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将“东方主义”简明地定义为“关于何为东方的西方世界的知识体系”。“东方主义”,就是关于东方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希望它是什么的西洋人的幻想的别名。因此,无论知道了多少东方主义,对真正的“东方”还是一无所知,知道的不过是西洋人头脑中的东方。
最脍炙人口的“东方女人”,应该是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对,在东方主义的视野中,日本就是被表象为“蝴蝶夫人”。用现在的话来说,蝴蝶夫人就是单身赴任的驻外人员的当地妻子,她的情人接到本国的调令后把她体面地抛弃了,但这个不甘死心却又软弱无力的女人,日复一日望着大海,沉溺于“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你一定会来接我”的幻想之中。无需赘言,这个幻想,不是蝴蝶夫人脑子中的幻想,而是创作出蝴蝶夫人这一形象的普契尼的脑中幻想。
对于西方男人,没有比这更舒适方便的幻想了。对方是不能理解的他者,这意味着,那既是充满迷幻魅力的快乐之源,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威胁的完全无力的存在。对方不但作为诱惑者主动委身,还在自己离去之后毫无怨恨地继续爱慕自己。对“被我抛弃的那个女人”所怀有的一点点心痛的感觉,也因女人的爱的伟大而得到净化。还有比这更能满足西方男人自尊心的故事吗?质疑“那种女人怎么可能有”的声音,被西方人的巨大幻想所淹没,没人听见。东方主义就是让支配集团不去面对他者现实的装置,所以,你无论如何陈述“日本女人其实并非这样”,这种声音也传不到他们的耳朵里。用更低俗的话说,东方主义就是西方男人的自·慰·品。我真弄不懂看到这种自·慰·品还拍手喝彩的日本观众的心思。我一看到《蝴蝶夫人》就作呕,根本没法心平气和地看下去。
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王兰译
上海三联书店
*上野千鶴子『女ぎらい:ニッポンのミソジニー』
网友评论精选:
斩首之邀:上野老师是专门研究东亚女性的教授,特别是各国对东方女性不同的歧视问题。看过后了解才有发言权,然而这国有的物种却也只是嘴嗨杠精“你不会别看啊。”ps:发这段是证明日本有相当一批学者很不满《蝴蝶夫人》,不是本国个别中学水平的网民嘴嗨之下的“我也没看到人家日本不满蝴蝶夫人。”
「“妇女能顶半边天”我是从新中国学到的,中国妇女经过几十年运动在50-70年代实现摆脱家庭走向工作岗位,然而自改开之后竟变成了“妇女就业难”等问题,我这本书叫日本的厌女症,你会发现换成中国、韩国的厌女症都几乎适用。」「东亚的厌女是东亚女性所面临的集体困境,这是超越国别与民族的共鸣。」
日本还有位教授荻野美穗在《社会性别论与历史》中提出:“一旦西方霸权主义的意见成为普世价值准则,那么对其质疑的声音都会被视作异端。而民众、特别是本国民众无意识地歧视与讨伐本国那些对西方霸权思想渗透的质疑声,仿若中世纪宗教扩张后对入侵他国民众的洗脑与迫害。”
璇玑斗牛:哇,真的特别特别感谢投稿人!东方主义细细看来其实到处都是,每次遇见我都觉得恶心得要命,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别人还老觉得我太较真太敏感,投稿真的说出我心声
七十七狗图图:眉有办法呀 看看杜嘉班纳的中国风
CouldDie:日本还有位教授荻野美穗在《社会性别论与历史》中提出:“一旦西方霸权主义的意见成为普世价值准则,那么对其质疑的声音都会被视作异端。而民众、特别是本国民众无意识地歧视与讨伐本国那些对西方霸权思想渗透的质疑声,仿若中世纪宗教扩张后对入侵他国民众的洗脑与迫害。”
Rautendelein:然而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女性)推崇的“西方主义”(以巴黎情结和所谓“法式”风格为代表)也不遑多让。另,在批判《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的时候要不要也把《舞姬》拿出来批判一下,毕竟后者的作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知行合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