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董春玲
(根据跟一位同事的交流案例,以梳理)
小菲和姐姐都是奶奶带大,于是她们有了一些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如奶奶是故事大王,是厨师,是理发师,是魔法师,是设计师,在俩孩的眼里。
"小菲,奶奶给你理发了!和我小时候发型一样的,如果耳边再齐一点,就更一样了。″姐姐在视频里对小菲说,无法掩饰的小开心。
"小菲穿着我的毛衣上学呀!"姐姐看到小菲穿着自己小时候的毛衣,好惊喜。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对我们来说只生一孩,姐姐的小衣服留起来的不多,这个毛衣是比较珍贵的一件了。
一样的还不止这些呢,比较经典的是那个皮狐精的故事,内容没变,讲的方式也没变,小菲学了后讲给我们时的一惊一㤞也和姐姐当年一样,在有样学样的模仿的年龄。
后来,才知道菲爸小时候听的也是一样的版本。不仅如此,姨家和舅家表妹听的也是这版本。原来,这个经典的故事已至少影响着三代了。为了更新换代,后来我们又略微作了创编。
奶奶年轻时捺鞋垫儿,鞋垫儿上要绣上花。所以奶奶针线活儿特别好,画花也特别好。小菲也和姐姐一样常看奶奶画一朵一朵的花,内容也一样。奶奶愿不厌其烦地画,也希望传承下去,小菲和姐姐均不喜欢,但喜欢奶奶画。
至于吃的呢,小菲和姐姐一样吃着奶奶做的几款经典花样面食,吃面条时奶奶还一样习惯于灵敏地将面条筷子上绕几圈……与时俱进,奶奶通过网上学习,又开发了新品种,如披萨,总也价值感爆棚地炫耀一番,小菲和姐姐一样好羡慕老人家的学习力。
一个人带大的俩孩儿,让孩子经历了许多一样的东西,而俩孩却有极大的不一样,每一个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好。一个温顺一些,一个好动一些,但都各有各的乖巧、机灵。
这得益于每个孩子生来俱有本自圆融俱足的生命力,得益于教师这份职业不断磨砺出的仁爱之心,加之长者代代相传的对孩子的慈爱。
想起家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想起271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论、自主管理,不自觉得已回到家庭里面来。
有人问,老人带孩子你放心?会带吗?方法行吗?会认字吗?我都会说:很好!对孩子而言,重要的影响人是父母,无论谁帮着带。是父母之间的关系质量、对老人待孩子的态度、与老人的关系建构如何,及父母的"三观″。
即使常不在孩子的身边,依然深深影响着孩子,孩子依靠感觉感受着这一切。
所以,我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老人家愿意为我们带孩子、帮着打理着家。也非常感恩经过自己不断学习可以在有限的瞬间里支持到孩子、并引领孩子向老人学习、给予老人充分的尊重。
这份序位的遵守和平衡的法则对孩子来说是财富!是无价之宝!是人生学问。
当小菲说:"奶奶总说我吃得少长得瘦,天天说,天天说,气死我了,难道跟我姐姐也是这么说吗?″我告诉她:"是啊,奶奶想让你们长得壮,有力气!你知道姐姐听了怎么说吗?"
小菲屏住呼吸等待着,我学着姐姐小时候说话的样子说:"奶奶,我不爱听你总是说,你说一遍我就知道了"。小菲总会把学到的又去说给奶奶听。就这样,她找到了表达的方法,老人家也尽量做到小调整。
不试图去改变老师、指导老人,也不试图去改变孩子,"尊老"要"尊"到位,"爱幼要"爱"到位,学习爱"一样的",学习爱"不一样的",这是为人父母的功课!教育是给予影响而非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