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加利福尼亚旅馆
欢迎你来到加利福尼亚旅馆
这是一个美妙的地方
这里永远有空余的房间
年四季任何时候都向你开放
1970年的某一天,戴维·格芬像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作为美国最红的乐组合CSN&Y的经纪人,格芬却并不快乐,他越来越发现自己手上捧着的是一块烫手山芋。乐队成名以后,四名成员的脾气越来越大,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自己老是得像哄小孩似的哄着他们。尤其是克罗斯比,最爱耍大牌,前几天居然要趁自己去墨西哥公干的机会帮他走私些上等墨西哥大麻进来,害得他差点被警察抓住。格芬觉得自己不像他们的经纪人,倒更像他们的保姆,他实在是厌倦透了。另外,他发现无论自己和唱片公司怎么谈判,所签的合同怎样有利于乐队,可最终赚大钱的还是唱片公司,而且乐队越红,公司拿走的钱就越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自己都是在给别人打工,格芬越想越气。
他拿过秘书递过来的邮件,开始一封一封地看。当他打开一个署名杰克逊,布朗的包裹时,发现里面装着一盘显然是小样的磁带,和一张布朗本人的大照片。“怎么老是有人觉得自己是飽勃·迪伦?"格芬暗想。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好几个这样的包裹,自荐人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创作歌手”,而且都自比迪伦。“这个更傻,还寄来了照片。迪伦本人会干这种不上台面的事情吗?
格芬冷笑一声,把照片连同磁带一起扔进了垃圾筒。
第二天上午,格芬的女秘书突然跑来对他说
还记得你昨天扔掉的那盘磁带吗?我拿回家去听了听,很不错呢!你应该仔细听一下。
“什么?你竟然翻过我的垃圾桶?”这个当年曾经在威廉·莫里斯中介公司的收发室截UCLA文凭确认信的格芬对这种事十分敏感。
“不是故意的。”女秘书红着脸答到,“我先看见了那张照片,觉得那个小伙子长得很好看,就忍不住把磁带拿回家听了一遍。
当天晩上,格芬真的把这盘磁带拿回了家。一听之下,他才发现自己真的要感谢那个女秘书。这个布朗嗓子虽然不是特别出色,可他写的歌曲倒是真不错。第二天他马上吩咐女秘书和布朗联系。两人一见面,格芬发现这个布朗长得浓眉大眼,高颧骨,确实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两人见如故。其实这里面还有一点猫膩,原来格芬有同性恋倾向,特别喜欢长得漂亮的男孩。
这个布朗不但人长得好,而且也很有才华。他1948年10月9日出生于德国海德堡,父亲是名职业军人。五十年代初期他们一家搬回了美国洛杉矶。布朗从小就喜欢音乐,自学了钢琴和吉他等多种乐器。六十年代初,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上了民歌,并出入于南加州大大小小的民歌咖啡馆,还和蒂姆·巴克利成了朋友。他不但吉他弹得好,而且还很喜欢创作,早熟的他在十几岁时写的歌已经有了成年人的心态。1966年,刚刚从中学毕业没多久的布朗就和“伊莱克特拉”唱片公司签了合约,公司看中了他的创作才华,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迪伦式的歌曲作者。可布朗拿到了五百块签约费后没多久就因为私藏大麻而被捕,五百块钱全部交了罚金。破产后他决定去纽约找工作,因为那里的机会多一些。在格林尼治村布朗认识了女歌手尼科,喜欢年轻男孩子的尼科爱上了这个漂亮而又有几分腼腆的十八岁的年轻人,邀请布朗为她伴奏,两人一起活跃在格林尼治村的民歌舞台上。
可是,好景不长,尼科很快就和先锋电影导演沃霍尔搭上了,并进入了沃霍尔的小圈子。布朗很瞧不起沃霍尔,觉得他是个故弄玄虚的家伙。不久布朗就告别尼科,回到了洛杉矶,在当地组织了一支民歌摇滚乐队,却很不成功。这时已是六十年代末,“伊莱克特拉”公司从签约“门”乐队的成功中尝到了甜头,决定放弃纯民歌,走摇滚路线。结果布朗在没有出版一张唱片的情况下就被公司解雇了。不过,公司的首席民歌手汤姆·拉什曾经翻唱过两首布朗写的歌,这个约算是没白签。
解约后,布朗开始四处邮寄自己的样带,想再找一个东家,结果被格芬相中了。格芬立刻就拿着样带去找自己的导师兼合作伙伴,“大西洋”唱片公司的老板厄特根,他觉得既然自己把CSN&Y这棵摇钱树推荐给了“大西洋”,厄特根一定会回报他的。可谁知,厄特根听了样带后竟然不为所动,拒绝签下布朗。这下格芬可火了,他冲厄特根嚷到
