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里,诗人的墓很多。从古到今,由于诗人特有的敏感他们总是作家群中可歌可泣的一族,这从他们的墓地和墓志铭上就可以看出程曾厚先生在其著作《圣母院的钟声》里“拉雪兹神甫公墓”一节中写道:“走进公墓大门,左首便是浪漫主义诗人缪塞墓:一尊大理石头像,没有墓龛,但头像后有黄石小龛一方,加上这一带浓荫福地,可供这位身体纤弱的诗人避风雨了。”
在缪塞头像下有一块基座,上面刻着悲歌《露西》中的六行诗,作为诗人的墓志铭:
各位好朋友,我死以后,
请在墓地上栽棵柳树。
我爱柳丝的淡淡哀愁;
苍白的柳丝为我飘拂,
我将长眠的这片泥土,
有柳荫撒落,又轻又柔。
据程曾厚先生说,“环顾四周,没有见到这棵据说是屡栽屡毁的柳树。”不过,从图片上看来,缪塞塑像的脸上真有树荫撒落,虽然不是柳树,总可以聊表大自然对他的爱意了吧。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1810-1857)在少年时就被誉为“诗坛神童”,20岁出版了第本诗集,而且一鸣惊人。但是缪塞也有致命的缺点,他风流倜傥,玩世不恭。1833年8月,他和女作家乔治·桑相爱;12月,两人相伴到意大利威尼斯游玩。在途中缪塞的轻浮引起乔治·桑的不满,后来虽然重新和好了一阵子,但是在1835年3月两人终于最后决裂。这场爱情以悲剧告终,给诗人的心灵留下巨大的创伤,终身未能愈合。
和乔治·桑分手之后,缪塞感到“心灵中有东西想要出来”,于是用两夜一天时间,一气呵成,写出了长诗《五月之夜》。全诗以诗人和缪斯的对话形式展开,而缪斯只不过是诗人的化身而已。缪斯责备诗人慵懒,鼓励他可以写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并提出“痛苦的诗学”:“只有巨大的痛苦才能使我们伟大。”但是诗人心力交瘁,并没有接受缪斯的建议。
1835年至1837年,诗人写出了四首《夜》,成为缪塞和法国抒情诗的名作。缪塞的诗都是真情实感,如行云流水,亲切感人。法国学者罗贝尔在《十九世纪诗人论》说:“他是我国最有个性的诗人,最诚挚、最真实的诗人。”还有一位法国作家说:“我们人人熟记他的诗。”
缪塞还写过《一个世纪的忏悔》、《克鲁瓦齐勒》等多部小说,创作过《烛台》《慎勿轻誓》等多部剧本,后世认为缪塞的戏剧成就很高。可惜的是,缪塞由于失恋意志消沉,最后16年几乎没有作品问世。
更为可惜的是,1842年缪塞居然患上了一种与他同名的疾病—缪塞症,它的症状就是很有节律地摇头。他的兄弟保尔曾经这样描述缪塞的病:“(1842年)3月的一个上午,午餐时我发现我的兄弟脉搏每搏动一次,他的头就会不由自主地摆动一下。他问我和母亲为什么怪怪地看他。我们把所看到的症状告诉他。他对我们说:“我还以为这种症状不易察觉呢。不过,请你们放心。’我也不知他怎么用食指和大拇指在颈脖上按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工夫,他的头就停止按脉搏的节律摇动了。他接着对我们说:‘你们瞧,这种可怕的病症用简单而便宜的办法就给治愈了
其实这是一种主动脉瓣膜病变,一种很危
险的病。因为这种病,缪塞不得不经常服用哂
啡、氯仿和苦艾酒,但是这些东西反过来又加
重了他的病。4月26日,缪塞在与他叔叔打扑
克牌时发现,他听不见别人的说话声,但却能
听见钢琴曲、歌曲《桤木林的国王》和舒伯特
的乐曲等音乐。给他检查病因的医生们比较乐
观,让他接受一种所谓“明胶浴治疗”。但缪塞
自知情况不妙,所以向亲人朋友谈到了自己的
死亡。他害怕还活着时就被埋了,因此请求别
人给他割断动脉,他还希望在他的灵柩里放
小件他姐姐玛瑟琳的织物。
洗完明胶浴以后,家人给他裹上一条暖和的毯子,再用布带包住他的面孔,缪
塞觉得自己被包在了裹尸布里,因此他喊道:“为时还早呀!”洗过澡,他觉得好
受一些,又说:“安静有多好。人们害怕死亡真是大错特错,死亡只是安静的最高
表现形式
5月1日晚上,他又一次昏迷过去。当有人问他是否不舒服时,他示意没有
接着轻声说了这一生最后的一句话:“睡觉……我终于要去长眠了。”
第二天,5月2日凌晨3点15分,缪塞在巴黎蒙塔波街6号与世长辞。出殡那
天,有四十多个人跟随灵车去拉雪兹神甫公墓。后来,让·巴尔为缪塞创作了一座
雕像,并且在底座上,刻上了那著名的六行诗《露西》,作为他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