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诗里诗外说新篁

时间:2020-10-18 15:38:06    来源:
 作者简介:季钧,1954年出生。曾在凤桥粮管所下属新篁米厂工作,爱好文学、写过一系列短、中、长篇小说诗歌
 
 
              水乡,张家老宅
           张园昔日池连林,而今鱼雀何处寻?
           眉堂群儒话石鼓,蜂房残帖听槌音。
           省城夺魁妙花手,乡寺粗匾仿题名。
           东灜书院藏典卷,解元后辈不懂经。
    
   在新篁老镇居住了十数年,说是老街早已名不符实:当初日本人的一把大火几乎烧光了市集上的亭榭楼阁。(残暴的鬼子遭到我军民抵抗发了狂)。我在自家小院种树挖坑时掘到过很古旧的老墙基…
 
     转过小巷,东面就是方圆百里传名的太平寺,大殿前便是石阶上爬满苍苔月拱下流水不断的太平桥。寺院后墙下民居三三二二,一宅张姓人家有点来头:祖上出过解元,老先生是碑帖金石名家,东京大学藏有他的书卷。昔日紫藤生荫清涟出荷的大花园,青石镌字宣纸泼墨的眉寿堂,群儒一堂,围着石鼓,眯眼推究蝌蚪古字的场面,如今只能从嘉兴图书馆的文献上寻找了。
 
    太平寺那方真迹题匾,同赵孟頫的石帖,文革中一起做了铺路石和捶衣板,后人遂远离了书本,远离了是非,养了一群吮花吐蜜的小昆虫,过起太平日脚……
 
水乡,石碑
        游闲街头一匹夫,文革造反三板斧。
        荣归故里充斯文,古碑作砖铺院路。
        有眼若盲浑不识,元朝书家赵孟頫。
        一方钢筋换将来,焉知背后勿笑吾?
   (注:解元张廷济,擅解金石碑帖,有诗赋专著遗后人。太平寺后巷的张家花园里曾经名帖云集。清庭的三朝老臣阮元既是张举人的投帖老师,也是诗书投味的白发好友。逢暇过节,眉寿堂上高朋满座,老先生们眯眼鉴宝,摇头诵诗。……阮先生为此有一方石刻纪录此景。)
    
    寓居新篁时,常听文化老人叙说古时趣闻。
 
    一日闲逛,无意间发觉某深巷人家一方洗衣石竟是赵孟頫手迹!多年的棒捶衣磨,字迹浮浅,但抹水看去,仍是生龙活虎,呼之欲出。这家老公文革中是“造反派”,石帖是他强行搬来,供纳凉时搁扇点香之用。他老婆最终还是背着他与我对换了一块上好的水泥板。
 
   ……几年后,遇见我还凶巴巴地逼我调回来,我称搬家时不见了。他便叹气,骂婆娘不识货,到手的几甏好老酒泼河里了。
水乡,老中学
            瓦山桔园静,草密掩石坊。
           遗迹终成丘,野花独自芳。
           高滩竹林深,水泽白茅长。
           杜鹃声声幽,叶露滴滴凉。
           弯河映弦月,清霄洒星光。
           月下垂肝钓,日起熬鳖汤。
           推倒关帝庙,古木建食堂。
           牌匾当砧板,方砖垫厕房。
           宗师手植杉,荫庇半操场。
           虬根盘作龙,坐满读书郎。
 
    中学的东首有排老旧的带天窗的平房,便是老镇必不可少的酱油作坊。暑天晒酱时,随着躁热的知了叫声而来的便是浓浓的豉香。东南角上有个树绿草盛的大土丘——鬼子当年大火焚烧老街后堆集成山的碎瓦残砖。
 
    新篁的文人雅士便用黄泥掩盖,种上桔树,倒成了小镇一景。凉凉晚风中,倚坐着颓倒于半坡上的古牌坊,碰巧有人在学校宿舍里吹弄一管笛子,还是蛮有情趣的。…
 
   操场的南北西三面都被一道半月弯河包围——芦苇深深,清波漾漾。老师中不乏捕鱼好手,晚下肝钓,晨熬龞汤,决非桃源梦想。关帝庙里的老爷早就不见了,空空的殿堂长作教书课堂也不成名堂。终于还是拆了。美髯公算是武将中的读书人,在天之灵该不会太过计较吧?
 
   只是可惜了那块秀才题字的牌匾和那些有年月故事的方砖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