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散文| 赣 州 行

时间:2020-10-18 15:38:11    来源:
 作者简介:吴峻华,浙江绍兴人,生于重庆,后居嘉兴、曾就读于解放路小学和秀州中学,2000年7月移居上海,2015年,应邀,撰写了《顾美礼教授的人生回忆》,发表于《嘉兴文史》第91期。
 
 
       2019年11月19日清晨7点27分,经过13小时零6分钟的火车旅行,到达了赣州。
 
       赣州,位于贛南,历来是岭南与中原联系的枢纽,隔大庾岭与韶关相望,亦为中国地理气候的分界线,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几乎越不过大庚岭,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在此分界。
 
       赣州,一座与嘉兴一样的小城,因为77年前的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与一群从上海租界辗转撤退至此的知识分子、流亡学生结缘。77年过去了,我踏上了这片当年容纳了我的外公、外婆以及与同仁们一起带领的200多流亡学生的土地!章江、贡水依旧于八境台前汇流为赣江,浩荡北上归于长江。站在八境台上北望赣江,想到了联中学生在回忆联中生活中于此处畅游、以及比赛的情景。
 
      于小南门旁看到“大井头”三个字,不由得驻足拐入,"大井头6号!”数月前与赣州联中的老学生、我大姨的同学胡祖荫老奶奶通话时,90岁的她激动地说出了她当年校长家的住址。
 
      这是赣南名士方其道伯公的住宅。1942年到1944年,我的外公和外婆带着我的大姨、二姨和两个舅舅居住在此。经过陪同的赣州一中校史室万老师的帮忙指认,当年那个秋天挂满红柿的院落已不复存在,只有隔壁人家的院子亦已成空无一人的危房。入院中,墙上泥土斑驳,院中堆满了杂物,77年前41岁的外公与37岁的外婆带着4个分别是9岁、8岁、5岁和3岁的孩子在类似的院中开始了新的征程。
 
      方其道,曾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少将军法处长、重庆卫戍司令部少将军法处长,因与其上司、保定军校同学刘峙在处理政治犯上意见不一,愤而辞职!回乡后潜心于学问、书画、碑帖的研究,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是他不向其在保定军校就学时的同班同学,当时的高官熊式辉、白崇禧等求援,相反即使在自身亦需变卖藏品度日的情况下,家中收留了我外公一家六口,以及他的前未婚妻刘和珍烈士(即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主角)的母亲和胞弟。
 
      从大井头出来,沿厚德路、文清路、建国路到郁孤台下,一路上时不时仰望天空,因为大姨告诉我,这一路上,他们当年要时刻注意天上的日本空军飞机!再顺一古考棚街而上,绕赣七中北校区一圈,在一停车场内一眼望见两棵郁郁葱葱的榕树,树冠巨大!
 
       就是它们!34年来,时常在贛县联中的旧照中见到它们护庇师生们,犹如相隔了75年未见面的朋友!我们又见面了!激动地与它们合影!它们见证了76年前那群衣衫褴褛的流亡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以及江西青年中学的师生们合并在一起弦歌一堂!
 
       "顾校长教导我们三个爱:爱国家、爱学校、爱科学!”、“我的母校在嘉兴"、"张才茂老师英语教得很棒!"。这是在与75年前的老学生胡祖荫奶奶见面时,这位90岁的老人说的最多的三句话!他们这一代的学生确实也做到了这三个爱!一个在嘉兴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人却认为她的母校在嘉兴!可以想象当年的老师们付出了什么!这是教育的胜利、也是管理的胜利!对比今天的学校教育或者企业管理,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22日,在朝曦中坐火车出赣州城,越南岭、奔定南,下车后叫出租上车步乡,到车步后步行近两公里到达方屋排。一路盘山穿岭,10点左右在一群自动归家的牛儿疑惑的眼神注视之下,来到了定南之行的目的地:北背卧虎山,面南而建的虎型围!
 
