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微笑
有一年夏天,我带着女儿去九畹溪漂流的时候,在漂流的过程中,因为疏忽,把女儿的一双小凉鞋弄丢了,虽然我们很快给她买了一双新凉鞋,但她就是不高兴,不仅哭着不吃晚饭,而且倔犟地低着头,不理任何人。
回到家,过了好久,女儿还对那双鞋子念念不忘。后来再提到这次漂流,虽然也有很多开心的时候,但她总不忘提一句,我在漂流时把鞋子弄丢了。
夏天到了,兰兰妈决定好好地做一次清洁,把家里没用的东西清理一些出去。书架上放了很久的过期的书报,已经看过没有收藏价值的书,不再穿的衣服,最后,是兰兰小时候的玩具。
在阳台的一个大塑料箱里,放着兰兰从出生到上小学时候的玩具,从快餐店的套餐赠品,到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再到兰爸兰妈出差时买的一些当地的小玩意儿,叮呤咣当的满满一大箱。兰兰妈自己也舍不得全扔,就择了几个破损的,以及她认为兰兰不喜欢的还有兰兰发本人比较体积太大占地方的毛绒玩具,装到一个黑胶袋里,在上班时拿下楼去扔在了垃圾筒里。
但是,兰兰妈没有想到的是,等她下班回家,发现兰兰又一个不剩地把它们都捡了回来。
“你怎么把我扔的东西又捡回来了?”兰兰妈问兰兰。
兰兰说:“妈妈,我看着你把它们拎下楼,我心里特别难过,我喜欢它们,我觉得我应该把它们再捡回来。”
就这样,那些破损的玩具以及笨重的毛绒玩具,又回到了兰兰家。
璐璐是我女儿的高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近,周末,我去接女儿回家,常常把璐璐也捎着一起回。女儿坐在前排,璐璐坐在后排,就听她在跟谁说话。
我以为她是在跟谁通话,可是后来听她说,“小鼠鼠,我们一起回家吧。”
因为开车,我没有回头看。等她下车后,我问女儿:“璐璐刚才在和谁说话呢,什么小鼠鼠?”
女儿笑着说:“你不知道,璐璐有一只玩具鼠简直是她的命,那是她五岁生日时妈妈送的,从此成为她的最爱,她经常跟那只玩具鼠讲话的。”
我对那只玩具鼠有了兴趣。第二次同车的时候,我还特意看了看那只鼠,棕褐色,手掌大小,铁扣做的眼睛,有一只眼睛上的黑漆都磨光了,变成了灰白色,有着细长的尾巴,这小鼠鼠常常是挂在她的书包上,有的时候她会取下来,抱着睡觉。那一天,一路上璐璐也是和它絮絮低语,不知道的以为这孩子怎么了。
听女儿说有一次她爸爸来接她回家,她把小老鼠忘在教室了,于是一路狂奔回去取回那只老鼠,跑得满头大汗的也在所不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旦拥有就希望天长地久。
可是,世事往往是莫测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这些东西终会离我们而去,引发心底深深的哀愁,那种哀愁有的时候用生离死别来形容都不过份。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丧失感。
关于丧失感,我看到的最凝炼的文字来自木心先生的一篇文章《童年随之而去》,里面写到,有一天,不到十岁的他和自己的母亲去山上寺里做佛事,住在一庵中,得一老法师赠的名窑小盂,他很是喜欢,十分珍爱,但是在离寺返家时居然忘了,于是母亲差船夫飞奔回寺,居然取到了这只碗。然后,木心在用这碗舀了河水洒泼时,碗竟然脱手而去,眼睁睁地看着这碗浮着氽着沉到河底。母亲这时悠悠地说了一句话“……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母亲的最后一句很轻,但是木心记在心里。自己的童年似乎就是在这一刻结束了——“那时,那浮氽的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这是一只碗引发的情感起伏,一句话道出的人生真相,一件事标记着一个人的童年结束。皆因得到与失去其实在转瞬间,我们都在拥有与失去之间经历着悲喜,感受人生。
如何处理丧失感,先从孩子的童年时代开始。
有一个心理医生说过,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她丢失的一个小发卡也胜过一个成年人心目中丢掉的一份工作。
我觉得很有道理。孩子的世界很小,他真正拥有的东西可能就是一只心爱的发卡、几件心爱的玩具、一双小鞋子、一只喜欢的碗,这些东西在大人看来可能都是寻常物,但在那个孩子心里却是至爱,他和它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纽带,有着深度的情感依赖,关于它的记忆也许就他的成长记忆,这是作为大人的我们所难以理解的,因为不理解,所以我们会简单粗暴地对待,用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判断这些东西,决定它们的去留,左右它们的命运,孩子们要么无奈地接受,要么就是反抗,通过哭泣,或者是与父母的对抗。
很多年前,听过罗大佑的一首歌《亲爱的小孩》,里面的歌词很感人,“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聪明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 从清晨到日暮……”
很喜欢这首歌,如果大人能用一颗平等甚至是怜惜的心对待孩子的丧失,理解他,抚慰他,孩子也能很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知道自己虽然失去了旧物,但是关于旧物的记忆永存,而且他会有新的遇见,新的开始。孩子积极开阔有弹性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许就蕴藏在这样的小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