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漳县盐事杂咏(十五首)
一、漳县盐井
盐井开创自周秦,千年沿革到于今。
汉设盐官行专卖,帑藏岁增几多银?
二、辘轳汲井
百尺深井汲盐泉,巨筲辘轳绠索牵。
六十五家分卤水,刘氏沿袭柯寨权(1)。
三、挑匀水
卤水一筲四百斤,上坡“抬手”汗如淋。
闲汉相机挑匀水(2),聊挣小钱几十文。
四、熬盐
盐白质细在火候,烈焰升腾卤渐稠。
慢熬盐酱色如玉,捞取制盐盖字头(3)。
五、制水盐
瓢舀盐酱入笊篱,刮板抹光细打瓷。
盐头冷却凝结后,水不外渗宜驮背。
六、制火盐
草木灰铺厚且平,灰上复将纱布蒙。
砖模盛酱脱布上,渗去盐水摞烤烘。
七、盐洋芋
颗颗土豆净无泥,抛入盐锅任烹煮。
街头小吃翻新样,青睐无过盐洋芋。
八、盐娃娃
单方暖胃盐娃娃(4),文士搜求添风雅:
玉体玲珑竞奇巧,太湖美石难描画。
九、采樵
平明樵子入深山,驴驮肩背日暮还。
雨露风霜浑不觉,青山斫尽供煮盐。
十、卖柴
破晓负薪入市廛,已见柴草满河滩。
柴踏欺人强忍痛(5),三文难得两文钱。
十一、贩盐古道
一从卤水出盐川,盐井千载惠陇原。
四通八达崎岖道,驴驴贩运出其间(6)。
十二、盐卷
灶户依例纳盐课,犹向县署上赠盐。
换得子侄享盐卷(7),应试免交红卷钱。
十三、盐昌寺
晴空袅袅泛青烟,山顶神殿气森严。
盐神戴索缘何事?防会盐婆赴盐官(8)。
十四、盐神庙会
十月十五逢庙会,八方远近万人集。
盐昌殿里香火盛,大戏场中私语稀。
十五、盐井腾飞
瓦釜铁锅煮卤水,作坊延续二千年。
盐井腾飞今日事,真空盐厂好壮观!
注:
(1)据《漳县志》载:“盐井创自秦时,地向系刘氏私业,明洪武时,六十五家浚井甃木,扩充办理。”故六十五家灶户有分享卤水的权利,而地主刘氏得享柯寨水的权利。柯寨,拽汲上来的卤水在转倒入抬桶的过程中,溢出流淌而汇入井前水池的那部分卤水(水流形似树枝,即所谓“柯寨”者),人称“柯寨水”。
(2)挑匀水:“绞手”汲上卤水倒入抬桶,由两名“抬手”抬着四百多斤的卤水送往盐灶。上坡时尤为吃力,此时便有无业游民上来分水帮挑,人谓之“挑匀水”。
(3)字头:原指参与浚井的六十五家灶户领取卤水时,每个盐灶按姓氏所取的字,后有所变化,灶户增多,改以《千字文》取字。灶户制出的盐头、盐砖均盖有“字头”以作为印记。
(4)盐娃娃:系盐锅烧破卤水滴入火中烧结的产物,形似盆景假山、太湖石等。当地人用以治疗胃胀,而文人雅士则当作摆设来搜求。
(5)柴踏:盐井街头一些无业游民倒卖柴草,欺负老实巴交的山里卖柴人。他们踏住柴草、压低价钱与你纠缠,别的买主不得掺和,直磨到柴主无奈,贱价出售。当地人称此无赖曰“柴踏”。
(6)驴驴:上世纪40年代以前,漳县只有牲口能走的崎岖小路,漳盐外运,驮队以毛驴为主,故而陇西、岷县等地称漳县赶脚盐贩为“漳县驴驴客”。
(7)盐卷:科举时代,灶户须每月向县署儒学免费供盐,而其子侄应试时得享受免费考卷,即礼房免纳“卷钱”,训导免收“印红钱”,是谓“盐卷”。
(8)盐神爷颈系铁索,这是盐井人为防盐神赴礼县盐官与盐婆幽会带走盐脉,而采取的约束手段。下民禁锢上神,堪称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