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有一本书,放在书柜里三年了,还没有看完。
并不是难读的书,相反,作者的文风一如继往的优美、简洁、古雅、耐看,同时有着她早年文字少有的活泼、俏皮、幽默,只是,我不忍一口气看完。
因为书的主旨是关于老年生活、关于人生谢幕的沉思录、备忘书与练习册,是作者简贞(有女字旁的,但是打不出来啊打不出来,被简化的汉字真的少了一些味道)的“老年书写与凋零幻想”。
书名为《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在朱红色的环衬上,落有她的签名,“简贞”两个字,遒劲大气飘逸。
得有此书,仿佛是注定的缘份。
2015年的暮春,一个周末,我在图书城底楼的武商量贩买完一周所需菜蔬,出来时看到门口有一帧2米高的易拉宝展架,上面是活动公告,在三楼的崇文书店,作家简贞新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的读者见面会。
简贞,我最喜欢的台湾女作者,没想到,她今天就在武汉,就在身边。
我看看时间,见面会在一个小时之后,我把所购物品放到车上,来到三楼。
读者席位已满,一边的工作台上撂得高高的新书,我毫不犹豫买下一本。看到卖书的女孩身边有一把空椅子,我知道工作人员各种忙碌,并不会坐在这里,便问这把椅子能不能让我拿走。女孩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搬了椅子坐在读者席第一排最右侧,坐等。
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女生聊了会天,她是大三学生,是简贞的粉丝,她从包里掏出她所买的简贞的书,一共七本。
哗,真是铁粉。
简贞准时来到现场,一个极朴素的中年女性,既简,且真。
她用台普跟大家打招呼,然后娓娓道来她创作此书的心路历程。
2010年她的公公被查出患肺癌晚期,2011年离世,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带给她巨大的内心冲击。简贞的身世较特别,她十三岁时生父车祸去世,她自陈是以孤儿心情长大的。一生正直清廉慈爱的公公待她如同己出,他的离世让她再次经历丧父之痛。一个人的离去,带走的是他此生全部的记忆,有些故事如果不能记录下来,就永远消失了。她请公公口述家史,她来笔录整理,得以保存下这个祖籍江苏,1919年出生,28岁赴台,结婚,落籍,生子,工作,出差,退休,罹病,辞世的姚老先生的一生,以及他记忆中的六代世系、传家心法、无憾人生。
与此同时,她开始关注生老病死这个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人生大课题。
她做了大量的功课,记录摹画了老年众生相,他们的忧惧,他们的哀乐,以及他们的伴侣、子女及世人的态度、行状。
她说,人人都要修一门有关生老病死的必修课,有些事,如果能够早点准备,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我深以为然。
因为这本书,我开始观察与留意我身边的老者。
在超市和菜场,在这里转悠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年轻人都网购海淘去了,实体店购物则去高大上的购物中心。
在邮局和银行里,老年人的身影最多,年轻人都用网银、支付宝和微信了。
老年人买东西往往十分地精打细算。
有一次我在超市的生鲜摊前,看到一对老夫妻在那里挑了好久,买了一大袋鸡胸肉,因为正逢打折。
后来又遇到一个老太太,佝偻着身子,在每个菜摊前看来看去,最后拿了一棵小小的大白菜。
刚好我的推车里也放了一棵大白菜,在过秤台,老太太突然拿起我车里的那棵菜。我笑着对老太太说,那边还有好多啊。老太太冲我一笑,扬起她左手上拿的一棵小小的大白菜。我明白她的意思,她只是想比较一下而已。
人最怕的是老而病弱,老而贫穷。年轻的时候怎么贫困都无妨,至少还有一句我年轻我还有未来。到了老年,觉得一切都成了定数,所以就容易生出悲哀来。
那天,看到一个朋友在微信上感叹,说他在银行看到一个老太问自己卡上的余额只有一百多一点于是失望地叹口气退回去坐在椅子上等,另一个老人则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次转帐的回单只有一张而不是以前的两张。而当他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小朋友在看没有字幕的日语动画,一边讨论剧情。
他感叹地说,我们理解和认知的世界决定于我们同这个世界拥有怎么样真实的关系。
日薄西山的老人,他与世界的关系,是渐出,告别,稀薄的存在感,困惑,跟不上。
而孩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她们在进入,在学习,在汲取,在充满希望地等待。
在简贞的这本书中,类似的感慨很多,只不过是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故事所引发。
而我,也有共鸣。
我一直记得我母亲的一个细节。女儿尚小时,母亲来帮我带孩子,在我的指导下渐渐地学会使用一些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但母亲一直对微波炉怀有畏惧之心,她不相信,不见火苗,只任食物在里面转一下,叮的一声之响食物就热了。
她在武汉生活十余年,一直都没有碰过我家的微波炉。
以前我曾笑过她,但现在,我心生悲凉。
当我们在沸沸腾腾地活着的同时,也要静下心来看看走在人生归程上的人们,打量一下,自己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当他们的身影消失,下一个,是谁?
其实,写到这里,又去书架上找出我以前曾买过的其他两本简贞的书,突然发现,这两本的扉页上也有简贞的签名呢。
我突然有些恍惚。
这说明我记忆有误啊,按我之前的记忆,只能是在那本《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上才有作者的亲笔签名的,为何这两本也有?
难不成我记忆有误——当时我看了海报,看时间充裕于是先回了家,把家里书架上简贞的书搜罗出来后,再去的图书城。
应该是这样的,这样才合逻辑。
呵呵,不过是三年前的事,我的记忆已开始出现漏洞。这,还真的是初老症症状呢。
所以,我是要好好学习这一门有关生老病死的功课了。
真心地希望自己将来的银发旅程不至于慌乱、无措,愿自己的人生最后能优雅地老去,尊贵地离席。
那么,这本原本放在书架上的书,现在,要放在我的案头了。
我要用心地读下去。