      进入这座赣南现存唯一一座生肖型围屋院中,立正!深深地鞠一躬,感谢它培养出了方其道伯公!方其道伯公出生于此,并在此生活到14岁,他的人格与国学教育全于虎型围内打下坚实的基础!若非方伯公的鼎力相助,茫茫流亡路,我的外公外婆将不知何处安身!何谈教育救国!我也不知会身在何处!在如同迷宫般的围屋内转了两个小时后,退出围屋,再三个90度鞠躬,向虎型围告别!拄着登山杖走到车步乡上,一辆摩托带我回到县城,吃了定南名吃酸酒鸭后启程于暮色中回到赣州。
 
       24日,在赞美声中走进了大公路27号,这座有130年历史的耶稣堂,它的斜对面大概150米处就是方其道伯公在赣州的另一处房产,一幢白色精致的带罗马柱西式洋房,因为此处现为军事机关,不允许拍照。耶稣堂隔壁,大公路第二小学,旧时为教会学校。礼拜结束后,在教堂负责人的带领下,拜访了98岁的鞠增希老传道。
 
        老人精神很好,当他听完我自报家门,睁大了眼睛:"顾惠人,赣南名人!"老人是1944年从吉安来到赣州,当时只有23岁,经常在赣州联中校董潘作琴医生家聚会,我问他潘医生家现在的情况,老人指着教堂院墙外的楼房说,这块地皮就是潘医生家的!我年轻时经常在他家聚会,我1953年考上了中华神学院,与嘉兴的陈恩鸿是同学!
 
       我听了,觉得世界很大,但又很小,陈恩鸿伯伯在嘉兴基督徒中很有名望,我家30多年的老邻居车阿姨家就是他们教会的一个聚会点。当鞠老传道听到2017年政府为已经过世56年的顾惠人出版了《爱国教育家顾惠人》一书时,对着他的外孙,也是一位传道人翘起了大姆指说,荣神益人呐!
 
    潘医生家的后人因解放以后的政治运动(潘作琴医生的爷爷乃毛泽东巜寻乌调查》中的寻乌第一大地主"屎缸伯公”潘明征)而放弃了基督教信仰,而鞠老传道以及他的家人很高兴地看到了顾惠人的后人中依然有人顺着这条信仰的道路在前进!
 
   晚上,因为明天要离开赣州了,去胡奶奶家向其告别,送上嘉兴的特产,老人说她没有什么可以回赠的,我说:"您是我秀州中学的前辈、外公的学生、大姨的同学,见到您,我就很高兴了!"90岁的老人家乐得象朵花!仿佛回到了14岁上赣州联中的岁月!当迈出胡奶奶那个开满鲜花的阳台时,衷心地希望下次来还能见到她!
 
       25日,今天要启程返禾。清晨起来,一碗肠粉下肚驱散了降温的寒意。带上一本《爱国教育家顾惠人》向鞠老传道告别,老人获知我的来意后,对身边教会年轻的同工说,这是联合中学校长,那位同工说,顾惠人我知道的。我感叹于他在此地的知名度似乎高于他的故乡
 
      人活着一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使一个已过世了半个多世纪的人还活在人的心中?漫步在遍布骑楼的赣州街头,于不知不觉中再次走入考棚街,上郁孤台,来到赣县联中的遗址,站在那两株榕树前,遥想当年办学之艰辛,只有在爱青年的前题下,一群精英才会聚集在虔城:张福良(董事长,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晏阳初先生的裢襟)、蔡智传(校董、南昌青年会负责人,青年中学校长,率青年中学全体师生欢迎来自沦陷区的华东联中师生,并两校合并)、刘平庚(校董、圣公会南昌教区主教)、潘作琴(校董、英国医学留学生),为他们所热爱的国家留下希望的种子!向两棵茂密的榕树各鞠一躬,向它们道别,感谢它们见证了这段苦难但辉煌的日子!
 
   从郁孤台边的联中遗址走出,行进在赣州古商业街上,过标准钟,即见灶儿巷,抗战时期汇聚了于赣州避难的来自于沦陷区的文人们!
 
        抗战时期,由于经国先生在赣南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赣南成为东南沦陷区人人所向往的后方,如:财政收入首先支持教育、在校学生不可以被抓壮丁等等。尽管日军时常轰炸赣州,甚至于经国先生亦差点被炸身亡,但赣州挺过了这血雨腥风的八年,既为中国保留了文化的种子,又为战后中国的重建保存了青年的力量!
 
       赣州的7日也品尝了三杯鸡、赣州小炒鱼、米粉鱼、三鲜粉、三鲜面、拌素粉等客家饮食,体会到了客家文化的热情!赣州,一个承载了家族光荣与梦想的地方,我们下次再见。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