我告诉你,布朗是个天才。我是在帮你一个忙,你肯定能在他身上赚上个几百万的!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赚这个钱啊!”厄特根寸步不让,反唇相讥。
这下可把格芬好强的性格给激起来了,他回家后立刻决定自己开公司,尝尝做老板的滋味。
1970年,格芬拿出40万美元,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取名“避难所”( Asylum)。“大西洋”唱片公司答应负责“避难所”的唱片发行,这一点倒是帮了格芬的大忙。当然了,厄特根也不是什么活雷峰,“大西洋”在替小公司办理发行上赚过大钱。六十年代有名的独立唱片公司“斯塔克斯”(Stax)、“摩羯宫"( Capricorn)和英国的“维京"(vrgn)等都是由大西洋代办发行的。
格芬一开始就对外宣称,“避难所”将会以满足艺人的艺术追求为主,赚钱为辅,他要把新公司办成一个真正的体制外艺人的避难所。当然,作为商人,钱还是要赚的。他规定“避难所”将不付给艺人一分钱签约费,而且艺人的版权分成还必须和公司对半分。但是,公司将会给艺人提供充裕的生活费和唱片制作费。格芬知道,版权费是个大头,只要有一个艺人成功了,那50%的版权费就可以抵消所有的开销了。布朗作为第一个签下的艺人,从格芬那里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他的第一张专辑精雕细刻,花了快一年的时间还没有完成。这下格芬可有点等不及了,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钱往水里扔啊!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签下的其他几位艺人身上,而他们都是布朗推荐给他的。布朗为人和善,在洛杉矶音乐圈中人缘极好。事实证明,布朗不但是“避难所的签约艺人,而且还是公司的星探,而后者为公司所做的贡献要比前者大得多。
就在布朗和格芬签约后不久,他就把自己的好朋友格伦·弗雷( Glenn Frey)推荐给了格芬。
弗雷1948年11月6日出生于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在他五岁的时候,望子成龙的母亲就逼他学弹钢琴。可在听过两场“披头士”的音乐会之后,他把钢琴扔到了一边,开始学弹吉他。弗雷家境不富裕,只能住在底特律的贫民区,混乱的街头生活把弗雷训练成了一个满嘴脏话的小流氓。弗雷早熟,他很小就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女人,而最能讨女孩喜欢的就是摇滚乐手。为了这个目标,他开始苦练吉他,并很快就在当地有了些名气。由于弗雷人长得挺漂亮,又能说会道,有好多女孩子愿意和他交往,为此他没少挨她们男朋友的揍,光鼻子就被打断过好几回。不过,他的吉他技术倒是突飞猛进,因为他技术好,要价又低,所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棚虫,给一大堆老摇滚们录制过唱片,并在实践中掌握了黑人“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的精髓。源自底特律的著名黑人唱片公司“摩城”(Motown)就是靠这种音乐起家的。
中学毕业后,弗雷被母亲通着上了一年大学,可他的心早就不在读书上了。1968年夏天,他的众多的女朋友之一
一个名叫乔尼的女孩居然决定要离开他,和姐姐一起去洛杉矶的音乐圈里碰碰运气。弗雷突然发现这个乔尼很有魄力,便追到了洛杉矶,想和她再续前缘。去了才发现,乔尼的姐姐在洛杉矶结了婚,丈夫也是一个歌手,名叫JD.萨瑟(JD.Souther)。萨瑟比弗雷大三岁,也出生于底特律,算是弗雷的半个老乡,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随家人搬到了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萨瑟最早喜爱的音乐是源自南方的老摇滚,后来也开始听民歌和乡村歌曲。他来洛杉矶是为了当明星的,可运气却一直不好。他和弗雷聊得很投机,便坚定组织一个民歌二重唱。两人签给了一个德克萨斯人开的唱片公司“阿莫斯”(Amos),并在公司的鼓励下开始写歌。为了找灵感,两人每次都先靠大麻把自己弄得晕乎乎的才开始动笔,结果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奇谈怪想,除了自己没人听得懂。可想而知,他们在公司出的第一张唱片根本就没有销路。不久,“阿莫斯”就把两人晾在了一旁。百无聊赖之际,两人开始整晚整晚地泡在洛杉矶的音乐酒吧里。他们最喜欢去的就是日落大道上的“游吟诗人”俱乐部
