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迁延性危害体现在,家暴不仅导致夫妻间情感的对抗撕裂,他们的子女也成为家暴的受害者,要么让孩子情绪失控、精神分裂,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要么让他们在自己未来的家庭生活中重复上演当年的情景,让家暴的阴影再次烙上第三代的心上。
大人生病,孩子吃药
——关于家暴的迁延性危害
文/绿茶
一对80后夫妻。男的为外贸公司职员,收入可观,但是压力超大。女方的职业不稳定,收入也不太稳定。两人已经育有一个4岁的女儿,妻子怀了二胎,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男的推测妻子的受孕时间后,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与妻子争吵,并且大打出手,闹到要离婚。
男的胖胖的,戴眼镜,看上去是没脾气的一个人,但他妻子的控诉中他简直如同暴君,任何人不得违逆他的意愿,否则非打即骂。更为极端的是,他不仅打妻子,对孩子也施以暴力。
一年前,尚且只有三岁的女儿因为调皮不听话,他一怒之下,拿起手边的一只袜子塞到孩子的嘴里。那是刚换下来的脏袜子,孩子当场就呕吐起来,吓得全身发抖。
从那以后,孩子就开始害怕他,只要他回家就躲到一边去。
有一天,这个男人又与妻子发生争吵,他扬言要杀人,他一边这么叫嚣,一边在厨房磨刀,听着那霍霍的刀声,妻子和孩子吓得瑟瑟发抖。
威胁,是比落实了的暴力更令人恐惧的。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这个妻子原本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但是,久而久之,也成了暴力的协作者,即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有一次,当丈夫以女儿不听话之理由把女儿打了一顿,并且罚跪之后,这个妻子就对女儿说,宝贝,你去跟爸爸说对不起。你先跟爸爸说对不起,我再让爸爸跟你说对不起。
她希望用孩子的主动道歉来达成父女和解,这简直是神逻辑。
作为一个母亲,当丈夫要女儿去跪地的时候,她的慈悲是拿一块纸板过去给女儿垫在膝盖底下。
一个四岁的孩子,她何罪之用。
父亲暴戾,母亲软弱糊涂,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的前程实在堪忧。
时间总是会给出答案。
这是一对结婚已经20多年的夫妻,丈夫是教师,妻子是公司职员,他们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可是现在,年方19的女儿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躁狂、人际关系障碍、情绪失控,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对父母的婚姻早早地就出了问题,十年前,丈夫提出离婚,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受骗而婚,他认为妻子性格坏、修养差,所有的错都是妻子的错。
对此,妻子的反击是,丈夫对婚姻不忠,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刻板,女儿的问题都是因为他的教育不当所致。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这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成绩是非常看重的,更何况他认为自己之所以现在混得不够好,都是因为当年高考没有发挥好,所以才遗憾终生。因此,他把人生翻盘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的身上,可想而知,这会给孩子多大的压力。
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考一所985大学是她的理想。
可是,在女儿读高二的时候,某次月考第一次掉到了前十名之外,这个父亲用绳子把女儿的手反绑起来,让女儿下跪,然后打女儿,一边打一边责骂。女儿打110报警。再给母亲打电话,当她的母亲赶来时,孩子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母亲吓坏了,到单位办了内退,回家陪女儿。从此,孩子的性情大变,不愿意学习,休学一年后,第二年回到学校,也无法恢复到以前的学习状态,最后基本上是靠原来的一点老底子才考上一所一本院校,但是离原来的理想学校已经很远了。
上大学后,因为环境变化,孩子适应不良,加上夫妻两总在闹,女儿一方面深受其苦,一方面又仍然希望自己有一个完整的家,不愿意父母离婚。最后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种种狂躁,当她的母亲到学校陪读,她才慢慢地好了一些。
这个对自己的婚姻失望,对自己的女儿也失望的父亲,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他认为字字句句都是饱含着自己的心血,是自己人生的总结,所有的经验与教训都是给女儿的财富。可是当他把信给女儿看时,女儿大叫着不看,捂上自己的眼睛,于是他再次把女儿绑上,用棉花堵住女儿的嘴,让女儿看信。
我看了那封信,满纸都是这位父亲所推崇的成功捷径与所谓心灵鸡汤,他把对自己不成功的不甘延续到女儿的身上,其实反映的是他在现实面前业已扭曲的心理、功利的价值观,而且他的言语和他的行为充满矛盾——他要求女儿与同学相处时懂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他对自己的妻子却斤斤计较。他要求女儿与人善,他对妻子却满嘴恶毒。扬扬洒洒上万字,看不到一个爱字,感受不到一点温情。最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最后的一段,那是近乎诅咒的警告:“如果你仍然固执己见,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将有无边无际的苦海在等待着你,有无穷无尽难AO的日子等着你去AO,再高明的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嘲笑、贬低、责骂、威胁,一封家书变成了一封恐吓信。
在我看来,这也是家暴,以家长意志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用对方不能接受的方式,强制性地灌输自己的理念,这就是暴力,语言的暴力,而且这是更具有破坏性,因为这一切的发生都寇以“我是为你好”的“爱”的名义。
一切的一切,令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恨意,两个月的暑假,只在家呆了短短十天,十天里,还发生过多次争执,女儿开始骂父亲,用这个父亲不能接受的字眼。但是,又是谁把她弄成这样的呢?
