创业企业头衔不那么重要。
2,总经理的建议实际是以退为进,她是非常想独立操作这个盘子。如果是起步阶段,还是由比较懂市场的总经理来拼杀比较合适。
3,不太清楚股权的大小和比重。如果5个人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由想做事能做事的总经理来统一协调比较好。
公司治理的层面由董事会主导,公司管理的层面全部由老总一人说的算,董事长退出日常管理和经营,只管一年2次左右的董事会,具体事情暂时一概不要管。
公司发展的好,就暂时为此这个局面,发展的不好,就调整。
高云 15:39
ABCDE五人,AB男,CDE女,CD为闺蜜。
美女多的地方更要制衡。
1、谁更负责,谁更有远见,谁的目标更符合百年计划,更具体更可操作,誰的意愿更大,谁可以带公司活下去,那就谁负责。
公司所有人都在人选之内,
文案里cd两人呈现明显的互补形态,各自优势显著。
没有D只有C,随性的自己怎么把公司带向不归路的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只有C没有D,公司固守城土,不可能出现绝处逢生。
这个格局是这个公司固有的问题只是以前没有暴露,公司离开谁也不行,所以目前也解决不了。
对于目前产生矛盾,不建议临时换帅。
2、目前的矛盾怎么解决呢?
闺蜜间很熟悉的人之间有个很好方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决定。什么游戏都可以自行商定:掷硬币,抽卡牌比大小,拍卖出价高者获得计划权。等等。既然决定那就荣辱与共。
3、大家目标一致,公司成长了,发展好了自然就都成长了,你们缺的不是调整而是不断历练和成熟。
无关于性别,无关与年龄。以上参考希望有帮助。
重新开始|刘利民|志愿者🌴 16:36
我是很认可曹师兄说的。
公司成长就是不断集权,分权的过程。如果公司不大,就首选业务。如果即将需要步入流程化,规范化首选分权。
同时利用这次机会,把责权利重新梳理清楚,写进章程。不要在模模糊糊…
我觉得这个事,没必要考虑男女和闺蜜这等因素。权利更替和这些无关。
能好好坐下来谈,就尽量别伤和气。不行的话,伤就抢吧,别太多顾虑.
海阔天空 16:38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董事长和总经理谁说了算,合伙办公司就要看当时的协议了,公司大了这个问题就凸显了,简单点董事会投票定谁负责那一片业务。不成就请职业经纪人。一点浅见。
Li Li 19:56
我觉得今天的话题中的两个闺蜜是之前职责分配不清晰,作为外行,我觉得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方法1:可以明确职责,至于董事长某些短板,如果再招个助手就解决了,或者现有合伙人中的一个(非总经理)可以起到这个角色。明确职责其实也有很多方法,或者按照项目分,或者按照职能分,或者按照地区分。
方法2:再加入奇数人参与讨论,重大问题投票解决
方法3:选择让一个人离开,因为闺蜜俩不是互相欣赏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有点嫌弃,我其实不看好她们的合作,除非有一个人变得特别牛逼,否则就是总经理可以离开了,但董事长的代价是全心投入。
我的建议都是局外人的想法,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信息也就没办法衡量,比如如果公司里面总经理的口碑或者影响力远比董事长大,那最好不要选择第三种方法。
江湖书生丨曹双丨柳州 20:04
一、定义问题
这个问题至少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人际间的冲突问题,二是组织上的治理问题;
二、情况分析
冲突的本质是利益不一致。董事长代表股东利益,总经理代表代理人利益,二者有天然的冲突,但更多的是共同利益。从案例中信息可见总经理与董事长之间的冲突,在于董事长承担的责小于所享有的权和利,这点双方都认同,两人之间有无其他冲突,案例中未提到,大概率是有的,从孤傲一词可见一斑;
治理的本质怎么分配权力。所有的治理问题,都是“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从案例信息看,虽然有些信息比较隐晦,但能感知到总经理计划集权的雄心;
第三股东(项目负责人)态度:从案例信息可以感觉到其处于中间地带偏向于总经理,认为其集权后短期有利,能拓展业务,长期不利,缺乏大局观;
三、意见建议
1.找到利益冲突点
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只能治标不治本,两人之间的冲突是业务冲突还是人际冲突是关键,不同性质不同对策;
2.平衡责权利
两人冲突的最深处是责权利不对等,如何平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梳理好企业的治理结构,两位男股东不能袖手旁观了。
屈建有|成都|办公酒店教学家具 21:47
1、问题如何评估谁更适合做负责人?既然是闺蜜,又可以商量;就考量几点:一是领导力谁更优?二是划分一下各自的责权利;三是给一个短中期如季度或半年的试行期。
2、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人,让原总经理合适吗?
参考上述回答。最好还是各自发挥优势。毕竟是创业期。
3、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呢?参考上述三点。创业期就是磨合期。
心铭 22:42
我想说一下我的想法。
1、其实看到你的背景,心理感觉你参入太多的个人色彩,我大胆猜测一下,你心理已经有了人选。
2、我非常同意早上有同学说的从公司,从组织方面做一下客观评价,评价的是公司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从评价人来适应公司,当然评价公司的方法很多,工具也很多。
3、从请假两位领导的优缺点来看,不是一个层面的评价。我认为还是看公司要求,列出评价维度,在来评价两位领导哪个更合适。
4、公司究竟该用什么的组织结构,需要专业评价(纯属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