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除夕,我和家长们谈一谈“教育理念和原则”这个大话题,因为理念和原则是最宏观的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正确而明确之后,自己就有主意了,遇到各样事情都能灵活地应对,而且都能做在正确的范围内。将来不论是学作文还是其他各科,以及书本以外的方方面面的培养,都是同一个道理。
一、不要试图去“教育”孩子,而要去“影响”孩子。
孩子不是泥巴,你捏他什么形他就是什么形,他是有弹力的,有阻力的,还有主观意志的,要想塑造这么一团又粘又艮还四处乱跑的“特殊材料”,用雕刻泥巴的方法是不行的,只有顺着劲儿地,去引导去影响。
说教的方式就是雕刻泥巴,以为一刀刀地刻总会成形的,其实这种方法对孩子一定是不灵的。
顺其势而引其路的方法包括:
1、家长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样做。
2、允许孩子试错。不让试一试孩子怎么能知道哪个对哪个错,哪个好哪个不好?大人有经验,知道对与错、好与坏,孩子凭啥就要接受呢?他不试验一下怎么能认识到自己的脑子里呢?就像大人讲一百遍自行车该怎么骑,他能会骑吗?不还是摔够了数就自然会的嘛。
3、耐心、持久。这种“特殊材料”的反应不是那么快,甚至挺慢,所以家长得抻得住劲儿,必须用一个持久不变的力,持续地施加影响,否则前功尽弃。一旦发现施力有衰减,必须立刻自省且悄悄恢复,让被影响者没有察觉。
二、别把孩子当“孩子”,而把孩子当“同事”甚至“上司”。
三岁以下的孩子用命令还能好用,八岁以下的孩子用说教还能好用,八岁以上就不能全是说教了,而是逐渐引入平等对话了。到十二岁,已经基本完全平等了。因为孩子知道自己在长大,会逐步争取发言权、建议权,甚至决定权。其实这是好事儿,更是必然。可惜很多家长不甘心,以为不论孩子长到多大,都是我的孩子,永远用对待三岁孩子的眼光看待身高比自己还高的孩子,这怎么能行呢?!
以第一条顺势而为的原则,家长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调整看待孩子的视角:小时候是从上向下看,到八岁就只是三十度向下了,到十二岁就基本平视了,到十八岁甚至还得仰视了呢。
心理视角正好与物理视角相吻合,孩子逐渐成为了平等的“同事”,甚至比你更高明的“上司”。设想一下,你和同事说话时,是想啥说啥口无遮拦吗?你心里委屈时,敢拿老板出气吗?所以,只要肯拿出平等和尊敬的态度,家长是一定能和孩子处理好关系的。
三、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太急
为什么要求孩子各样都优秀呢?家长自己也不是各样都优秀啊!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的孩子长大也注定是个平凡人,做个快乐的平凡人就可以了,不枉此生。
就算家长都很优秀,那孩子还小呢,如果要求他和已经努力了多年的父母一样优秀,那不是揠苗助长吗?
现在很多家长就是个急啊,火急火燎地催孩子快跑!快跑!跑到前面去,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人生八十多年相当于两个马拉松距离(80多公里)的长跑,也就是从沈阳北站跑到鞍山,而八岁的孩子还没出二环呢,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有经验的长跑运动员都知道,起跑太快的人,一定跑不完全程的。
最后,希望家长们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祝大家除夕快乐,万事顺意!
作者简介:
小麓怡然,出生在教育世家,教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