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卡尔维诺《阿根廷蚂蚁》:精细打着饱嗝的蚂蚁

时间:2020-10-18 16:43:25    来源:

作者:程庸

上尉是卡尔维诺小说《阿根廷蚂蚁》(《白天的猫头鹰一意大利当代中篇小说选》,北京出版社,袁华清译)中的主人公,他在树上缠着一小根铁丝,与树干构成直角,铁丝末端缚着鱼肠,中间折成锐角状,角尖朝下,成V形,下方吊着一个小罐,里面盛着煤油,显然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树上的蚂蚁闻到腥味后,饥饿感迫使它们顺着铁丝往前爬,与打着饱嗝的蚂蚁(吃了鱼肠后返回的)迎面相撞后,掉进煤油中送了命。当然也有身子敏捷的,迎面轻轻一跃就保住了小命。但多数是相撞摩擦,一个个趔趄,掉了下去。每分钟平均消灭40只,每一小时消灭2400只。小说开始到此,写的是灭蚁运动,接着发生了转机,掀起了一个高潮。前头写各种灭蚊方式,大笔粗写,坚定有力,但到了这儿,却精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如此,作者对蚂蚁还有一番研究,认为光消灭这些蚂蚁没用,蚁巢遍地都是,每个蚁巢里都有一位蚁王,它能繁殖出几百万只小蚂蚁,所以人们杀不胜杀。之后上时想出了好办法:让蚁王挨饿。工蚁外出觅食,拖回去是孝敬蚁王,如果大量杀死蚂蚁,觅食的数量减少,蚁王就会挨饿,哪怕天再热,蚁王也会拖着肥胖的身躯亲自出来找食,这时候,就可以杀死了

这样精细的描写,简直像一部科普故事。读者要问,有必要这样么?这仅仅为了追求精细的效果?当然不是。精细是这部小说的必然面貌,它描写的对象是蚂蚁,非精细不能显示故事的魅力。如“蚂蚁被掐死后,像一粒粒黑色的小细纱似的往下掉,但它们那股刺鼻的蚁酸味却久久地停留在我们的指头上”,“像细沙子一样的黑红色的死蚂蚁。这些死蚂蚁缩成一团,头足难分,发出一股股刺鼻的酸味”,“仔细瞧,却看见一只小蚂蚁正朝着我的方向徐徐前进,接着又发现,它只是一支蚂蚁大军中的一员。这对蚂蚁扛着大过本身几倍的面包屑和其他食品,和别的蚁军频频相遇。有的地方蚁群糜集,似乎粘成了一团,犹如伤口外面的结痂”。所有这些描写皆显示了作者的功力,他不怕过于繁琐的指责,他知道这部小说就要这样处理,所谓的当精细时就精细,当粗略时就粗略,就是这个意思。只有精细描写,才能让读者联想到蚂蚁所具有的腐蚀力量,这种腐蚀是无声的,隐蔽的,且又是致命的小说的主旨是揭露意大利社会的各种痼疾,这些痼疾已经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者很巧妙地把这些痼疾的罪魁祸首推到了阿根廷蚂蚁身上,显然这是一个象征,而且是一个很精到的象征蚂蚁虽小能耐却了不得,能把一个壮汉腐蚀到形销骨立的地步。蚂蚁的力量是无声的,呈渐渐蔓延状,能把一棵大树啃噬掉,能推倒一堵墙。从这些特征上看,与导致意大利社会腐烂的各种痼疾最能够对应的便是蚂蚁了。这部小说通篇写的是如何掀起一场灭蚁运动,但这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并没有点明所谓的主旨,而全然通过灭蚁过程,散发出一种鱼腥味般的思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