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刘方计‖我爱故乡河畔的枰柳

时间:2020-10-18 17:22:35    来源:
文/刘方计
 
我的故乡,是座落在決溪河(乳山河)畔中上游南岸的一个小山村,是明朝废弃的一座屯兵的古营寨,明宣德年间老刘家南小碾一支从乳山的黄格庄搬此居住,得村名曰南寨。
 
故乡的河,源自上游的三海山。河流蜿蜒曲折,顺流而下。河畔多柳,大自然造物,没人商量,没有谁在河畔植柳的记载和传说,纯土生土长。炊烟缭绕的山村,弯弯曲曲的河流,和繁茂茁壮的枰柳相映交辉,像墨客挥毫的一幅画。
 
我说的这种枰柳,可不是《诗经》里说的“惜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杨柳,也不是我的拙作《新春第一绿——柳》的柳,而是故乡特有的一种乔木树种,老辈子传下来叫枰柳,亦叫河柳。这种枰柳虽不像故乡的山水和人一样的显赫,但它却与山水和人同在,它的灵性与山水和人融为一体,在岁月的雾霭中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实现着自己的生存价值。
 
故乡的枰柳,发小柔弱,它是由树上成串的种子随风漂落地面,而后随水流淌,泥沙於积地下,然后发芽、生根出土。初见天日的时候,它就像出土在阡陌里的庄稼苗一样瘦小,你看它黄嫩中带着倔强,后经河水的滋润,成墩生长,呈灌木状。灌木状的枰柳幼苗,长势喜人,开始像长葱一样,蹿着高的长,三年后的灌木枝条每年可长三四米长,指头粗的枝条茁壮顺直,不生枝杈。此时,聪明的故乡人很早就看到了它的价值。他们在每年处暑后,就开始割这种条子用来编制条制品,有粪篓子、抬筐、车扁篓、驴驼篓等;有的人还稍湿剥了皮,晒出白条,粗条编成大白条篓子,装地瓜、芋头、地瓜干和菜类,名曰菜篓子;小而细的条子就编成送饭篓子,或是正月出门走亲戚装饽饽的出门篓子。那可是漂亮极了,可和现在的礼包、手提包相媲美。
 
故乡有一呱,叫“老柿烘滑冰,上下来去”,这呱除了回放过去孩子玩趣之外,还嵌入了平柳的功劳。说的是故乡河畔盛产枰柳树。枰柳树墩每年有新芽抽条,把条子割下,扒皮晒干,编出的菜篓子又漂亮又耐用,是村民的一项不菲的经济收入。老“柿烘”的爷爷是一个编篓子的高手,无疑也就为老“柿烘”花样溜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支持。老“柿烘”滑冰确实很有意思,他把大白条篓子用红红绿绿的布条进行了装饰,前面并排拴四根绳子,由四个人在前面拉着跑,他端坐篓子中间,头戴用槅档(高粱秸)扎的帝王帽子,帽子上插着耀眼的红绒球,像挂着一个熟透了的柿烘,耀眼显嚇,指挥吆喝着拉手。四个拉手称为四大金刚,他们头戴槅档扎的武将头盔,并且每人手握一根一米半的松木棍子,棍子下端插着一根1号铁钉,其用意是为了往上游拉的时候,用棍子往冰上一插,能使上劲。就这样,彩带飘耀,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在決溪河的冰上滑来滑去。每当他们出现,简直就像当初隋炀帝的御船行走在大运河上一样,好不风光的。据说,老“柿烘”的爷爷每年冬天要把三四只大白条篓子投到冰上。从此人们也把他的这一行为总结为:“老柿烘滑冰,上下来去”的呱。这白条篓子就是上述的枰柳条子编成的,这呱可能是故乡有关枰柳的最早记忆和记载。
 
故乡的枰柳树不仅美化了河畔的环境美,而且为家乡人民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他们对枰柳树的青睐和关注、开发和利用的手法空前绝后。他们在每年砍条子的时候,从来不是掠夺性的,而是在每墩条子里留出一根最粗壮、最顺直、也是最有造就的条子,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树大根茂,既可充分吸收水分,又可用庞大的根系固堤防水患,待树长大后,人们就割树作木材用,这无疑是山水和人树双嬴的举措。
 
枰柳的美,不光以高大葱茏的树冠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粗大的树干,锯倒之后,剥了皮凉干,像琼脂一样美观,它没有疤节,是上好的门板和菜板的制作材料。宽大椭圆型的柳树叶子,更是给人带来好多好处。记得三年自然灾害的岁月里,春天青黄不接,人们饿的肚皮贴脊梁的时候,就去捋枰柳叶子用来充饥,他们把捋来的嫩黄叶子,回家用热水浸泡到没了颜色,用来碴渣吃,噴香顺口,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小时候,我们把长成的枰柳树叶子用石头颠烂,撒到河里药鱼,当鱼被药的昏昏沉沉的时候,捞鱼的喜悦无以伦比,真是开心极了。捞出的鱼放到鱼篓里,上面再捋一些平柳叶子覆盖在上面,能保证鱼新鲜不臭。
 
哦,故乡的柳树,在耳濡目染中养就了坚贞不屈的性格,就是在负重的岁月里,它也从不低头弯腰,它的树干始终是直的。它的枝条,见证着故乡岁月的变迁和兴衰;它的叶子,就像跳跃在決溪河水面的音符,抑扬顿挫,随着河水哗哗的旋律,演奏着故乡人民的喜怒哀乐,跟随着时代的主旋律,展示着自己生命的辉煌。
 
我爱故乡的人,爱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更爱故乡河畔的枰柳。
 
刘方计,山东乳山市崖子镇南寨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