这个父亲自己并没有反省,而是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妻子,认为是在妻子教唆下女儿才变成这样的。
家暴是一颗有毒的种子,它会长出它的毒芽,开出有毒的花。
二十一岁的男孩,和自己的父亲视同仇敌,母亲去世后,他将母亲的所有金银首饰、存折以及父母房屋的房产证拿到自己手中,坚决不给父亲。
原因是,他觉得是父亲的冷漠,以及曾经的家暴,让母亲患上不治之症,过早地离开人世。
“我记得有一次,父母在他们卖菜的菜场因为小事发生争吵,他(男孩坚持不喊他的父亲为爸爸,一律称之他)拿着割肉刀追着我母亲,我母亲吓得满菜场地跑,别人都看笑话,事后我母亲羞愧得想自杀。”
“我母亲生病后,他竟然说,这病是治不好的,还不如拿这个钱去旅游。”
……
这一切是因,那么果是什么?
当他的父亲来找他,希望他把母亲的遗物给他一点做纪念,把存折拿出来取一部分钱作为母亲的丧葬费时,他和父亲打了一架。
“我永远都记得我八岁的时候,我拿自己过年的压岁钱买了一只玩具枪,他就把我抵到门背后打我,说我不应该买那个玩具的。”
“以前,是他打我,我无法反抗,但是现在,我不怕他了。我也会打人,而且我发现,打人很爽。”
二十一岁的他,没有读大学,在一家物流公司做快递,有与他的年龄与职业不相符的胖,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从心底溢出来的对父亲的冷漠、厌恶甚至是恨。
一个在家暴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家暴的模仿者。
家原本应该是温馨的港湾,可是,家暴,让家庭成为了战场。
在战场的边上,总会有孩子那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这一片狼藉。
他是最无辜的,但同时也是受害最深的。因为曾经亲眼目睹的至亲之间的狂暴与血腥,给他的人生抹上了昏暗的底色,当他日渐长大,即使夜梦回,仍然会瑟瑟发抖,他会迷失、逃避、愤怒、悲伤,但是无助。
一位至今单身的女孩回忆起当年父母争吵的情景时,她说,电影里都演不出那样的效果来,父母两个人争吵,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出轨,拿刀砍下自己的小指头,想起他们,我的脑海里只记得一地的血,还有那一截被砍下的小指头。看了他们的生活,我总在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人结婚,然后这样互相撕打逼迫质问?所以,我宁愿单身,在我这里终结那种可能会有的暴力。
家暴的迁延性危害体现在,家暴不仅导致夫妻间情感的对抗撕裂,他们的子女也成为家暴的受害者,从而影响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与幸福。
家暴中长大的孩子,遭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由于受到长期的惊吓,他们经常会做噩梦,容易情绪失控,有自闭情绪,甚至是精神分裂。有的还离家出走、辍学,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另外,他们容易在自己未来的家庭生活中重复上演当年的暴力,因为暴力也是会被“继承”的,在暴力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一些。因为一个孩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遭受过家庭暴力,往往都会接受并使用暴力,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决问题。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当他做父母时,有可能把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用在下一代子女身上,让家暴的阴影再次烙上第三代的心上,形成“暴力的循环”。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茶语微笑"公众号所有文字皆为绿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