前面曾多次提到,这个俱乐部是洛杉矶音乐圈中最有名的演出场所,也是当地乐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在这里见到几位乐坛名人或者唱片公司的老板和星探。这里还是一个乐手们寻欢作乐的地方,毒品随处可见,酒更是消费无度,骨肉皮们也爱来这里寻找猎物。就是在这里,弗雷遇到了布朗,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布朗此时还没签约“避难所”,穷得叮当响。他在离洛杉矶不远的一处贫民窟里找到了一幢公寓楼,每间屋子月租金只要六十块。弗雷和萨瑟正好也没钱了,两人便在布朗的楼下租了一间房子合住,这时萨瑟的新婚妻子因为看不惯萨瑟风流成性,和他离了婚,弗雷的前女友也不愿意再和弗雷好了,两人又成了光棍。做了邻居之后,三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弗雷和萨瑟都很喜欢布朗写的歌曲,他虽然也是只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却有办法让这些本来很个人化的感情听起来却很大众化。弗雷和萨瑟从布朗那里学到了很多写歌的技巧,三人还经常在一起竞争,看谁写的歌最好。这段生活让三人都写出了一批比过去好得多的新作。布朗签约“避难所”之后,把弗雷和萨瑟也推荐给了格芬。在格芬付给“阿莫斯"唱片公司一笔数目很小的“赎身费”之后,两人正式成了“避难所”的一员。
刚签约那会儿,三人仍然一有机会就往“游吟诗人”俱乐部跑,美酒和美女比什么都更能吸引这三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光棍汉。不过,布朗和弗雷似乎更有心计,两人在寻欢作乐之余花了很多时间广交朋友,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而生性风流的萨瑟却把眼光更多地放在俱乐部的美女身上。一次,他发现了一个衣着性感,打着赤脚,有一双会钩人的大眼睛的漂亮女人,萨瑟立刻就爱上了她,一问才知,她就是已经小有名气的女歌手琳达·龙斯塔特(Lindaronstadt)。龙斯塔特1946年7月15日出生于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很适合唱乡村歌曲。不过,后来她又迷上了民歌摇滚,不愿意把自己的歌路局限在乡村上面。六十年代中期,她从亚利桑那大学退了学,只身一人去洛杉矶寻求发展,不久就加入了一个民歌摇滚风格的乐队,并签约“国会大厦”唱片公司。可惜,他们在“国会大厦”出版的前三张唱片反响一般,不冷不热。1968年乐队解散后龙斯塔特决定单飞。可此时公司却开始考虑把她变成一个纯粹的乡村歌手,在她单飞后出版的第二张名叫《丝织钱包》(Silkpurse)的专辑封面上,公司居然异想天开地让她和一群小猪站在一起,裝扮成一个脏乎乎的农家姑娘。虽然这张专辑在乡村音乐排行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龙斯塔特却非常不满意自己的新风格,她不想一辈子就在乡村音乐这棵树上吊死。
龙斯塔特天生爱热闹,人长得又漂亮,经常出没于“游吟诗人”俱乐部这样的音乐人聚集区并很快就成了洛杉矶音乐圈中那帮男性乐手争相追逐的对象。她很会对付这帮荷尔蒙过剩的楞头青,她的欲纵故擒的游戏心态伤了很多毛头小伙子的心。一天,她在“游吟诗人”俱乐部见到了在洛杉矶有些名气的音乐制作人约翰,博伊兰(JohnBoylan),两人聊了一晚上,谈得非常投机。几天以后,龙斯塔特就睡到了博伊兰的床上。在枕头边上,龙斯塔特向博伊兰抱怨自已的经纪人不懂音乐,提出要博伊兰为她找几个高质量的伴奏乐手,并全权负责制作自己的下一张专辑。博伊兰自然一口答应了下来。他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弗雷,因为他曾经在“游吟诗人”俱乐部每星期一晚上举办的业余歌手“呼特日”上听过弗雷的演唱,觉得此人吉他不错,写的歌也较有水平他向弗雷开出了每周200美元的价钱,条件是不能再和萨瑟在一起唱歌了。对于弗雷来说,每周200块简直就是“天价”,更何况是给漂亮的龙斯塔特伴奏!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他和萨瑟的民歌二重唱小组也就宣告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