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名门世家的女人们

时间:2020-10-18 17:34:13    来源:
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年前在省图借的书,眼看到了要还的日期,那本《曾国藩家书》竟然还没有打开过。趁着无事好读书,泡了一杯茶,坐在满室阳光的阳台上开看。
我看书一向跳跃,凭兴之所致,乱翻页,漫读书。近来关注家庭教育,所以看过前言,跳开了前面他与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及诸弟的信,直接看他写与二子纪泽纪鸿的信。
从题诗作文之道到修身养性之术,从叹世俗功名之累到述军旅事务之杂,从家国大事之理到人情世故之变,那些叮嘱与教诲可谓巨细靡遗,而且娓娓道来,虽然偶有牢骚,但必以圣人之理自我说服,且叮嘱儿子依此。
呵呵,看了真的不得不服,难怪他被誉为“一代通才”、“千古第一完人”。
但是,人生哪有十全十美?
然后看到一封信,他提醒儿子厚待女婿,大概因儿子来信报料女婿的种种不堪并深以为虑,他说,“余亦不料其遽尔学坏至此。余即日当作信教之,尔等在家却不宜过露痕迹。人所以稍顾体面者,冀人之敬重也;若人之骄傲惰鄙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甘与正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我家内外大小,于袁女婿处礼貌均不可疏忽。”
意思其实就是给女婿一点面子,怕破罐子破摔。
翻了几页后,则看到他在信中斥长婿“行事日益荒唐。顷令巡捕传谕,以后不许渠见我之面,入我公馆。渠未婚而先娶妾,在金陵不住内署,不入拜年,既不认妻子,不认岳家矣,吾亦永远绝之可也。大女送至湘潭袁宅,不可再带至富土七,教之尽妇道。”
愤怒溢于言表。
看看时间,此信写于同治五年三月十九日,跟上一封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的信,晚了四年。
四年之内,他的女儿过的肯定不舒心。
一时兴起,百度了一下那个女婿袁秉桢,结果跳出来一篇文章,讲曾国藩因为一味地强调门当户对,不考察女婿本身的品性能力,结果几个女儿都所嫁非人,过得不好,
这两封信中所提到的,是他的大女儿纪静所嫁之袁秉桢,此人行事放荡残暴,令纪静吃尽苦头,30岁就离世。
二女儿纪耀,所嫁陈远济,小时聪明可爱,长大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所以二女儿也是一生郁郁寡欢。
三女儿纪琛所嫁罗兆升更是一个花花公子,爱斗鸡游冶,妻子在坐月子他还去逛秦淮河,几天不归家,故纪琛后来久居娘家。
到了四女儿纪纯,所嫁郭刚基,为人治学倒都不错,只是体弱多病,年仅21岁就撒手人寰,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
实在令人唏嘘。
曾国藩作为军事家,特别善于选将用兵,但是为女儿选婿却如此失败,导致她们过得不幸福
在曾国藩在去世前一年的家书中,写道“大、二、三女各家皆苦,今冬拟每家寄三百金,四女虽较裕,而遭依永之变,亦拟以此数寄之。趁余家景况好时济之,以后恐难矣。”
已然出嫁的女儿们过得不好,身为父亲,他心里肯定万分难过。
何况,他也真的要为此负一半责任。毕竟,在女婿的选择上,他的女儿们是没有话语权的,都是依父命而入婆家,而曾国藩当年选女婿的标准第一条就是门当户对,其实更看中的是对方的门第,更准确地说,是选的亲家公。
后来,曾国藩也认识到了,联姻不必富室名门,因为虎门也有犬子,所以选女婿应该是看本人,而不是看他的父亲,父辈好,子辈不一定好。
后来,五女儿纪芬出嫁时,选的是在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一个聂姓小伙,此人虽然多次科考不中,但谈吐不凡,为人忠厚老家,体贴人,对妻子也好。
曾国藩选女婿如此,那么,教育女儿和教育儿子的标准,也是迥异。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自己的儿子是各种教诲,但是提到女性,无非是中馈之事、女红以及顺从女婿,事奉姑婆。
他对家中妇女的吩咐都在前面的鸿篇大论之后,一笔带过,不过读来倒也颇有趣味。
“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争针黹之工。所织之布,寄衣袜等件,余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尔教导诸妹敬听父训,自有可久之理。”
“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妇女须讲求纺绩酒食二事。”
“故吾教儿妇诸女亲主中馈。”
“此后还乡居家,妇女纵不能精于烹调,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醯醢、小菜、换茶之类。”
“吾家妇女须讲究作小菜,如腐乳、酱油、好醋、倒笋之类,常常做些,寄与我吃。《内则》言事父母舅姑,以此为重。若外间买者,则不寄可也。”
“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尔母率二妇诸女,于酒食纺绩二事,断不可不常常勤习。
“家中妇女近年好享福而全不辛劳,余深以为虑也。”
“盐姜颇好……家中外须讲时莳,内须讲求晒小菜,此足验人家之兴衰,不可忽也,此谕。”
……
呵呵,特别有人情味,有生活情趣,但是,也特别地——轻视女人。
此词也许不妥,但实无他词可以替代。
突然又觉得,这不能怪曾国藩,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便要他如此,千年以来的礼教,他一向奉为圭臬。
就在他的儿女亲家,三女纪琛的公公去世时,他给儿子纪泽写信,教他如何寄奠吊唁之余,提到那个花花公子女婿罗兆升,又让纪泽劝告妹妹对丈夫要“柔顺恭谨,不可有片语违忤”。并大谈三纲之道,以及《仪礼》所言“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唉,真的是一声叹息。
女人,命何至此?
记得之前看到一段历史,讲到曾国藩的母亲曾江氏。
那时代的女人,在家从父姓,出嫁后从夫姓,所以曾江氏便是一个在江家长大后嫁入曾家的女子,小名怜妹子。怜妹子当年出生时,因是女子,被送出置于野外,任其自生自灭。这来自于江家接受某风水先生的建议,决定连续九代洗女——所谓洗女,就是若生的是女孩,就杀掉。
江家洗女的传统延续了六代,繁衍了28个男孩,但没有一个女孩。到了曾国藩的外公江佩霖时,那年他将刚出生的女儿丢弃在外,半夜去看,那女孩还活着,想用石头砸死她时,恍惚间,石头掉下来,砸在自己的脚上。他突然醒悟过来,觉得眼前孩子也是一条生命,可怜她,于是决定养她,并给孩子起名怜妹子。后来这个女孩嫁与曾家,生下曾国藩兄弟,在近代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一个世家由此而诞生。
看了这样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叹。
没有女人,哪来世家?可是,世家的女人,原来曾经都是这样微茫的存在。
好在,曾氏家族的后人中,成为英才的女性渐多。
曾宝菡,她是曾国藩之曾孙女,广济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广济医学院儿童骨科部主任。
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燏,著名的文博专家,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懿,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在此不一一赘述,让女人从一室之内走向世界,在女红中馈之外,能以学识智慧与男性平起平坐,这也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
呵呵。今天是三八节,身为女人的我们,且为自己能活在当下而庆幸吧,至少,在买买买、花花花之余,还可以看看书,翻翻案,发发声,真的很好。
希望明天更美好。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